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尊受居者——孔仲起傳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1月18日07:46 葉文玲
    孔仲起  孔仲起,名慶福,字仲起,原籍浙江慈溪。孔子七十三世孫。1934年生于上海。1955年入學浙江美術學院,1960年畢業留校任教。現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浙江當代中國畫研究院院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孔仲起的山水畫以大氣雄渾見長,尤其在中國畫的云水表現領域有開拓性的貢獻。著有《尊受居》《山水畫譜》《孔仲起畫集》等專著,出版畫冊《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孔仲起》《百年中國書畫》等。

      

      孔仲起——這位孔子的七十三世孫,其曾祖孔杏生、祖父孔子瑜及其父親孔小瑜,都曾是著名畫家。

      生于1934年的孔仲起,在精神食糧十分魘足、經濟條件卻捉襟見肘的家庭中長大。祖傳雖有榮耀家世,家境卻十分貧薄,又兼兄弟姐妹眾多,少年時,家況一直非常清寒。由于家貧,14歲的孔仲起只上了半年初中,就失學了。

      迫于家況,其父孔小瑜在上世紀50年代中,毅然放棄了上海這一黃金寶地,守信重諾奔赴皖中,執教于合肥安徽藝術學校。上世紀80年代中,孔小瑜以86歲高齡安然謝世。

      1950年春,從父親赴港謀生年余,到1956年別滬赴皖前,孔仲起的長兄孔伯容參軍,且長期臥病,孔仲起作為這個人口眾多家庭的第二個兒子,早早就挑起了為家庭謀生為父母分憂的大梁。1951年年初,承父執鄭午昌介紹,去新成立的連環畫聯合書店學習培訓,奈因暫無收入而不得不放棄。下半年,17歲的孔仲起進入英雄金筆廠當工人,雖然收入微薄,總算結束了入不敷出的狀況,生活漸漸安定起來。

      書山無路勤為徑,春風有腳到柴門。盡管是金筆廠的一名普通工人,孔仲起的那管只蘸了7年墨水的筆,卻從不落閑,他刻苦自學,將學連環畫的基本功充分運用發揮,工會、廠里的宣傳板報,都是他揮灑才能的用武之地,而他勤樸敦厚的品性,更為大家嘉許賞識。不久,他當上了《勞動報》《解放日報》的通訊員。

      1954年,孔仲起因一幅小小的漫畫《早與不早》,獲上海職工美展一等獎。工人畫家孔仲起的名字,也因這業余創作的小小初試而在金筆廠顯山露水。1955年,因為有感于有人干活偷懶,驚訝于有人從汽車上偷卸木頭,他立刻又創作了一幅漫畫《假如大家都有這樣想法》,這幅畫再次獲得全國職工美展一等獎。同年,全國總工會在由各基層單位上報的“保送”名單中,選中了這位善善面相、善善為人的孔仲起,“保送”他進中央美院華東分院深造。

      從此,孔仲起與美術結下了終生之緣。

      中央美院華東分院就在杭州。到這里學習,是孔仲起人生旅程最重要的環節。他進校時的院長就是漁獵群經、導揚百氏的潘天壽先生。1957年,潘院長為“拯救國畫”,創導國畫系以人物、山水、花鳥分科辦班。彼時恰逢暑假,孔仲起向從安徽回滬的父親征求意見。在父親和師友的建議下,孔仲起毫不遲疑地選擇了國畫系的山水專業,師從了顧坤伯。

      上世紀50年代末,浙江水利建設最驕人的成就,便是建成了新安江水電站。素來勤奮好學的孔仲起,將每次參觀都當作自己不可多得的學習機遇,在師長帶領下到新安江水電站參觀時,早已潛心記下了一路見聞。回來后,就畫出了《建設中的新安江》等3幅畫。這3幅見刊于《新安江全集》的畫,是孔仲起奉獻于新時代新生活的歌唱,是他與“水”始識初逢的一見鐘情。

      孔仲起與水的情緣越結越深,作為美院的學生,無論是教師的倡議帶領還是自發而為,到天南地北的崇山峻嶺去尋春踏青,到青山滿畈流水遍地的鄉野去寫生練筆,成了他最為心向往之和積極響應的事。而近在咫尺的杭州西湖,更是孔仲起的鐘情之地,西湖又是那樣一個令天下人無法不愛的佳妙風景,人在杭州、愛上了西湖的孔仲起,與同好姚耕云一起,以西湖十景為題材,創作了10幅冊頁。冊頁雖小,但當用以賀年片的形式發行時,就有了家喻戶曉的功用,已經在山水畫范疇初顯才氣的孔仲起,從此便有了與畫作同在的名聲,他的才華也從此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

