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軍旅女作家創作現狀思考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3月09日07:27 水 玉

      新中國成立以來,軍旅女作家以其獨特的風格、出色的成就引起了讀者的關注。按照傳統,將新中國成立后文學發展史劃分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八九十年代和新世紀三個階段,相對形成了老、中、青三代軍旅女作家群。

      20世紀五六十年代,軍旅文學幾乎是男性作家的天下,50年代中期,為數不多的軍旅女作家開始登上舞臺,茹志娟的《百合花》、劉真的《英雄的樂章》《長長的流水》、楊沫的《芳菲之歌》、李納的《涓涓流水》、曾克的《戰地婚筵》等引起關注。她們的作品與男作家有著明顯的不同,更多截取生活中的瑣事或情感,以女性特別擅長的細膩、敏感、柔情去傾訴對歷史巨變的沉思,禮贊在嚴酷戰爭環境下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改革開放后,許多“50后”、“60后”青年女軍人投身文學領域,如王海鸰、成平、丁小琦、嚴歌苓、龐天舒、項小米、畢淑敏、裘山山、姜安、王曼玲、張慧敏、馬曉麗、燕燕等,她們大都以小說名世,如龐天舒的《藍旗兵巴圖魯》、項小米的《遙遠的三色槿》、裘山山的《男婚女嫁》、姜安的《遠去的騎士》、劉靜的《父母愛情》、王曼玲的《如花似玉》、鐘晶晶的《戰爭童謠》等。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以項小米、馬曉麗等為代表的女作家在軍旅長篇小說中迅速崛起。她們個個出手不凡,起點頗高,項小米的《英雄無語》、馬曉麗的《楚河漢界》、姜安的《走出硝煙的女神》及龐天舒的《落日之戰》等作品先后面世,以特有的視角切入戰爭和軍營,為女性寫作開辟了新的領域,打破了軍旅長篇小說領域中男作家一統天下的局面。在體裁上,新世紀的軍旅女作家亦呈滿目繁華之勢。在散文領域,龐天舒、斯妤、燕燕、王瑛、唐韻、劉烈娃、劉馨憶、文清麗等時有美文問世。在詩歌領域,辛茹、杜紅、阮曉星、康橋、尚方、張春燕等女詩人在軍旅詩壇佳作迭出,具有群體的開創性意義。此外,一些軍旅女作家適應時代的發展,探索文學作品與影視、話劇聯姻的道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比較典型的有裘山山的小說《我在天堂等你》、王海鸰的《大校的女兒》等的改編。

      這一時期,有的“50后”、“60后”女作家在部隊已經成名,本來有望在文學上走得更高更遠,卻因種種原因離開部隊,有的因此基本終止了軍旅文學創作生涯,無不令人遺憾。還有的人選擇了堅守,不斷歷練成熟,挑起軍旅文學的大梁,如龐天舒的《紅舞鞋》、劉靜的《戎裝女人》、王秋燕的《向天傾訴》、溫燕霞的《紅翻天》、王鳳英的《雄虓圖》等,成為新世紀軍旅長篇小說的碩果;裘山山的《落花時節》、馬曉麗的《云端》、項小米的《葛定國同志的夕陽紅》、王曼玲的《驚馬》等則是軍旅中篇小說的重要收獲。軍旅散文創作除了宏大敘事之外,還涌現了大量具有紀實品格的佳作,如裘山山的《跟著春草到美國》、龐天舒的《生命因你而動聽》、文清麗的《渭北一家人》等。這些作品在歷史和現實之間、在外部世界和自我內心之間的矛盾與沖突中,尋找著人類的真善美,表達了深厚的家國情懷、軍人情懷和人文關懷。

      尤為令人可喜的是,新世紀以來,王甜、黃雪蕻、楊小瑞等一批“70后”、“80后”新生代女作家開始嶄露頭角,比起前輩,她們受教育條件更優越,眼界更寬,有更好的知識儲備、文學修養和寫作訓練,在創作中展示了與以往大異其趣的思想走向、審美情趣和語言風格。

