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發生在67年前遼寧法庫縣一場真實的著名戰役“秀水河子殲滅戰”改編的電影《秀水河子殲滅戰》,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6周年之際,作為獻禮片在電影頻道播出。電影《秀水河子殲滅戰》的主創以尊重史實的創作態度,藝術再現了67年前發生在遼寧法庫縣的這場戰役,其意義至少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秀水河子殲滅戰”在中國軍事史上的經典性產生了深遠影響,其戰術思想曾被美國西點軍校列為教學經典案例,同時也在解放后被我國國防大學等軍事院校收錄到“經典戰術”教材中;二是我黨領導的軍隊所取得的勝利,除了頑強的戰斗精神,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正像陳毅元帥曾說過,每個戰士的后面要有五位人民群眾的支援;三是任何時候都需正視戰爭的慘烈所帶來的巨大犧牲,熱愛和平是人類永恒的追求。
以一個戰役為主題的電影,在戰爭題材電影創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了獨特的電影類型,國外以一個戰役命名的成功影片數不勝數,而較為成功的中國電影則有《平型關大捷》《血戰臺兒莊》《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等。以一個戰役為主題的電影,其最為突出的特點是主題鮮明、情節緊湊,強烈的視聽效果和紀實般的戰爭場面吸引了相當數量的影迷,尤其能得到一大批以男性觀眾為主的擁躉。不過,近年來直面展現一場戰役的軍事題材電影好像不多,因此,喜歡戰爭題材電影的觀眾比較關注這部電影的播出。
“秀水河子殲滅戰”雖然算不上一場宏大的戰役,但其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秀水河子殲滅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東北戰場打的第一個殲滅戰,被譽為“東北解放的第一個春天”。這場戰役的勝利為東北戰場的解放軍樹立了戰勝美械裝備的國民黨軍隊的信心,鼓舞了戰士們的戰斗士氣。該戰役主要是以時任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的101首長提出的“一點兩面”和“三三制”的戰術指導思想為核心,也就是敵我雙方交戰時,在我軍實力沒有形成絕對優勢的情況下,采取的一種“打贏”戰爭的戰術方法:一點兩面——集中兵力于一點(也指主要突擊方向為一點)、兵力部署兩面甚至多面;三三制——以三人為一戰斗小組,選擇有戰斗經驗的戰士為組長,攻擊時以倒三角隊形,避免人員集中造成不必要的傷亡。以此戰術打贏的這場殲滅戰充分體現了我軍的戰略思想。
電影《秀水河子殲滅戰》中的團長柳大樹是完美地詮釋了“一點兩面”和“三三制”戰術思想的主要人物。影片一開始柳團長和林政委在戰術上的觀點并非一致,團長身上仍然帶有的游擊作風和政委要求樹立整體作戰觀念之間產生了分歧,但在有知識、有文化的林政委智慧的思想工作及二人對飲交心酒之后,柳團長很快對戰爭格局有了新的認識,接受了新的作戰思想。影片恰恰通過柳大樹團長帶兵打仗的思想轉變,傳達了我黨領導的軍隊從抗日戰爭時期的游擊戰、運動戰,到國共三大戰役之首的遼沈戰役初期,已經開始嬗變為集團化的大兵團作戰策略。這種轉變凸顯了共產黨人在不同歷史條件和自身條件下高超的軍事應變與指揮能力,以及對基層部隊帶兵打仗官兵及時做好思想轉變的政治領導能力。該片在展現兩軍戰場的對決中,并未矮化、丑化國民黨官兵,摒棄了以往同類題材影視劇中國民黨官兵無不貪生怕死的臉譜化形象,兩名指揮官在失敗已成定局的情況下,也講謙讓和友好,不像以往描寫的只顧自己逃命的國民黨形象。片中國民黨駐扎秀水河的指揮官與林彪一樣,同為黃埔軍校高才生,受過良好得軍事指揮系統訓練,如此描寫,反而更能凸顯出我軍在戰略思想上的高明之處。
該片除了從軍事指揮到戰場瞬息萬變的戰局變化和炮火連天的戰爭場面對“秀水河殲滅戰”進行的展現,基本沒有摻雜過多的旁支細節,惟一穿插該劇的是人民群眾對這場戰役的大力支持。影片加入了一位秀水河女村民桃花與我軍偵察員之間含蓄的愛情描寫,不同于當下某些戰爭題材影視劇中胡編濫造、生拉硬套的狗血男女感情戲。該片中恰恰是桃花在村子被圍封鎖的情況下,讓懷揣敵方工事圖的偵察員從雨水溝逃出敵人的封鎖線,救了險些被國民黨搜捕的我軍偵察員,使其將重大戰略情報及時送達我軍,為贏得戰斗勝利立下功勞。不管真實戰斗歷史是否有其原型,但在國共決戰期間,民心所向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宣告了蔣家王朝的覆滅。片中還有婦救會為戰士們送來狗皮褥子、戰士們幫老百姓修農具等情節,雖寥寥幾筆,但體現了為老百姓戰斗的人民軍隊,其勝利上順天意,下順民心。
這場戰役包括死、傷、俘虜共殲敵1600余人,我軍傷亡946名。影片結尾是戰士們脫帽在犧牲的戰士墓前如雕像般的定格,柳團長為祭奠犧牲的戰友灑下了家鄉的桃三白酒,這個悲壯的結尾令觀眾落淚。再現塵封了67年的這場戰役,是對英烈的告慰,也是對戰爭的思考。戰爭意味著死亡,戰爭的慘烈告訴我們今天的和平來之不易,不忘英烈,是后人的良知,熱愛和平,是不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