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咱們穿越吧》——感受穿越歷史的魅力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10月22日09:27 來源:人民日報 酈 波

      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有過類似的想法,就是穿越回到唐宋,甚至夏商周,去體驗一下那時人們的日常生活。目前正在熱播并引起各方討論的四川衛視《咱們穿越吧》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的一種創新。

      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等節目的收視大熱,標志著近幾年持續“高燒”的電視綜藝大戰進入“明星真人秀”時代,一時間,各種“明星真人秀”應運而生。今年7月廣電總局發出通知,要求真人秀節目努力轉型升級、豐富內涵,實現積極的教育作用和社會意義。8月,廣電總局又對真人秀節目提出明確要求,希望摒棄講排場、拼明星的做法,而且反對把群眾作為明星陪襯的庸俗做法。一時間,真人秀站到了一個少有的風口,尋找節目新形態和實現新突破勢在必行。

      在形態上,《咱們穿越吧》開創了一種在國內綜藝節目中前所未有的“穿越”模式,將真人秀做到了實處,讓現代人和歷史生活進行融合,通過現代人真實、自然的反應和理解,重新體會感受中國歷史的趣味和魅力。

      長期以來,我們認為真人秀節目就是一種娛樂,對于其是否能夠帶來正能量表示懷疑。其實國外的學者一直把作為文化景觀的真人秀稱為“文化貨幣”“道德實驗室”。但是從各種“奔跑”到各種極限“挑戰”,從唱歌到學戲,從直播產房生孩子到帶著孩子下鄉,從去山里農村給人當兒媳婦到去動物園當飼養員,從插班重回中學到去部隊當兵……目前我們的真人秀節目所引發的輿論場,更多的是虐明星、狂吸金、曝豪宅、秀星娃。這種“景觀”與“文化”關聯甚少,至少看不出多少有意識的關聯,常常成為價值觀的“半盲人”,被生拉硬扯或應景敷衍一些所謂的意義,實則罔顧對這個社會的傳媒責任。不是說真人秀不能請明星、不能走綜藝路線,只是難堪“文化貨幣”的應有價值。《咱們穿越吧》以穿越概念切入,讓現代人和歷史生活進行融合,通過現代人真實、自然的反應和理解,重新體會感受中國歷史的趣味和魅力,以一種看不見的引導實現了最好的引導。

      存在即合理。真人秀滿足了大眾對明星的“窺私欲”,在一定程度上讓明星從聚光燈下走到陽光下,逐漸成為“普通人”,這無疑是一個進步。然而,觀眾越來越理性,越來越成熟,社會大眾也會越來越為自身的現實需要尋找精神的營養。《咱們穿越吧》在注重歷史趣味的同時,更關注現實意義。比如穿越回到唐朝初年絲綢之路,讓穿越者體驗驛站驛兵和驛戶的生活,既有歷史大背景的依托,又有精細知識點的點綴,將“一帶一路”戰略大背景下的歷史回溯以一種歡樂的方式獨特呈現。比如穿越回明朝的“鄭義門”家族,體驗九百年前的家規、家風、家教,讓觀眾探究一個家族300年173人出仕卻無一人貪腐的原因。其中,吃苦耐勞、攻難克艱、團結互助、盡職守則等精神貫穿始終,尤其讓人振作,在潤物無聲中實現了引導。

      中國的節目生產一直停留在模式引進的階段,現在應該是創意借鑒和靈感打開的當口,如何制作出既有意思又有意義的娛樂節目,已經成為不少節目的探索方向。不過,既讓節目有樂趣、吸引人,又讓節目具備傳播知識和正能量的功能,并非一件易事。如越來越多的海外好萊塢大片會廣泛借鑒“中國武術”一樣,在“國際模式元素借鑒”基礎上進行本土化和原創是中國真人秀節目發展的應有之義。真人秀無需放棄綜藝精神,但只有把價值感與娛樂性進行有機結合,才能擁有更強的生命力。對于中國電視文化市場而言,游戲娛樂的“文化放松”與價值地標的“文化自覺”同等重要。《咱們穿越吧》基于中國歷史社會形態和影視作品創意的綜藝化創新,讓這個節目站在了真人秀的高原上。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