      新生代軍旅女作家的思想和精神愈加自由舒展,開始嘗試對軍營文化的多元表達,她們的作品既瞄準剛剛走出大學校門踏進軍營的青年男女,也將筆觸涉入廣闊的社會空間,如王甜的《集訓》《同袍》《昔我往矣》、黃雪蕻的《白云繞家》《美麗嘉年華》《青銅狂魔》、楊小瑞的《鎦金營盤》等。無疑,新生代女作家社會生活經驗上相對不足,就文本整體性、寬廣度和深度來說,還大多略顯稚嫩。但對于她們來說,邁出文學的成功一步,已預示出了更大的創作成就。

      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低谷和黯淡,那就是軍旅女作家青黃不接、后繼乏人的問題日益凸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軍旅作家群人才濟濟,不少作家30歲左右就產生成名之作,而今新生代明顯力量薄弱。未來的軍隊,由誰來書寫?“50后”、“60后”女作家還能否適應日益變化的時代?新生代女作家能否迅速成長,挑起時代賦予的重任?這些問題都十分令人憂慮。軍旅文學要打造新高地,當前緊迫的是要培養一個龐大堅實的立足軍營、堅守陣地的軍旅女作家群體,不斷增加人才厚度和“板凳”深度。

      立足軍營、堅守陣地,要處理好“進”與“出”的關系。一方面要鼓勵更多的女軍人進入軍旅文學事業,建立健全有力的補充激勵機制。另一方面又要防止人才流失,尤其是隱性流失。有的女作家雖身在軍營,卻逐步向社會天地延伸與敞開,著力刻畫那些遠離部隊的人物或部隊邊角里的個人心事,這算是隱性流失。不可否認,由于軍旅文學意識形態色彩和軍旅作家身份的雙重淡化與模糊,將會有愈來愈多的軍旅作家突破軍旅,走出軍營,以軍人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對國家的歷史、現狀與未來進行全方位、多層面的體驗、反思、認識與表達。但作為軍旅作家,根在軍營,創作源泉在軍營,創作軍旅文學作品應該是其主要任務。

      其次,還要處理好“上”與“下”的關系。和平年代,軍旅文學的特質不再明顯。加上部隊成長起來的專業作家越來越少,新生代軍旅女作家大多由學生構成,作家缺乏軍營文化底蘊作支撐,面對當前新軍事變革的飛速發展,無從下筆就不奇怪。解決這一矛盾,要求作家處理好“上”與“下”的關系:所謂“上”,即密切關注和跟進新軍事變革偉大實踐;“下”即深入基層,把握廣大官兵的脈搏與廣闊軍營的現實矛盾,及時書寫當下軍旅生活,反映當代軍人的真情實感。大凡優秀的作品,都是“上”“下”結合得很好、一碰即響的經典之作。

      此外,還要處理好“面”與“點”的關系。軍事文學創作園地里有很多未開墾的處女地,這需要作家積極尋找、認真耕耘。20世紀80年代,南京軍區女作家何曉魯,在參與寫作《陳毅傳》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素材,寫出了《元帥外交家》一書,影響很大。裘山山十次進藏,采訪收集十八軍進軍西藏的素材,目前,反映十八軍進藏歷史的文藝作品,大家公認她是代表性人物。康橋的長征情懷使她在長征這個富礦掘之不盡,張春燕長年尋訪西路軍,成就了一部優秀的《向東找太陽》。

      最后,還要處理好“守”與“變”的關系。軍旅女作家們既要適應時代變遷,又要守住根本底線,必須警惕市場與金錢的功利性誘惑。求多求快的市場要求對作家的積淀是極大的耗費。因此,軍旅女作家必須堅守軍旅文學的核心價值和寫作倫理,保持軍旅文學的風骨與底色,避免在娛樂化、商品化的洶涌浪潮間隨波逐流。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

    91精品福利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2021 |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的精品|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免费| 二区久久国产乱子伦免费精品|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麻豆| 午夜国产精品久久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白浆久久69| 欧美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一| 91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黑巨人与欧美精品一区 | 日本精品人妻无码免费大全|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奇米影视7777久久精品人人爽|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一区| 久久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直播|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91|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91精品久久久久|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 亚洲精品成人区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 |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下| 热99re久久免费视精品频软件|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蜜月| 亚洲欧洲成人精品香蕉网|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蜜臀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久久国产精品自由自在| 秋霞午夜鲁丝片午夜精品久|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 |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