      1960年,孔仲起從就讀了5年的美院畢業并留校執教。此時,學院業已改名為浙江美術學院。有幸留校執教的孔仲起,像美院的所有師者園丁一樣,誠惶誠恐地從雅典娜手里接過了這柄育人傳藝的犁杖。

      1964年,孔仲起的成名作《浙江潮》參加了全國美展,在全國20余種報刊相繼登載且作為單幅印刷出版。1964年,他以新安江大壩節節升高為題材的《日日升》,在《解放日報》配合祖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消息頭版刊出。再次在滬上聲名鵲起的孔仲起,畫名恰如題名,日日升高。

      從畢業留校執教任山水專業教職至今,孔仲起已在美院辛勤耕耘了58年。半個多世紀中,作為一名山水畫的專職教授,孔仲起對山水畫的專業研究,精進有加,有目共睹。在教學上,他既有一代宗師高標獨立的風范,更有傳道授業的素凈安詳。在教學中,他不斷豐富著自己的理論學養,因為對教學有明確的美學目標,他寫出了在美術界受到廣泛贊譽的著述《尊受居畫談》,開宗明義地析解了“傳統”和“創新”的關系。他一再強調“傳統”和“創新”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并無二致,更非對立;他要為“傳統”正名:“‘能傳則統,能統則傳’,傳統是數千年來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積淀,它有著‘溫故知新’、‘繼往開來’、‘望今制奇’、‘借古開今’、繼承和發展的含義,是‘推陳出新’進行再創造的‘基業’”;他熱情地吶喊:能延續和發展的民族文化,才夠格謂之“傳統”!

      關于傳統和創新的關系,孔仲起再次從以往對“中庸之道”的曲解入手,提出要摒棄被曲解的“中庸之道”,那過分權宜得失、應變不常、缺少執著的進取精神的“中庸之道”是不可取的。為此,他再次義正詞嚴地宣稱:“統”者,是“統括”、“統體”、“統治”、“合一”、“正統”、“道統”、“本治”、“大一統”的意思。只有精神文化的高度統一才能長期流衍傳承;傳統是維系民族精神的紐帶,是發揚中華文化的金鑰匙,是培養熱愛祖國的原動力,是對外文化交流的出發點!

      耗盡平生心血的《尊受居畫談》,既是一本孔仲起為配合自己教學所闡發的畫論筆記,也是他自己最明白不過的人生宣言。他竭誠希望,今后的美術教育,應該有四:一是要強調基礎教學;二是要隨時開導個性創造;三是鼓勵公眾意識,奉獻社會的精神;第四點,也就是他從事美育育人的根本宗旨——以美的心靈去美化世界。

      在這本分為“上、下篇”的萬余字的著述中,孔仲起明確地表露了自己的教學思想,就如弦歌千年之功,能夠貫通古代、近代、現代教育之血脈。如果說,《上篇》主要談的是他自己的理論主張,以及理論與實踐結合中的諸多感受;在《下篇》中,則重點暢談了作畫的筆墨、技法;包括與此相應的為畫者應有的境界以及為人為畫的品格修養。為此,他援引古今中外的先例,殷殷借鑒熱門話題,反復強調學畫者必須具備的藝術個性、時代激情和社會使命;坦陳自己是生活中不折不扣的“三真”派,是地地道道的“三樂”派!

      孔仲起自況的“三真”,是因為從生活中汲取了源頭活水的那種原汁原味的真;是對優秀傳統有著正確取舍態度的真心誠意的真;是自出機杼匠心獨運后得心應手所表現的氣質俱勝的真;有了這“三真”,才會在畫中見真趣、見真意、見真氣,才有卓然的真思震撼于世人!

      孔仲起自喻的“三樂”,更是樸素而幽默的表白——他常拿自己長就的一副“歡喜菩薩”相貌說事,毋庸喻言,這相貌因為恰如其素常寬厚好客之為人,頗受同好稱道。于是,他暢情達意地放言,“自得其樂、助人為樂、知足常樂”,這“三樂”的人生信條,給他帶來了莫大的樂趣。當然,他更希望潛心閱讀的后生晚輩,能夠敏心領悟。

      人能有這樣的悟識,當然是由于首先做到了“此心平靜如流水,放眼高空看過去”;首先悟及了“事能知足心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有了這“三真”與“三樂”,孔仲起能不忘憂而陶陶然、欣欣然而壽康乎?

