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郭漢城老師寄贈的一套由他主編、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學術叢書《前海戲曲研究叢書》,不由得手不釋卷地閱讀了起來。這套叢書共計16冊,包括張庚、郭漢城主編的《中國戲曲通史》(上中下)及《中國戲曲通論》(上下)、《張庚戲曲論著選輯》、郭漢城《當代戲曲發展軌跡》(增訂本)、《阿甲論戲曲表導演藝術》等戲曲史、論及戲曲各個方面的學術著作。閱讀這一套沉甸甸的學術著作,使我感觸良多,不僅因為這套著作的作者均是我國戲曲理論界的領軍人物或頂尖專家學者,更重要的是這套著作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批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從事戲曲理論的研究隊伍,經過長期艱苦卓越的努力,創建的現代中國戲曲理論科學化體系的標志和成果。因此,這套叢書的出版,對于中國戲曲的理論建設以及整個戲曲事業的發展,均具有重大的意義。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的領導下,戲曲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一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戲曲理論隊伍的建立和戲曲理論科學化體系的形成是這一成就的重要組成部分。于1951年成立的中國戲曲研究院以及后來的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匯集了以張庚、郭漢城為領軍人物的一大批戲曲理論的專家學者,他們是我國戲曲理論研究的主導力量,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來研究戲曲的歷史、戲曲的現狀、戲曲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戲曲與時代的關系以及戲曲的發展規律,先后編寫出版了《中國戲曲通史》《中國戲曲通論》《中國戲曲志》及《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等重要學術論著,這一批中國戲曲“史”、“論”、“志”的重要著作,是新中國戲曲理論的奠基性著作,為現代中國戲曲理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以《中國戲曲通史》為例,雖然此前已有了各種版本的戲曲史著作,但此著作的誕生,還是樹立了戲曲史研究的一個新的里程碑。以往的戲曲史著作,大多偏重于文學性,而忽略了劇場性,中國戲曲是一種獨特的綜合性藝術,如果不從綜合藝術的整體上進行科學的研究,那么戲曲史的研究就存在一個很大的缺憾。而《中國戲曲通史》則把戲曲作為在特定歷史條件下誕生和發展的一種綜合性藝術,進行整體和科學的研究,從而更加符合中國戲曲藝術的實際和發展規律。“《中國戲曲通史》的豐富內容和新的結構模式,尤其是納入舞臺藝術的內容,并讓這一部分內容在史著中規整、綱目化地展現,這在戲曲史撰著的探索中,意義重大。它標志著戲曲史撰著有了一種新的、更為科學、更為符合戲曲藝術實際形態的撰寫模式,這種模式對戲曲歷史的描述更為形象、更為立體、更加全面。”因而,《中國戲曲通史》開創了戲曲史研究的新生面,將功載史冊。
讀罷叢書,我有兩點感受:一是勇于堅持真理的精神。新中國成立以來,由于政治環境的原因,在學術研究領域,一直存在著來自“左”和右的各種錯誤思潮的干擾,正確的學術主張往往被當作錯誤來批判。在戲曲研究領域,作為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從事戲曲理論研究學者隊伍中的領軍人物張庚和郭漢城,曾經受到過多次錯誤的批判。在各種錯誤的批判面前,張庚、郭漢城能在“黑云壓城城欲摧”的形勢下,堅持自己正確的學術主張,克服各種困難,帶領研究隊伍完成了多部重要的戲曲學術論著。這種敢于堅持真理的精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也是特別值得理論研究工作者學習的。二是嚴謹科學的治學態度。張庚和郭漢城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審視戲曲理論工作及研究成果,認為處在一定歷史時期的人們,對戲曲的認識既是不斷深化的,同時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對戲曲藝術的研究探索是沒有止境的。應該運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和方法,既要有超越前人的勇氣,又要認識到自己研究成果的不足,需要隨著時代的前進而不斷的深化和提高。這種嚴謹科學的治學態度,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貫穿著不斷探索、不懈追求的精神,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前海戲曲研究叢書》前面冠以“前海”兩字,是因“文革”后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曾在北京什剎海的前海辦公,這個冠名與戲曲界所稱的以張庚、郭漢城為領軍人物的戲曲研究的學術群體“前海學派”既有區別又有密切關系。關于“前海學派”,郭漢城對它進行了實事求是的評價,認為它具有四個方面的特點,即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力求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研究戲曲,探求戲曲藝術發展的規律、理論聯系實際、發揚學術民主、重視學習,不斷提高隊伍的素質。因此,“前海學派”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學派,為戲曲理論建設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郭漢城在分析“前海學派”時,還特別強調了貫徹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的重要性,他指出:“我們的戲曲改革一開始就制定了‘雙百’方針,可惜沒有貫徹;‘改革開放’以后有了很多改進,今天已經到了借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東風’,實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方針的時候了。”在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之際,營造寬松自由的環境,鼓勵各種不同學術觀點的自由爭鳴,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才能真正推動戲曲理論的發展和戲曲事業的繁榮。
在《前海戲曲研究叢書》的總序言中,郭漢城寫到:“當前戲曲工作正處在一個發展的重要關口,一邊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大好形勢,一邊是現實存在的種種困難和問題,必須加強戲曲理論指導,深化戲曲改革,進行戲曲基本建設,從而走向戲曲復興的目標。”這個設想是有戰略眼光的,因為目前戲曲藝術在前進的道路上確實遇到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比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戲曲如何求得更好的生存與發展、如何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戲曲隊伍、如何提高建設戲曲文化的自覺性與自信心等等。只有加強戲曲理論的指導,才能面對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克服盲目性,增強自覺性,不斷推進戲曲改革和創新,經過長期艱苦的努力,實現戲曲復興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