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認為,可以從兩種題材的電視劇種對國產電視劇的品格進行褒貶評判,那就是農村題材和軍旅題材,因為農民占我國人口的大多數,軍人形象則是民族氣概集中、豐富與生動的表現。這兩類題材曾經出現過很多優秀作品,然而近年來,其創作水平嚴重下降。有鑒于此,我呼吁“讓農村電視劇回歸農村”“讓軍旅電視劇回歸軍旅”。
《反恐特戰隊》是一部有品質追求的軍旅題材作品,全劇以反恐指揮部常建安率領的特戰隊支隊鐵血精魂、屢立戰功為主要內容,專心致志地講述軍旅故事。固然,劇中也表現兒女情長與市井生活,但是敘事主線始終緊扣軍旅內容,給觀眾以生動的現場感,將血與火、生與死的故事講述得逼真鮮活。
《反恐特戰隊》對軍人形象的塑造比較成功,可以說,幾乎每個角色都被賦予了鮮明的性格特征,這也正是這部劇吸引觀眾的地方。
全劇最終的著力點是頌揚軍旅精魂,即高貴圣潔的愛國主義、氣宇軒昂的英雄主義、戰則必勝的雄師品質、無所畏懼的犧牲膽魄、團結友愛的戰友情懷等等。正是特戰隊員追隨崇高并且踐行崇高的品質,深刻而生動地闡釋了這支隊伍無往不勝的根本原因。同時,這部電視劇也沒有遮蔽軍人的愛情生活。如劇中人物所說,“看見別人幸福也是一種快樂”“有時候,放棄也是一種愛”,創作者在表現主人公的感情生活時不僅拒絕低俗,而且張揚一種大愛。
我認為這部劇是努力攀登藝術高峰的用心之作,還因為它有端端正正的正劇審美觀。不是說軍旅題材電視劇不能用喜劇審美加以表達,《炊事班的故事》就是很成功的輕喜劇;悲劇審美也可以,如《中國遠征軍》。但是,這部劇最適合的還是正劇審美,端端正正,中規中矩。全劇是“豹頭”“熊腰”“鳳尾”的結構,相當精巧。此外,強情節敘事、快節奏走戲,都用得恰到好處,其敘事效果和觀賞結果,就是在保持故事演繹得清晰流暢的同時,讓“欲知后事如何”的觀賞期待驅動觀眾持續關注。至于全劇的畫面語言,可以說在電視語言的語法和修辭上也是比較講究的。
這部作品由尤小剛與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影視劇中心和武警電視藝術中心攜手出品。演員們雖然年輕,但對熒幕形象的突破值得關注。比如,楊燦扮演者朱雨辰一改“暖男”氣質,化身鐵血硬漢;那敏扮演者王力可,擺脫往日的清純形象,化身犀利霸氣的女教官,等等。這說明只要深入生活,著意磨練,年輕演員就有可能提升自己的表演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