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話題營銷”刷不出高收視率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12月17日10:05 來源:文匯報 張禎希

      多部電視劇靠“辛辣”熱詞走紅網絡,業內人士提醒——

      “話題營銷”刷不出高收視率

    電視劇《云中歌》因高顏值與網絡小說IP的加持而未播先熱,開播后卻口碑不佳。(劇方供圖)電視劇《云中歌》因高顏值與網絡小說IP的加持而未播先熱,開播后卻口碑不佳。(劇方供圖)

      電視劇《云中歌》前不久落下帷幕,這部電視劇不僅有原著作者桐華的名氣,還云集了楊穎、陸毅等明星,開播前相關話題的網絡閱讀量逼近1億。然而,與話題的火熱產生對比的是,電視劇的收視一直沒能過1,豆瓣的評分也只有3.4。業內人士指出,刻意制造話題,故意丑化劇中元素的營銷,讓觀眾對電視劇產生“低端”的感覺,也是拉低該劇評價的重要因素。

      《云中歌》的窘境,體現了網絡時代不少迷信“話題”的電視劇的尷尬——辛辣的“話題”短時間內可以聚集人氣,但標簽式營銷策略也會令電視劇本身的價值“受傷”。知名導演鄭曉龍表示,網絡時代話題固然重要,但其對電視劇收視的幫助卻被高估。“電視劇與電影不同,觀看的周期很長,內容不好,觀眾隨時可以選擇換臺。”

      網絡話題熱鬧,電視收視走低

      “網絡上話題熱鬧非常,電視收視率一路疲軟。”一位電視劇公關這樣形容目前電視劇“冰火兩重天”的宣傳窘境。在網絡時代,制造影響力的成本比從前低了不少,但是要在營銷戰中突圍,僅僅是常規的劇透,或是演員出來說兩句,顯然已經不夠,話題不止要“先行”還要“辛辣”。

      電視劇《云中歌》剛開播,網絡話題便忙開了。其中讓網友印象最深的不是劇情,而是對演員“顏值”與服裝的吐槽。比如,劇中飾演“第一美男子”的杜淳,被指不夠驚艷,他一身紫色服裝出場的劇照被吐槽為“紫薯”,而這一話題也成功登上了社交平臺的熱搜榜,并霸榜多天。有評論認為,發出丑照博話題,已經成為眼下某些電視劇的“宣傳策略”,去年某電視劇播出前,主演裸身在充滿花瓣的透明水缸中泡澡的劇照就先行傳出,照片中主演身材臃腫,周圍飄著紅黃相間的花瓣,最終以“番茄蛋湯”的關鍵詞,被刷上熱搜榜。

      靠話題先占領網絡熱搜榜的電視劇不止一部,有的話題則更加出位。近期熱播的某都市題材電視劇還未開播,就有一組話題出位的海報在網絡傳開。“一個人住死都沒人知道”“五星級酒店都住膩了,是不是就只能換床上的人了”……類似挑逗的語言配上電視劇照,很快將電視劇推上了熱搜榜。等到電視開播,聚焦電視劇中“激情戲”的網文紛紛出現。不少網文統計出劇中“激情戲”的頻率,甚至將其做成合集。

      內容貧血,反被話題搶了風頭

      讓槽點變成熱點,最終形成賣點,是這類“話題劇”的基本思路。然而,在近期的熒屏,這個如意算盤卻沒能打成。《云中歌》以周播劇的形式占據熒屏超過2個月,卻沒能像《花千骨》一樣發酵出高收視,風頭也一直被《偽裝者》《瑯琊榜》等電視劇搶走。而那部靠著“激情”成為話題的都市劇,除了在開播首日拿下同時段冠軍后,收視率始終在三四名徘徊,豆瓣評分也跌到5.3。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些“話題”雖然成功吸引了觀眾注意,卻并不能掩蓋劇情的薄弱,甚至還為電視劇的口碑幫了倒忙。比如《云中歌》中對人物長相與服裝的惡搞,雖能博人一笑,但拿制作與選角開涮,也為電視劇套上了“低端、粗糙”的帽子,打消了不少觀眾的觀劇興趣。而以“臉紅心跳”為賣點的劇中,散亂的激情戲不但沒有推進情節發展,反而因為密集的切入不斷擾亂劇情的推進,一開始吸引觀眾的“賣點”最終絆倒了收視與口碑。

      在鄭曉龍看來,當電視劇進入話題時代,只有電視劇的內容品質本身才是最有效的話題。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