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為“八大”做準備
1955年3月,毛澤東代表中共中央宣布1956年下半年召開“八大”的決定。4月,鄧小平將“八大”政治報告起草委員會名單報送毛澤東。5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政治報告起草委員會有劉少奇、陳云、鄧小平等7人。
作為“八大”政治報告起草委員會成員,陳云除參加一般審議和指導外,還受毛澤東之托,就報告中“社會主義建設”部分進行了具體指導和修改。其間,他突出了發展生產力,把經濟建設作為重心,強調注意防止和反對經濟建設中的冒進等內容。
從8月3日至16日,他與周恩來先后主持召開9次會議,適當調整了“二五”計劃建議第三方案部分指標,先后形成《“二五”計劃的建議(第二次草稿)》《關于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報告(第一次草稿)》和《“二五”計劃建議(修改稿)》?梢,“八大”主要文件中,凝結著陳云的心血和智慧。
在8月22日黨的七屆七中全會上,鄧小平在就“八大”6個文件有關問題作說明時,也強調“八大”議題和安排發言應該突出討論國家經濟建設這個主題。
很顯然,陳云和鄧小平強調“八大”突出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他們強調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是由“七大”以來11年的形勢發展決定的。其中,前4年的疾風暴雨革命戰爭以后建立了新中國;此后7年,進行并完成了民主改革、抗美援朝、恢復國民經濟和鞏固人民民主專政,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等極為繁重、巨大的工作,這為召開”八大”作了充分的政治和組織準備。
為“八大”制定正確路線
中共“八大”最重要的歷史功績,就是在中共執政以后,為怎樣建設繁榮富強、人民幸福的社會主義國家制定了一條正確的路線。陳云、鄧小平正是從把握這個重點方面為“八大”路線的制定,作出了獨特貢獻。
中共“八大”確立了既反對保守又反對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指導方針。陳云和鄧小平參與起草并經大會通過的關于政治報告決議指出:“黨的任務,就是要隨時注意防止和糾正右傾保守的或‘左’傾冒險的傾向,積極地而又穩妥可靠地推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
(摘自《黨史文苑》2014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