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國產電視劇創作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發展態勢,相當一部分作品在藝術高度與思想深度上珠聯璧合,一些承載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品力作傳達了社會正能量,為電視劇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但是,我們也看到,過去一年,也是國產電視劇困頓而迷茫的一年。縱觀全年播出的電視劇,真正叫好又叫座的大劇較少,相比較于前幾年諸如《闖關東》《喬家大院》《金婚》等藝術價值與市場利益比翼雙飛的電視劇而言,2013年的國產電視劇很難拿出一份文化厚禮,中國電視劇藝術事業和文化產業亟需在尋路中突圍。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不遜風騷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在2013年穩中求新。主要的幾部作品《尋路》《毛澤東》《陳云》《聶榮臻》《我的故鄉晉察冀》均以嚴肅的歷史觀實現了史詩化的藝術想象和敘事。這中間以《尋路》為代表,該劇展示了從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到1932年10月寧都會議結束,前后5年間,中國社會波瀾壯闊的歷史風云,展示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奮斗求索,為中國革命闖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過程,是一部具有史學高度和藝術價值的史詩性電視劇。
現實題材仍是創作熱點,話題劇依然風行
2013年的一部分電視劇俯身現實生活,真實地反映了小人物的生活狀態與心路歷程。比如,《老有所依》《勸和小組》《推拿》等劇,均以現實主義情懷關照了現實生活。需要指出的是電視劇《老有所依》,以樸實的創作心態,緊貼地氣,塑造了木蘭這個新時代的女性角色,講述了她以及周邊的人面對“養老”這一話題的生活選擇。而導演康洪雷根據畢飛宇同名小說改編的《推拿》,首次聚焦盲人推拿師這一特殊群體,原著中的情感被精準、細膩地表達出來,毫無浮躁之感,該劇播出期間零差評,成為近些年難得的有良心的現實主義力作。
都市情感劇依然是現實題材創作的重點,最有代表性的當屬央視與湖南衛視聯合播出的《咱們結婚吧》,劇中雖也有強烈的戲劇沖突,但不是依靠狗血的橋段博得高關注。演員接地氣的表演,劇作生活化的處理都使得該劇成為年度之王。再如,《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以懷舊的氣息講述了一家人的悲歡離合與糾結的生活歷程,編劇王宛平不回避生活的殘酷,將這種浸透著真實的小人物生活入木三分地演繹出來,是一部難得的現實主義力作。與此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電視劇《門第》,它對現代婚姻觀念進行了刻骨地分析,深刻地反映了人間冷暖。另外,還有《有你才幸福》《新戀愛時代》《第22條婚規》《那金花和她的女婿》《愛的創可貼》《愛了忍了》《愛情面前誰怕誰》等都市情感劇都有不俗的表現。
2013年是育兒劇集中爆發年,從開年大戲《小兒難養》到《寶貝》《斷奶》以及秋季扎堆播出的《小爸爸》《辣媽正傳》《孩奴》《小兩口》等,各路明星在熒屏上當起了育兒專家。雖然育兒劇扎堆播出,但真正引起社會反響的還是少數,就連六六這樣資深的編劇探討的“二胎”《寶貝》,也難在觀眾心中引起波瀾,影響力遠不如她早些的《雙面膠》《蝸居》《心術》等劇。倒是小宋佳主演的《小兒難養》、文章主演的《小爸爸》以及孫儷的《辣媽正傳》脫穎而出。
