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先學老老實實做人,才懂認認真真創作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被改編為影視現象分析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7月29日14:38 來源:中國作家網 李語然

      近日,中國全媒體領域里有兩個傳播現象都與中國古典名著改編有關:一是東方衛視《歡樂喜劇人》中,賈玲改編的短篇喜劇《木蘭從軍》引發“惡搞名著”應不應該道歉的話題;一是電影《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好口碑刷屏朋友圈。

      與當下所謂互聯網IP改編和好萊塢電影續集不斷涌現的熱潮不同,盡管中國古典名著改編從中國影視制作和文化出現起就是一直存在的題材和素材選 項,但是其改編后所承擔的“文化責任”的爭議卻不斷存在,并且好萊塢、日本、韓國等海外制作體系,也常常從中國古典名著里尋找改編素材。這對國內影視文化 也形成不小的或正面或負面的刺激:看看外國人是怎么理解和改編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的。至此,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的改編,一方面使制作者與觀眾之間形成極度有效 的互動交流,在容易保障安全生產的同時,形成巨大傳播現象;但在硬幣的另一面,這種選擇也將自己置于與歷史、與文化、與原著、與以往作品、與海外改編、與 其他媒介、與不同身份觀眾的自我想象等眾多駁雜的文化批評維度之中去“審判”。賈玲版《木蘭從軍》與田曉鵬版《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便是如此。

      賈玲版《木蘭從軍》傷害了花木蘭和其背后蘊涵千年的民族精神

      該劇一經播出便引發爭議:如此“惡搞”《木蘭從軍》應不應該。當下全媒體界內的爭議焦點在于,賈玲該不該向與花木蘭相關的某機構道歉?“惡搞” 蔚然成風的今天何必與是否符合花木蘭原著較勁?所謂后現代改編與“惡搞”區別何在……期間,有大網站、某電視臺等知名傳媒機構還為“惡搞”《木蘭從軍》辯 護,認為“惡搞”是喜劇需要,何罪之有。

      賈玲版《木蘭從軍》的突然出現,撕下了當下影視圈內一部分創作者回避創作惡習的遮羞布,暴露出業內部分人士對于所謂后現代改編、喜劇、“惡搞” 等概念界定不清從而胡亂使用,為遮掩其只注重名利而拋棄審美趣味追求與文化責任擔當的事實。所謂后現代改編,是西方工業化時代經濟和技術高度發展到勞資雙 方再次發生不可調和的矛盾,和消費社會的形成而出現的刻意讓作品背后潛藏的主體消失,切割原文本能指與所指之間關系,進而重新注入在后現代社會的時代背景 下對原有作品的理解和解讀,從而重新解構原有的文本。這種后現代改編的關鍵在于主體消失的同時要注入新的時代精神。賈玲版《木蘭從軍》解構的最大問題在于 不應該用“吃虧是!碧鎿Q“替父從軍”!俺蕴澥歉!钡闹黝}是賈玲以前創作過的文本,這次為了競演獲得好成績,有意借用自以為成熟的“吃虧是福”的劇作套 路,結合《木蘭從軍》,把“替父從軍”的精神變成了“被迫吃虧”的遭遇。

      必須指出,這種改編的問題在于其所要改變和顛覆的、提醒世人的事情并沒有明確的時代目的。用一句白話來說,顛覆“替父從軍”意欲何為。是“替父 從軍”錯了?還是提倡“替父從軍”背后的文化運作系統錯了?僅僅是為了更加刺激觀眾、博取噱頭,而作出了沒有明確思想方向的解構,傷害了相信和堅持“替父 從軍”精神的觀眾,更是傷害了從古至今所傳承的中華美學精神。切記!喜劇不能傷害任何人;乇苷嬲膭撟鳎瑹o中生有地傷害“木蘭從軍”和其背后蘊涵千年的 民族精神,是這次“惡搞”激怒部分觀眾和網民的根本原因。

      田曉鵬版《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堅持創作品質、堅持劇本不掉價

      對于田曉鵬版《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引發微博微信客戶端朋友圈好口碑刷屏,并不出乎筆者意料,因為:

      首先田曉鵬作為1999年版動畫片《西游記》主創,其對《西游記》改編和動畫片制作水準在隨后的16年里也并不落伍,甚至面對當下低劣品質層出 不窮的國產動畫片而言,竟還有些懷念這個更加“先進”版本的《西游記》?梢,好的動畫片作品的出現與無數拔地而起的動漫產業園沒有實質關系,文化產業終 究不是房地產。田曉鵬等主創在目前的宣傳中聲稱8年創作堅持品質、堅持劇本不掉價等也與目前的觀影口碑實現對應。

      其次,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對于中國觀眾而言是永恒的。近幾年,中國電影有一個不可回避的創作母題,那就是《西游記》。電影《西游降魔篇》 《西游記之大鬧天宮》均取得10億元以上票房,加上這次口碑刷到8.5分以上的《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對于《西游記》的影視改編是中國影視人永恒要面對的 創作母題。筆者建議,今后中國影視課堂上不妨為以《西游記》為代表的中國古典名著專門設立一個課題研究,否則,當下部分中國影視人在繼承老祖宗留下來的文 化遺產的時候不免會做出“篡改遺囑”這種背離傳統的事情。誠然,《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的水準與好萊塢動畫存在不小差距,并非像朋友圈內刷屏的過高贊譽一 般。對于其火熱,田曉鵬的話值得回味:沒想到口碑這么好,可能是因為大家對好的國產片產生饑渴,碰上這部“湊合的”就得以爆發了。

      面對幾千年的文化遺產,面對先輩以肝膽和鮮血保衛的文化瑰寶,有些人在進入創作的時候卻出現了百般困惑,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做人”了。筆者這里 強調的“做人”并非局限于講誠信、懂禮貌,而是識大體、看大局。只有先學老老實實做人,再學會認認真真做戲。近些年,無數批評中國影視產業泡沫的文章,說 一千道一萬,無非只是想提醒眾多中國影視劇人:先學老老實實做人,才懂認認真真創作,觀眾才會真正的滿意。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