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姚亞平的《不語禪:八大山人作品鑒賞筆記》由三聯書店和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引起學術界及八大山人愛好者的廣泛關注和好評。被認為是近年來關于八大山人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有著鮮明的特色和很高的學術價值。
本書的“前言”十分重要,值得再三研讀。作者以其對八大山人研究現狀全面而深刻的把握,站在全局的高度對八大山人研究的未來走向作出了富于啟示性的闡述。筆者認為,其學術價值和指導意義,絕不限于八大山人研究本身,善于舉一反三的讀者,完全可以由此引發對當前人文科學研究方法多方面的反思。
作者開宗明義,指出八大山人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走近八大山人,因此,八大山人研究應該以作品研究為重點,從作品闡釋入手,重點揭示其當代價值;而為了使闡釋更為準確,就要把八大山人放到明末清初特定歷史階段和地域文化環境中、放到中華文化的大背景下,用全面的觀點、聯系的觀點,多視角地進行研究。特別要關注其家世、國變、身世等方面的影響因素。但不能就生平而論生平,鉆牛角尖,迷失研究的真正目的;也不能從概念出發,想當然地進行簡單比附或演繹推理。我認為這一論述確實抓住了八大山人研究的關鍵問題,對于當前八大山人研究的開展具有重要的糾偏、指導意義。
作者不僅從方法論角度對八大山人研究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探討,而且循著這種研究思路,進入八大山人藝術、思想及生平等研究領域的縱深。我以為本書至少在以下三方面給我們以研究的示范:
首先,如何正確對待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書副標題為“鑒賞筆記”,其實是一部集八大研究成果之大成的學術著作。直接征引的八大研究論著、美術史、思想史著作以及文化典籍80余種,而對于大量論著觀點的采擷、吸納更是難以計數。全書博采眾長,不拘一格,以能夠透徹解析八大人生與藝術為旨歸,在廣泛吸收、糅合各家觀點的基礎上,對八大的人生、思想與藝術進行了深入而富于穿透力的闡釋,這種闡釋是長期潛心閱讀、思考和探究的學術成果,其核心是作者思考的結晶,其所引述的內容,正是對作者自己觀點的印證。
因此,本書為我們如何正確對待前人研究成果提供了啟示:對于前人正確的結論,應引以為前行的階梯,無需為了所謂學術創新而刻意置疑或否定;對于存疑或錯誤的觀點,要能夠識別,不被誤導。這體現出一種學術功力與見識,更體現出一種實事求是的學術態度。
第二,如何對待研究中的重點、難點。從學術角度而言,本書中關于八大受禪宗影響的研究是最精彩的篇章之一,有很多精彩的學術創見。關于禪宗對八大山人藝術思維及人生觀的影響,歷來研究者多有指出,但除了少數研究論著,大都無法進行全面深入的討論。因為其研究難度極高,不僅需要對禪學、特別是江西禪宗有全面、深入的研究,還要從八大的藝術作品中,尋找兩者之間的關系,需要對八大藝術與生平十分熟悉。甚至要對八大出入佛門的生命足跡進行田野調查,借助學術想象勾勒八大禪學思想形成的心路歷程。因此這種研究的難度很大,需要多學科的知識和全面的學術素養。對此,本書作者沒有“繞著走”,在他看來,八大山人與禪學之間的關系,是八大山人研究中必須解決的一個難題,也是破解八大山人諸多謎團的關鍵鑰匙。于是,本書對此不作大而化之的泛泛之論,而是以具體作品為切入點,通過對20幅作品的深入解讀,深刻剖析其中的禪學思想與意味,使我們對八大山人的人生與藝術之謎,有了豁然開朗的全新發現。
第三,今人應怎樣進入藝術經典的研究。面對文藝經典,很多人不是從讀懂原著入手,而是滿足于接受他人的闡釋,往往不能真正弄懂;讀懂經典需要實事求是的態度,更需要鍥而不舍、舍得下“笨功夫”的學術精神。
本書對于八大的解讀,正是從訓詁式、“串講式”地“讀懂”作品開始的,這種方式需要極為扎實的基本功。八大山人作品素以難以闡釋著稱,其傳奇的人生經歷以及獨特的文化趣味,形成了極富個性化的藝術語匯,作一般性的印象式賞析容易,要作出精準的內涵闡釋,被許多研究者視為畏途。如何把“妙處難與君說”的八大山人說清楚,化不可言說為可以言說?本書作者知難而進,以腳踏實地、甘下苦功的精神,淵博的知識和扎實的學術功力,為我們破解了一系列歷來研究中的困惑,為后來的八大研究者,墊下了堅實的基石。
作者雖然在這部著作中旁征博引、深入到美術史、明清史乃至思想史、宗教史、地方史的極深處,但其討論的過程和闡述方式,卻娓娓道來,毫不晦澀。用通俗而優美的方式,呈現出一個完整、清晰、真實的八大山人。不知不覺間,將讀者帶入八大山人世界的縱深。
本書從第二篇開始,即結合八大山人具體作品一一細讀、剖析。作者所選擇的八大作品,不僅是其藝術中的經典,能夠體現八大藝術的風格與魅力,而且能夠從中透射出八大的人生態度和思想深度。因而,雖是鑒賞式作品解讀,卻立足于對八大山人博大生命世界與美學世界的剖析與闡釋,立足于中國藝術史、思想史乃至文化史的高度。這樣的闡釋,本是具有相當學術難度的方式,但作者努力將所有的學術難度,化解于形象、優美而平易的講解,大量的文化學、圖像學、考據學、文獻學等等學問,構成了龐大冰山海面下的部分,呈獻給讀者的,卻是那璀璨晶瑩的一角。能把八大山人的人生與藝術講清楚實屬不易,而能講得讓普通人也聽得津津有味尤其難。這種在治學上不辭艱辛、在寫作中力求平易、深入而淺出的著述態度,值得學者們學習。
總之,閱讀《不語禪》是一個愉快而深受啟迪的過程。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說,研究八大山人不能玄,應以普通大眾的文化需求為主,圍繞他們的需求展開研究,目的是讓更多的人走近、了解、欣賞八大山人。毫無疑問,本書成功地實現了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