      半個多世紀中,孔仲起寫畫了數以千計的作品,被畫壇盛贊的優秀作品近百件,被博物館和其他公益事業單位收藏的,也不知其數。其間,光與人合作的大型山水畫作,就有數十幅之多,而他在晚年最可稱道的,是他在執教、繪畫和參加國內外的社會活動之余,還做了兩件極有意義的大事:一是在20世紀末的1999年,他參加了“兩岸書畫界”圓合元代大畫家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二是為《百年中華英烈頌》藝術大展,他領銜創作了12米×2.7米的《祖國萬歲》。

      《富春山居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然而,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一分為二”,殘卷分別收藏在臺灣故宮博物館與浙江博物館。年前,美院史論專家王伯敏教授首先提出了“圓合”《富春山居圖》的建議,很快得到了兩岸書畫界的贊同。擔綱總體策劃的孔仲起設計出小構圖,兩岸畫家據此共合臨了5幅《富春山居圖》。其中兩幅分別由浙江美院、黃公望紀念館收藏,一幅贈浙江臺辦,一幅贈東道主富陽市政府,一幅帶回臺灣作紀念。

      《百年中華英烈頌》藝術大展,是要按照20世紀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匯集近百幅各地的歷史畫經典之作,旨在展現為中華民族建立不朽功勛的革命前輩和英烈的光輝形象。孔仲起的任務就是創作大型山水畫《祖國萬歲》,寓意“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

      孔仲起幾易設計稿,和何加林、鄭力一起通力合作。歷時兩個多月后,這軸墨汁淋漓的壓軸之作,終于以無出其右的宏大氣勢脫穎而出。畫家采取了“透過云層看大地”的視角,將中國畫散點透視的傳統方法運用得精妙之至,于是,就如游目騁懷,在這幅長12米寬2.7米的長卷上,中華大地的天山、祁連山、嘉峪關、黃河、華山、太行山以及黃土高原,以一窮千里之勢,在人們眼前赫然呈現;而泰山、井岡山、江南江北平原、山海關、渤海灣,都以特有的繪畫語言,表達了意無窮言無盡的激越情思。更巧妙的是在白云深處——在畫幅中心處隱現了天安門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畫龍點睛地突出了主題。如此氣勢恢弘氣象萬千的巨作,自被中國軍事博物館收藏,這幅巨作壓軸之卷的完成,也是孔仲起生平最燦爛的華章。

      最能代表孔仲起藝術成就的,當然是那本以《中國近現代名家——孔仲起》為名、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畫集。這本畫集收集了他平生之作中的170幅精品。江河湖海原是孔仲起最鐘情的,開卷一幅《超越時空跨千年》,就有氣吞萬里之氣概!集合于本集的畫作,一幅幅、一幀幀,無一不見畫家極深的功底,無一不是他讀千卷書行萬里路的收獲;那氣勢沖天直瀉而下的《黃果樹瀑布》,那寄情浙江建設的《浙江潮》,那如在飛機上俯視的《云深知沃野》,那連“潮眼”都有出神入化之功的《回頭潮》和《千堆雪》,而最后一幅壓軸畫是孔仲起的得意之作《觀無涯》,寓意人們的感覺和智慧是從“觀”開始,智識和海洋一樣無窮無盡無際涯……

      在《尊受居畫談》一書印行時,孔仲起為之自制了一枚書簽,筆力遒勁的5個自題字下,錢江大潮正以拍天之勢洶涌于天地之間;另一面,則是幾行關于“尊受”二字的解釋——

      何曰“尊受居”?“尊受”為石濤上人畫中禪理,余取其“受與識”互為之旨作齋名為:“尊受居”。佛說:“識緣名色、名色緣識”蓋系主客觀依存關系。亦即“心因物顯,物因心顯”,“格物致知”,“緣物寄情”。簡言之:尊重生活感受是也。

      這簡短的解釋,可教“居外人”的我們茅塞頓開。就在這解釋上方,孔仲起依然用他蒼勁的墨筆,寫了一款題聯:“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這款題聯,既是孔仲起為《尊受居畫談》一書點出的題旨精要,也是他的人生宣言,此時再端詳這位“尊受居者”,委實是額庭平和寬厚,雙眼銳光深邃,學問豐浩如海,一臉慈相如佛。(葉文玲)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果冻不卡 |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一|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花野真一 |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污WWW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R级最新在线观看| 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 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影院|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久久精品无码专区| 狼人无码精华AV午夜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AAAA片APP|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网| 99热在线观看精品|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不卡|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丫丫|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 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久精品人妻久久影视|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99re在线精品视频| 99久久精品国产免费|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亚洲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久久精品加勒比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福利在线无卡一| 中国精品一级毛片免费播放 | 国产亚洲精品欧洲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视频二三区|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