育兒劇在創作上有著先天的優勢,它在育兒這個劇作籮筐里裝滿了婆媳爭、職場斗、夫妻鬧,學區房、小升初、父子親等生活極致情境進行戲劇化演繹。于是,我們看到了《小兒難養》中面對職場對手拆臺而怒發沖冠的孕婦;在《小爸爸》中看到了男人因孩子出現而迅速成長爆發的責任心;在《辣媽正傳》中看到了超級辣媽的生活困境突圍。但是,這種扎堆式播出的育兒題材劇,由于所反映的生活內容大同小異,缺少差異,并沒有取得理想的收視效果。除了一些明星陣容強大的育兒劇,其他劇幾乎悄無聲息地落幕了。
相比較這些反映百姓生活的電視劇,有些大導演、大明星的電視劇由于脫離生活真實,過度注水導致了滑鐵盧。比如,《新編輯部故事》《失戀33天》等劇慘遭批評。這充分說明,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創作只有真正地深入普通人的生活常態,只有潛心地構建合理的藝術情節,才能贏得理想的效果。
歷史劇對人文精神的堅守
歷史劇的創作在我國電視劇發展中一直備受關注。梳理2013年的創作,歷史劇齊發功,《趙氏孤兒案》《大秦帝國2之縱橫》《楚漢傳奇》《隋唐演義》《精忠岳飛》等劇,都以各自對歷史的理解表達了現代人的文化訴求。其中,以閻建鋼執導的《趙氏孤兒案》為扛鼎之作,該劇不戲說、不狗血,而是以嚴肅的歷史態度,恰到好處的戲劇表達贏得了觀眾的喜歡。再如,央視播出的《大秦帝國2之縱橫》播出后專家好評如潮,其用戲劇化的影像記錄了秦帝國從奮起變法到富國強兵的輝煌,記錄了民族的光榮與夢想。
一個文明的、有文化積淀的民族都是十分重視自己的歷史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歷史是為了關照現實。歷史劇創作上的困境不僅僅是藝術理念上的迷茫,它更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文化傳承在分岔路口的使命選擇與責任擔當。然而,歷史劇的創作也逃不過資本市場的發酵,有些扭曲歷史觀的劇反而打敗同類題材的正劇,比如正劇《隋唐演義》就被雷劇《隋唐英雄》打得落花流水。
歷史正劇逆收視的現狀也反映了當前國產劇創作上的困境與浮躁,某些所謂的大導演、大編劇屈服于市場的結果就是縱容了低俗橋段的橫行,而情節注水、臺詞狗血、演員隨意發揮也是導致劇作分裂的先天硬傷。
古裝戲說無底線導致雷劇“雷”翻天
2013年,古裝傳奇劇沿襲戲說之風,占據了較高的市場份額。比如,《花木蘭傳奇》《陸貞傳奇》《蘭陵王》等古裝戲說劇,都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收視效果。口碑較好的《花木蘭傳奇》擴充了花木蘭從軍前作為繡女織造“和親圖”的曲折情節,加入了花木蘭與柔然王子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博得了年輕受眾的喜歡。
但是,古裝戲說劇也暴露了嚴重的問題,娛樂無底線導致古裝雷劇遍天下。比如,2013年暑期檔,湖南和江蘇兩家衛視的《新洛神》和《天天有喜》大打擂臺,把備受爭議的造型、直白粗糙的臺詞、荒誕不經的戲說演繹到了極致,堪稱“雷劇至尊”。表現人妖之戀的《天天有喜》將古裝神劇推向了雷人新高度,集納了武打、魔幻、虐情、無厘頭等各種元素,單集收視率甚至破5,正所謂越雷越狂歡。而于正的《笑傲江湖》《陸貞傳奇》《王的女人》部部驚心。尤其《王的女人》對歷史任意解構,項羽與呂后互相愛慕,虞姬成了第三者。古裝大劇《蘭陵王》更是一個典型的包裹著歷史袈裟的青春偶像劇,愛恨情仇,虐心之戀才是這部戲的主角。《龍門鏢局》則是此類題材的奇葩,本以為寧財神能夠延續《武林外傳》的風格,卻發現全劇只剩下“雷”而沒了思考。
古裝劇過度戲說給電視劇創作帶來的隱患是巨大的,戲說變雷說,制作公司為了利益最大化,不惜為雷而雷。短時間內的收視高潮無疑是飲鴆止渴,但資本的無孔不入,導致文化淪為收視率的附庸,主流文化表達也必將受到影響。
家族年代戲困頓中有所突破
