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聚焦2016全國兩會 >> 正文
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也越來越受到世界的關注。新的形勢下,中華文化如何走出去?如何擴大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影響力?兩會期間,部分代表委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文化走出去正當其時
去年11月,全國政協委員、畫家汪國新參加了一次為期13天的海外調研活動。通過對海外僑胞的走訪和當地社會文化生活的觀察,了解外國人究竟如 何看待中國。在調研中,汪國新發現,相比硬實力,中國的文化軟實力體現得還不夠,有關中國的作品多是“臉譜化”,藝術上難以表達中國文化精神。
于是,汪國新提交了題為《讓中國藝術精品溫暖世界》和《捍衛中華民族精神國土》的提案。汪國新表示:“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華文化走出去正當其時,也更為迫切。希望國家能推動更多中國藝術走出去!
“我國和世界各國的交往正進一步加深,這要求我們與各國的交流合作不只限于經濟領域,也要把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秀文化傳播出去,讓全世界都知道 中華文化的獨有魅力。只有通過不斷走出去,相互理解與認可,中國才能和國際社會相互融合!比珖舜蟠、黑龍江省北大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隋熙明表示。
文化走出去對參與的文藝團體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交響樂團藝術總監譚利華告訴記者,文化走出去對文藝團體的創排質量、團隊凝聚力、文化自信的提升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走出國門代表的是中國,大家的心氣兒都不一樣!
走出去的作品要有分量
2015年12月11日,美國華盛頓肯尼迪藝術中心座無虛席,中央民族樂團帶著新創作的大型民族樂劇《又見國樂》與美國觀眾見面。演出結束后,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激動地說:“這樣的作品才是中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舞臺藝術,國內應該多派這樣的文藝作品走出國門向世界展示!
“在國外的主流藝術殿堂,只有把中國最優秀的文化形象和文藝作品帶出去,才能夠真正讓西方主流觀眾和主流社會感受到中國當代的主流文化和民族藝 術的水平!比珖䥇f委員、中央民族樂團團長席強認為,文化走出去的形式和內容仍需加強!霸S多部門在牽頭組織訪演活動,但是在內容上還需要精益求精。拼 盤式的文藝晚會不能讓西方社會看到真實的中國文化,尤其是傳統文化。我們需要反思,究竟哪些作品才能真正代表中國精神和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歷史。只有 在源頭上把握好,才能真正達到文化走出去的作用!毕瘡娬f。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交響樂團團長關峽表示,外國觀眾曾是抱著獵奇的心態看中國交響樂,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西方主流群體開始關注中國 的作品,希望看到更多帶有中國音樂元素和傳統符號的作品出現!澳切╁兘鹦再|的出國演出最終沒有收獲國外市場和主流群體的認可,這提醒我們,走出國門的作 品必須保證含金量。”關峽說。
全國人大代表、中央芭蕾舞團團長馮英建議,要加大支持力度,加強人才培養,鼓勵有實力的院團發展壯大、走出國門,彰顯當今中國的精神風貌。
“文化走出去不僅要追求項目的數量,也要有更多進入主流群體、引起當地關注并產生反響的好項目。要嚴格把控、審核對外文化交流項目,注重文化交流輸出項目的品質與內涵。”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琵琶演奏家吳玉霞表示。
商演是走出去的重要方式
除了文藝作品的含金量外,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認為,文化走出去還要實現“對話”。中國最優秀的藝術作品在其他國家頂級的文化平 臺進行展出,才有文化尊嚴。吳為山提到中國美術館的一個名為“來自中國美術館的藝術”的展覽計劃,計劃將館藏的國寶級藝術作品送到世界重要的博物館、美術 館去進行展覽,而不是在一般的畫廊和文化機構進行展出。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音樂學院中外音樂文化交流與體驗基地主任劉月寧認為,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前提是交流雙方的互相尊重。只有充分尊重彼此的文化,在這一前提下形成一種互相學習、共同分享的雙向交流模式,才能讓雙方的文化在交流中受益,并獲得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編導陳維亞關注的是以商業手段推動文化走出去!拔幕叱鋈ゲ荒芡耆揽空耐苿樱需要一些商業計劃。很多國外演出商每 年會來中國考察,他們也想找到中國的精品劇目并帶到國外市場。如果得到他們的認可,劇目在國外的推廣就不需要操心,所以文化走出去還需要內外結合、一起發 力!标惥S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