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紀紅建撰寫的長篇報告文學《沿著雷鋒的足跡》日前由湘潭大學出版社出版。
在雷鋒短暫的22年生命歷程中,湖南望城的簡家塘、高塘嶺、溈水河畔、團山湖,遼寧的鞍山、遼陽、營口、撫順等地,都留下了他堅實的足跡、忙碌的身影。本書以作者實地走訪雷鋒生前足跡為線索,娓娓講述一個純真、樸實、善良、智慧、勇敢的雷鋒,讓讀者感受雷鋒成長過程中一個個生動的瞬間,真實記錄50年來人們沿著雷鋒足跡、傳承雷鋒精神的堅定步履,客觀呈現雷鋒精神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傳播傳承和廣泛影響力。
作者在序曲中直擊了當前學雷鋒的一些現實:“雷鋒不好當”、“扶不起的老人”……這些問題涉及人性中最基本的善與惡,觸碰著人們對于“助人為樂”的情感底線,拷問著社會誠信和道德。但作者通過從湖南到遼寧的實地走訪,得出這樣的結論:“即便這是活生生的社會現實,但在我的思維最深處,總有個聲音在不斷地提醒我自己,這不是社會的主流,不是那種能夠體現人民大眾的人性良知的本質。或許是因為信息時代的便捷,這個社會的一些缺失總能輕而易舉地被放大,給人造成錯覺。但無論如何,讓雷鋒精神融入這一代人的精神血脈和道德肌體,是廣大群眾的呼聲,是整個社會的呼喚。”
作者呼吁,在當今這樣一個時代,雷鋒仍然被人們需要。作為祖國的未來的廣大青少年,更要懂得用心去感悟雷鋒精神,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人生觀和價值觀,洋溢青春“正能量”,傳遞中華民族的“正能量”。這樣的精神,在中華民族的血脈里永遠不可或缺。(欣 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