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裸琴》是華裔法籍作家山颯(閻妮)以琴寫情洋溢著強烈生命意識的長篇小說。寫的是東晉一位名門少女即將嫁入望族王家時,因戰亂被軍人劉裕所搶。她保存下來的200多年前蔡文姬彈過的古琴,在動亂中丟失。少女成了劉裕的夫人,為他生兒育女。幾乎過了20年,丟失的琴被成為宋帝的劉裕找到,幾年后她生命行將結束時,琴又被奪走。但神秘的琴在后世再次出現,而且竟然有一模一樣的兩張。
讀者很快就被小說的復調式結構所“迷惑”與吸引。全書八回加一個尾聲,四個單數章寫主人公由少女、少婦、貴妃到出家為尼直到被害的曲折經歷,也就是寫彈琴人的故事;雙回則寫造琴人的故事。第六回中,由琴生情,靈與肉將造琴人與彈琴人完美結合。在《裸琴》中,琴就是情,美妙的琴聲來自于操琴者與琴雙方的絕佳組合。只有二者珠聯璧合、融為一體時,才會使天籟降臨。
《裸琴》中保留著大量的歷史題材小說必不可少的當時的文化元素,閃爍著歷史與地域的文化色彩。山颯從小學習書法、寫詩和水墨畫,彈奏琵琶和古箏。多方面的藝術素養使她的小說無論是情節還是場景都具有豐富而立體的畫面感,語言富有詩意的美妙與張力。最難以描摹的琴聲就通過這種富于畫面感的語言被再現出來。
伏羲創琴,文武改琴,文姬撫琴,少婦彈琴,沈風造琴……這些琴的故事中都滲透著作家對于生命、愛情的刻骨銘心的理解,對于命運的追尋。每一個關于琴的故事乃至細節都幾乎跳躍著生命的音符,充滿了對真情的渴望與追求!堵闱佟分袑懙綉馉幍臍埍┖鸵靶U,以及為了爭奪皇位親人間的自相殘殺。但是任何血腥都阻擋不住生命與愛情的力量, 野蠻只能是文明進步過程中一個低沉喑啞的樂段,新生命誕生意味著文明始終在前進。
余味不盡的結尾對于一部優秀小說必不可少!堵闱佟啡珪錆M象征主義的暗喻意味,其結尾尤為突出!堵闱佟返摹拔猜暋闭б豢捶浅M回#驗闀r間竟然已經是女主人公生命終結1500多年后的2010年,離開她與造琴人重燃生命之火也已過去了1400多年;而地點則在北京。同在音樂學院學習的一對青年男女因琴生情,目睹了一場千年古琴的拍賣。據說這是一張蔡文姬彈過卻已經被歲月銷蝕了琴弦的裸琴。臺灣也有一張琴與它一模一樣,但是兩岸專家都說對方那張是假的。裸琴最后以兩億元的天價被神秘買家買走。這個結局耐人尋味。它可能意味著令人惆悵的人文缺失,也可能是藝術愛好者一次寶貴的文化傳承善舉。據女生說,拍賣的琴底板上有“胡笳”二字,是漢琴。那么臺灣的琴會不會是小說中南朝人沈風仿制的?大一統的漢朝和南朝宋、陳兩代的歷史背景,是否寄寓了作家對于以文化為媒實現海峽兩岸統一的愿望?值得注意的是,造琴人沈風的師傅是鮮卑人,他受漢人琴匠秘傳技藝,再將它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漢人弟子沈風。這種各族互相仰慕、文化互補的優勢不正是中華文明長盛不衰的奧秘嗎?
讀者肯定會注意到,《裸琴》的第八章竟只有2000多字,甚至比“尾聲”還短。實際上,《裸琴》真正的結尾從第八章就開始了,它寫的就是彈琴人與造琴人永不分離的絕妙結合。別人看不到她,因為“她存在,只為他一人存在”。這就是千里姻緣一“弦”牽。琴(琴蓋與底板)頑強的千年生命,盡管在艱難歲月中會分離,但是終究會重新走到一起,琴與琴者合二為一,再不分離。這個一明(“尾聲”)一暗(藏在主體部分中的第八章)的復調式結尾,是《裸琴》在創作方法上的獨特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