•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羋月傳》:借古喻今見人心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1月11日09:43 來源:光明日報 李偉鋒

      剛在東方衛視和北京衛視播完的跨年大戲《羋月傳》無疑是當下最具話題性的跨年大劇,有“粉”有“黑”,有愛有恨。羋月作為一個政治家,正在大刀闊斧地實現著自己的抱負,前面所有的市井與宮闈的鋪墊,莫不為后三十集的戰國時代風云變幻鋪墊。而世間對《羋月傳》的評論與爭議,也是甚囂塵上、熙熙攘攘,劇內劇外的話題熱度,成就了《羋月傳》這部現象級大劇。

      但在后半程,大家的話題方向明顯有所不同,就如羋月已經穿過了重重艱險的后宮之戰,開始走上輔佐君王、母儀天下的“仕途”一般,全劇風格也如導演所設定的,開啟了羋月治國平天下時代。如果說前期的宮斗還能讓觀眾感覺到《甄嬛傳》的影子,后半部分則是在開拓甄嬛娘娘所未經歷的新天地,那是關于羋月這個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后的權術與謀略。

      一直以來,古裝劇無外乎兩個走向,一邊是嚴肅正劇,一邊是戲說雷劇。前者考據嚴謹,但多數沉悶,后者恣意妄為,卻失去了歷史的本真。一直欽佩鄭曉龍導演在處理此類型作品中的拿捏有度,當年一部《甄嬛傳》呈現出清宮皇室的無窮魅力,而此次又以《羋月傳》帶來戰國時代的風云變幻,導演很巧妙地游走于兩部古裝劇之間。劇中的細節經過了客觀考證,但故事又不失韻味。《羋月傳》匯聚了金牌制作與全明星陣容的班底,這部足夠厚重又比較輕松的作品給觀眾奉上了一份跨年“視覺大餐”。

      《羋月傳》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歷史進行了考證與還原,但畢竟是現代人創作的作品,其中自然而然地會被注入時代的精神與當今的品格,亦古亦今,才是《羋月傳》的深層價值所在。回顧歷史,可以以史為鑒,戰國紛爭與大秦一統,說的是治國打江山,而羋月作為百姓的代言,卻蘊含了太多人生的勵志元素,求生存、求情感、求權謀,這些元素不僅是與時俱進的存在,也是這部作品所承擔的為社會傳遞正能量的責任與擔當。

      正如《羋月傳》中所見,羋月雖然后來成為太后,但她的一生,卻如汪洋中的一條船,歷經國仇家恨、親人反目、同胞相殘,千辛萬險,在劇中被稱羋八子,也如有八條命,條條九死一生。這之于觀眾,是響當當的成長與勵志,導演并沒有賦予羋月“神化”的氣質,而是盡可能地將她還原于街頭巷尾,與觀眾的人生經歷達成“默契”的共情。

      電視劇對羋月一生的展現,并沒有止步于一個勵志的傳奇,而是隨著她開啟全新的權力天地之后,進行更具高度的審視與展望。羋月雖然生在戰國時代,但她以太后身份上位,其實涵蓋了天下歸心、和平統一的現代化先進思想,她對世界的宏觀認識,對統一的深刻理解,放在當今同樣契合。如此看來,鄭曉龍導演不僅僅是在創作一部戰國史詩、太后傳奇,更是在借古喻今。劇中注入了對實現大一統國家、開創太平社會的殷切期許,以及對文藝作品引領主流審美意識和價值導向的執著堅守。

      多年來,導演鄭曉龍一直憑借對時代的深刻挖掘,對題材的敏銳把握,走在影視創作的前沿。正如《羋月傳》創作一樣,導演憑借其精湛的創作技藝,帶領觀眾穿越千百年的朝代變遷,走近歷史,走進人心。這些作品中所兼具的娛樂與反思功能,在這個時代顯得彌足珍貴。

      (作者為劇評人)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