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三十幾年來,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向好,新的時代向當代中國青年作家提出了新的使命。幾十年來,新的社會文化語境為青年作家的創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優越條件,一大批青年作家蓬勃成長,他們憑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文化使命感和敏銳的洞察力、豐沛的藝術才思創作出了大量優秀作品。他們的許多佳作視野廣闊、底蘊深厚、文筆精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源源不斷地提供正能量。尤其值得珍視的是一批又一批青年作家的作品走出了國門,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彰顯了中國文學大國的風范。
當然,我們既要看到青年作家文學創作已經取得的豐碩成果,更要深刻意識到進入新世紀后青年作家創作面臨的新形勢和新挑戰。在今天,商潮滾滾,文化全球化浪潮涌蕩,互聯網蛛網蔓延,文化娛樂化商業化趨勢日甚,歐美各國的文化產品如潮水般涌進國門,網絡傳播技術將世人帶進了一個數字化、影像化的時代,傳媒業火爆,讀圖、讀屏蔚為風行,文學創作面臨著被邊緣化的危險。
面對這種情況,青年作家應該何去何從呢?青年作家在創作中如何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這是時代向青年作家提出的新課題。
我國歷史上一直缺乏文學商業化的傳統,長期以來,文藝產業化水準低下。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文學發展越來越離不開文化市場,與受眾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尤其是在今天這樣一個國門洞開,文化全球化,競爭激烈的時代里,“酒香也怕巷子深”,青年作家應該清醒認識到文學作品不是供奉在象牙塔中的收藏品,它必須面向大眾,走進文化市場,積極主動爭取市場和受眾的接納與認可。文學并不拒絕經濟效益,文學與市場和商業也并非冰火不容,相反,只有走進文化市場,走近大眾,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青年作家的創作才能既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也產生積極、深遠的社會效益。當代青年作家尤其應該自覺深入都市生活,表現市場經濟時代的世態人情,使創作更具現代氣息,更有時尚感,更能贏得市場青睞。
但是強化市場意識并不意味著惟錢是圖,近年來,隨著視覺文化興盛,大眾文化、通俗文化火爆,精英文化、高雅文藝遭到了擠兌。在文學創作中,一些青年作家也惟經濟效益是圖,一味迎合讀者低級趣味,俯就市場時尚,他們的作品散發著腐朽氣,充斥著俗艷色,格調低下,趣味輕佻,雖然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但由于忽視了對讀者精神趣味的引導提升,犧牲了文學的長遠社會效益,勢必嚴重銷蝕文學精神,影響當代文學的可持續發展,對于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文化的良性發展都會產生消極影響。長此以往,文學中雅俗嚴重錯位,雅文化俗文化畸輕畸重,國民文化生活存在著結構性缺陷,國民文化素養得不到持續提升,文藝消費市場也就難以良性培育,文藝生產和消費的潛力也就難以充分發揮,這對于文學的長遠商業效益、經濟效益的取得也有百害而無一利。
人類既需要高層次的精神提升,也需要低層次的情感宣泄,二者并行不悖。然而,一味迎合低級趣味,放縱欲望,渲染情色,忽視精英文化和高雅文藝對國民精神的引領作用,勢必影響民族文化的良性發展,也終將導致文藝市場的畸變。通俗文藝、大眾文化固然也有其存在的價值,能帶給人愉悅,供人消遣、休閑,是人民群眾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高雅文藝、美文藝尤其標示著一個時代文化的高度,體現的是全社會文化發展的長遠利益。因此,高雅文藝與商業文藝的發展應該統籌兼顧,避免比例嚴重失調。面對來自市場和商業的誘惑,青年作家更需要強化文化使命感,確立文化主體意識,志存高遠,為實現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自信、自強積極貢獻自己的才智。青年作家擔負著光大優秀文化傳統,引領民族文化趣味,促進高雅文化與大眾文化和諧發展的重任。在紛繁喧鬧的社會環境中,青年作家尤其應該修身養性,保持清醒的頭腦、超然的心態,從促進精神文化事業良性發展的高度審時度勢,自覺維護文學生態環境。這樣才能在創作中高屋建瓴,立意高遠,才能不丟棄文學精神,不被市場牽著鼻子走,片面追求發行量、注意力和點擊率。
在文化全球化浪潮激蕩的今天,青年作家還應立足本土文化,傳播正能量。全球化的浪潮為今天的世界帶來了政治、經濟、文化各個領域的全方位競爭。本土文化、民族文化受到了全球化浪潮、歐美強勢文化的巨大沖擊。青年作家尤其要有“以筆為旗”的文化自覺,自覺擔當起維護民族文化安全、促進民族文學和本土文化健康發展的重任,也只有這樣,青年作家的創作才能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才能有利于維護文學生態的多樣性,才能葆有精神的原創力,寫出恢弘闊大的佳作。
文學創作、文學傳播、文學接受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完整過程。青年作家置身于網絡資訊無處不在的當代世界,必須高度重視大眾傳媒和數字媒介轉型對當代文藝的復雜影響。一方面,青年作家要走進網絡,善用傳媒,關注數字化生存,創作出具有時代氣息的作品,而不能落后于數字化潮流,抱殘守缺,固步自封。另一方面,紙面文學在遭到網絡文學、視聽藝術、影視藝術、多媒體文化沖擊的同時,也與數字化藝術、視聽文化構成了互補關系,多種形態的文學多元共生,有利于促進文學生態平衡,紙質文學不僅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有著存在的合理性,而且起著延續傳統,維護文學多樣性的重要作用。青年作家既要面向時代,面向未來,也要自覺傳承傳統,在紙質文學創作方面一展身手,成為連接傳統和未來的文化建設者、守護者。
總之,文學的邊緣化和商潮的沖擊既向青年作家們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也為青年作家大顯身手提供了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