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崇敬英雄 敬畏歷史——電視劇《東北抗日聯軍》直抵心靈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7月27日10:25 來源:中國藝術報 丁薇
    電視劇《東北抗日聯軍》劇照電視劇《東北抗日聯軍》劇照

      東北抗日聯軍作為一支英雄軍隊,在“九·一八事變”后率先展開了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武裝斗爭。在長達14年的艱苦歲月里,東北抗聯的英雄們足跡踏遍東北大地的白山黑水、深山老林,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無數次血與火的殊死較量。目前,反映這支英雄隊伍的電視劇《東北抗日聯軍》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好評如潮。

      一部史詩之作

      本劇總策劃、黑龍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趙德信稱之為一部盡孝之作、史詩之作,他說:“銘記東北抗日聯軍的不朽歷史,展示抗聯英雄的偉大形象,發揚傳承抗聯精神,是黑龍江幾代人的夙愿。東北抗日聯軍11個軍有9個半誕生于黑龍江,其誕生地和主要戰場都在黑龍江。將東北抗日聯軍的英雄事跡搬上熒屏,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是對家鄉父老盡的一份孝心,也是對中華民族盡一份孝心。 ”電視劇《東北抗日聯軍》采取以點帶面的手法,全方位展示了抗聯的生活、戰斗全貌,著力刻畫了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李兆麟等一批抗日英雄,專家認為14年的歷史跨度,沒有忽略一件重要的歷史事件。

      《東北抗日聯軍》的導演李文歧也是黑龍江人,他說:“我對黑土地有一份與生俱來的崇拜,一個黑土地上有這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我們一定要用史實說話,這個史實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作出的突出貢獻彪炳史冊,讓人高山仰止。中國共產黨黨員對自己信仰的自覺,是黑土地上最偉大的事,所以才有了趙尚志、趙一曼、楊靖宇對信仰的那種堅定,那種忠貞。‘自覺’是東北抗日聯軍最偉大的內在力量。 ”

      “治好了抗日神劇帶給我的傷”

      “文岐把帶子送給我的時候,我就放在寫作的案頭,有好多次想拆開看,但都自動排斥,因為之前密集地從電視上看到抗戰劇,尤其是被一些抗日神劇傷過,而且我還著文批評過。 ”著名作家、編劇梁曉聲很直白地表達了自己對抗日題材電視劇的隱憂和矛盾,但當他真地打開看了之后,他流淚了。“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李兆麟這些名字和趙登禹、張自忠這些名字一樣,漸成符號,離我們遠去。然而,今天忽然把這樣一段歷史推在我面前的時候,我的靈魂確實受到了震撼。 ”梁曉聲說,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所表現出的非凡民族精神可以概括為“死士”與“死拼”兩個詞。死士就是指許多英烈投身于抗日救亡的行動之前,確實已經將身家性命置之度外,所以他們每每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會不要命地進行戰斗。在這點上,劇中的主要人物都做到了,尤其看到趙一曼和日軍大佐在監獄中的對話,楊靖宇以雪團裹著從破棉襖里扯出的骯臟棉花為食物的時候。

      然而,在那種冰天雪地、地凍天寒的慘烈艱苦生活中,又有一種溫情、一種溫暖,一種春的感覺油然而生。主演王洛勇總結道,本來文藝創作靠的是快慢對比、色彩對比、高低對比、強弱對比、正反對比的技法。但是,真的站在這些歷史人物、優秀的中國文化和傳統的繼承者、代表者面前,自我感覺真是渺小,發現所謂的技法都是小把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那顆心——愛人、愛自然、愛文明、愛未來、愛朋友、愛鄰居的心。

      八一電影制片廠副廠長顏品表示,此劇把中國革命的命運融入英雄人格的具體化表述中,形成縱橫交錯的堅實骨架,使之具備了全景式、史詩般的容貌。特別是在今天有些人惡意顛覆歷史、抹黑英雄的情況下,這部作品的推出體現了主創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

      虛構的巧妙結構的創新

      著名文藝評論家杜高特意撰文表達他的觀劇體會。他認為, 《東北抗日聯軍》之所以氣勢磅礴、吼天震地且又感人肺腑,是因為它遵循電視劇的藝術規律,把具有概括力的歷史敘述和跌宕起伏的戲劇故事結合在一塊,顯示出藝術結構和藝術形式的獨特性。

      電視劇虛構了具有強烈民族自尊心的資本家章文續以及他的兒子章竟洲、女兒章竟洋和周圍一群同學朋友的青年知識分子形象,表現了他們在民族存亡斗爭中的覺醒、信仰、奮斗和成長。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李準認為這樣的虛構在結構方式上十分巧妙,由這幾個人的命運和行動把東北抗聯在不同地方的所有活動都連在一塊,如當時北滿、南滿、吉東等地,這樣就形成了一種新的格局。電視劇在展示任何一個局部的時候都是立足于全局來寫,于是任何一個局部的描寫都有一種全局感。在結構方式上,這樣寫東北抗聯是一種突破,把最大的難點變成亮點。虛構的人物的事件并沒有改變歷史的面貌,他們雖然見證了一些決策,但都沒有參與決策。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表示,這些人物都是鮮活的,不僅在全局里面起到串聯作用,而且對劇中幾位英雄人物的精神發展軌跡也起到了烘托和映襯作用,共同營造了真實的歷史氛圍。他們和歷史之間的關系就像一個網一樣,一根一根拉上來,然后交織在一起,匯成歷史,而不是像一些戲虛構一個人物,就仿佛憑空在歷史上戳一個窟窿,給人以虛假感。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