2013年,幾部家族大戲《闖關東前傳》《大宅門1921》《愛情悠悠藥草香》各有特點。值得一提的首當其沖是高滿堂自《闖關東》《闖關東中篇》之后推出了第三部《闖關東前傳》,其以一脈相承的天地氣、民族氣、英雄氣續寫了小人物的民族史詩,濃烈地傳遞出熱血小民“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家國情懷。無論是在歷史的負載方面,還是審美的情趣方面都具有高境界與大情懷。
但總體來看,2013家族年代劇還缺乏創新動力,精品力作較少,《愛情悠悠藥草香》只是講述了大家族中的女人爭斗,將“宮斗”搬到了民間。而《大宅門1921》雖然延續了陳寶國、斯琴高娃等明星陣容,但有網友指出“新作加入的黑幫、言情劇情,并沒有與宅門戲水乳交融,反而造成了風格上的分裂和劇情的拖沓”。
軍旅偶像劇的異化
抗戰神劇有所逆轉
近些年一些軍旅劇的創作呈現出偶像化、時尚化的特點,用軍旅劇的外衣包裹著家庭劇的內涵,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系也都是以私人情感為前提的糾葛,少了軍人的鐵血豪情,多了商業重口味元素。比如,聚焦女子特種兵生活的電視劇《特種兵之火鳳凰》,雖延續了《我是特種兵》《火藍刀鋒》《麻辣女兵》等偶像軍旅劇的創作脈絡,但是有過之而不及,讓一群“90后”的靚麗女兵,身著緊身衣浴火重生。相比而言,軍旅劇《戰雷》選擇拆彈工兵這一過去從未涉足的領域,將青春成長、戰爭動作、傳奇色彩等單一的類型元素相互疊加,產生出獨特的藝術魅力。
抗戰神劇在2013年年初“風起云涌”,其劇情狗血、情節雷人,諸如《蒼狼》《利箭行動》《獨狼》《箭在弦上》《利箭行動》《X女特工》《五臺山抗日傳奇》等。其中,《X女特工》里女特工個個都是神槍手,一發子彈輕松斃命,身懷絕技飛天遁地……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2013年5月出臺相關措施,要求重審、甄別衛視黃金檔已報排播的抗戰劇,對過度娛樂化的抗戰劇進行修改,不能修改的劇作將停播,剎住了抗戰劇的泛濫風。
郭靖宇的《打狗棍》可以看成是此類抗戰劇逆轉的標志性劇作,在抗戰題材被妖魔化、偶像化的時候,該劇書寫了愛國的熱河兒女,在大敵當前、國難當頭之際,放棄家仇,同赴國難,浴火新生的抗日故事,包括年終播出的《闖天下》。
注水成為電視劇創作硬傷
2013年電視劇普遍存的一個突出問題——注水劇過多,電視劇越拍越長,從96集的《楚漢傳奇》到69集的《精忠岳飛》、84集的《愛情自有天意》、50集的《咱們結婚吧》、120集的《隋唐英雄》等,劇情不夠臺詞拖,臺詞不夠演員拖,注水已經成為電視劇創作的硬傷。當然,這也有各衛視電視臺的推波助瀾及一些電視臺“剪刀手”的頻現,比如,46集的《火鳳凰》被剪成了62集, 70集的《天天有喜》被剪成了91集,80集的《因為愛情有多美》被剪成了108集,集數被人為地增加,劇前套播回放,劇后再生發欄目。需要重申的是,我們并不反對電視劇長劇化的創作,即使在美國、韓國,長劇也是常見的。但是,當前國產劇這種生拉硬拽的加長版方式只會讓節奏拖沓,劇情弱智,乃至降低電視劇原有的審美品位。
藝術與資本的博弈
2013年,創作被收視率牽著鼻子走的趨勢愈演愈烈,這導致很多制作公司惟收視率馬首是瞻,產生了一批“為了雷而雷”的作品。從《天天有喜》《新洛神》到《王的女人》等劇可謂天雷滾滾。再如,《百萬新娘之愛無悔》劇情狗血,但是收視率卻成了年度總冠軍,差強人意。同樣《璀璨人生》《因為愛情那么美》等劇更是將虐心演繹到底。電視劇收視生態環境已經被過度娛樂化,藝術被市場牽著走的趨勢不容忽視,長此以往將危及整個電視劇產業的良性發展。
正劇淪陷,雷劇逆天,資本邏輯綁架了藝術思維,電視劇生態環境已經到了亟需重組的邊緣。是選擇繼續屈從于市場資本的權勢,還是選擇尊重藝術內在發展的規律,這是擺在所有影視人眼前的問題。電視劇作為一種大眾文化消費品,商品屬性雖然是其實現交換利益的屬性之一,但是,商品性絕對不是電視劇的本質屬性。電視劇在大眾文化消費中還承擔著啟迪思想、傳承文化、激蕩夢想的藝術責任,如果丟了其文化屬性,只剩商品屬性,電視劇也就淪為淺薄娛樂的消費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