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聚焦2016全國兩會 >> 正文
特寫:手帕、布口袋和公交卡——白巖松委員的綠色低碳“三法寶”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白潔、侯麗軍)一塊灰藍色的手帕、一張交通卡、一個用了十幾年的綠色布口袋——7日下午在梅地亞新聞中心,面對記者的提問,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白巖松展示了他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的三件“法寶”。
“這不是專門為今天帶來的,而是我長期使用的。”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白巖松拿出自己隨身攜帶的灰藍色手帕說,如果兩個人每天用8次手絹,一年下來可以保護一棵20年樹齡的樹,“手絹是最便宜的奢侈品”。
接著,他又掏出一張公交卡:“只要有可能,我在北京就盡量減少開車,坐地鐵。”
摘下眼鏡、戴上帽子和口罩——白巖松說,這是他坐地鐵時的標準打扮,政協開幕那天他就是坐地鐵來回的。
第三件沒有在現場露面的“法寶”是布口袋。
白巖松說,他有一個用了十幾年的綠色布口袋。“布口袋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大量減少塑料袋的使用,而且極其方便。”
他建議大家要像“蜜蜂”一樣,不僅自己去采蜜,還要去散播花粉,讓健康的生活方式成為習慣。“沒有綠色的生活方式很難有真正的青山綠水。”
這是一場以“綠色發展、保護生態環境”為主題的記者會。與白巖松一同在主席臺就座的其余4位全國政協委員分別是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及國土資源部原副部長胡存智。
在答問中,白巖松時刻不忘自己的媒體人身份。
談及媒體與環境保護的關系,他直言記者要當“喜鵲”,主動傳播有關環保的新政策、新法規,對政府部門形成倒逼機制。但更多的時候要作“啄木鳥”:在推進綠色發展中積極發揮媒體監督的作用,“作政府和老百姓的眼睛”。
就在大家都以為他要結束答問之時,白巖松出其不意地轉向主席臺其他嘉賓,拋出了一個問題:“面對霧霾,到底是環保工作者厲害還是風厲害?”
全場頓時笑聲一片。
4位委員笑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終,胡存智委員“英勇救場”:“我想風也厲害,環保工作者也厲害。”
“在風也厲害、人也厲害的時候,我們應該更多地發揮人的力量,做好環境治理……相信經過天天治理,人一定比風厲害。”胡存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