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聚焦2016全國兩會 >> 正文

    張國立:IP劇比一般劇本價格高10倍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3月07日14:53 來源:新京報
    2016年3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張國立被媒體團團圍住。新京報記者侯少卿攝2016年3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張國立被媒體團團圍住。新京報記者侯少卿攝

      原標題:張國立 IP劇比一般劇本價格高10倍

      在文藝界別第一天的小組討論之后,全國政協委員張國立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談到當下電視劇市場很火的詞:“IP劇”。

      IP劇的出現,給傳統電視劇的制作模式帶來了沖擊,“IP一集戲電視臺加上網絡一集可以賣到900多萬,我們(傳統電視劇)才100多萬。”張國立說。

      “但我有我的堅守。”張國立說,我就是拍我喜歡的,做好賠錢的準備,拍自己喜歡的東西才能快樂。

      “姐弟戀不能拍”不是廣電總局出臺的

      新京報:小組討論的時候,你關于網絡劇的話被個別媒體誤讀了?

      張國立:媒體報道的那段話,其實是我在給一個委員解釋背景,“這個事情(網絡劇監管的措施)已經有了,可以不提了”,這并非我個人的觀點。

      我想說的重點其實是電視劇,希望呈現在大家面前的作品是在統一的標準下,而不是網絡一個標準,電視劇另一個標準。我是在呼吁大家要平等,不是要壓制網絡劇。如果網絡劇可以這個樣子(拍),那么電視劇是不是也可以一樣?我沒有視網絡劇如大敵,大家都是骨肉,手心手背得一樣。

      我本想準備一個提案,能不能給電視劇松松綁,讓更多的人回來拍電視劇。

      新京報:之前對于外來劇的播出也有過類似爭議?

      張國立:我也喜歡看美劇、韓劇。

      我們擁護讓狼進來,但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我們自己也跑起來。文化市場一旦失去,不是一代人可以挽回的。

      新京報:3月初,有一份《電視劇內容制作通則》在網上流傳,里面提到姐弟戀、未成年人早戀這些都不能拍,這會不會使得電視劇題材越來越窄?

      張國立:這份文件不是廣電總局出臺的,它是一個行業協會的文件,不是法律,也不是政策。

      電視劇行業協會在試著做這件事,像《電視劇內容制作通則》也是給大家提個醒,這些東西要是不寫可能就沒有麻煩。這是行業協會善意地給你打個預防針,它不是法律,不是它寫了你就不能拍了。

      “內心戲”出口難尋

      新京報:去年電視劇市場最熱的兩個詞是“IP”和“小鮮肉”,你怎么看電視劇市場被這兩個詞占據?

      張國立:現在幾乎沒有任何一個臺是只要有好劇就可以播,他們都有自己的理念,比如要青春、年輕,把市場的需求就做成這樣了。所以去年IP被搶,小鮮肉的演員都忙不過來,價格越來越高,你定成這樣一個位置,他就成了搶手貨。

      新京報:發生這樣的變化是不是和現在電視劇觀眾受眾群體的變化有關,年輕觀眾所占的比重增加了?

      張國立:年輕人基本還是在看顏值。其實堅守在電視機前的還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年輕人在網絡上看劇,網絡有自身的先機,它沒有黃金時段,你什么時候打開都能看,電視機你得一直守著看,過了這個時間就沒了。傳統電視播放沒有網絡這么隨意,這確實是有沖擊。

      新京報:這種現狀下,你有想過也去拍一些IP劇嗎?

      張國立:我肯定是要堅持自己,我恰恰覺得,過去一些很難拿到的好劇本,現在拿在手里的多一點了,寫時代寫人物命運的。我沒有專門去買IP,現在價格也太高了,比一般電視劇至少高10倍,還有更高的。

      新京報:很多也在堅守自己創作想法的導演,他們也有一些聲音,有些人覺得對于現在的市場感到很迷茫,不知道到底該拍什么?

      張國立:我去年拍了一部電視劇,年初拍的,到現在雖然賣出去了,但是兩家衛視還沒有湊齊,是和閆妮一起演的《贖罪門》,一個人物內心戲。這樣的戲出口不被重視。我不迷茫,知道自己要拍什么,但拍出來往哪兒去放?現在的出口不管是傳統電視臺還是網絡媒體,都沒有(內心戲)出口。

      “IP劇比一般劇本價格高10倍”

      新京報:聽到有一種說法,今年“一劇兩星”(是指一部電視劇最多只能同時在兩家上星頻道播出,該政策于2015年1月1日起實施)有可能放開到“一劇三星”?

      張國立:沒有放寬到一劇三星,是一些好的劇可以獎勵到一劇三星。

      新京報:實行“一劇兩星”之后,不少制作方都在討論,收劇的平臺少了,對電視劇的成本投入和收回都造成了一定影響。

      張國立:現在整個的物價、演員的價格,拍一部劇的投入和收入已經不成比例了,再加上電視臺在播劇的中間也不能插播廣告,電視臺也拿不出那么多錢來收劇,造成現在的戲沒有IP、小鮮肉就很艱難。小鮮肉有網絡市場,我們這些老臘肉沒有網絡市場,人都看你一輩子了。產出比不合適,IP一集戲電視臺加上網絡一集可以賣到900多萬,我們才100多萬,現在都拍不了一個戲了。

      新京報:所以“一劇兩星”也并沒有讓演員片酬降下來?

      張國立:現在演員荒,綜藝節目一多,演員都找不著了,都忙得要命。“一劇兩星”沒有起到降低演員片酬的作用。比如我現在請演員都是倒推,看這部戲能賣多少錢,再搭演員的班子。

      新京報:IP的情況能好一點?

      張國立:真正大IP的制作者也不一定能掙到多少錢,買IP和演員的價格也很高,就是賺個吆喝。

      拍自己喜歡的東西才能快樂

      新京報:大家一直在談文化“走出去”,但現在“走出去”的國產劇并不多?

      張國立:文化我們還沒有走出去,不是一部劇賣出去了就算走出去。你看韓國的電影、綜藝模式,藝人在中國年輕人中的影響力,這才叫走出去。我們可以引進韓劇,但引進韓劇的同時,是否可以也推出去一部國產劇?

      新京報:電影市場的情況感覺也類似,很多有IP、小鮮肉的電影不管拍得如何,票房基本都不錯?

      張國立:我就是拍我喜歡的,做好賠錢的準備,因為我既不是小鮮肉也沒有IP,沒有人愿意跟你對賭,給你保底,我就是一個過了氣的演員。反正還能賺錢吧,也不是說你現在賺不了錢了就去到處嚷嚷,還能養活團隊。但我有我的堅守,拍自己喜歡的東西才能快樂。

      ★新聞內存

      “IP”、“小鮮肉”搶占電視劇市場

      2015年的電視劇市場,最熱的兩個詞是“IP”和“小鮮肉”。

      IP,“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直譯為知識產權,在目前的語境中,更多是指適合二次或多次改編、開發的影視文學等。

      “小鮮肉”一詞,多和“顏值”共同出場,“小鮮肉”的身后,是萬千粉絲,和他們不容小覷的消費能力。

      “現在很多(影視劇)從業人員,覺得自己要是不提IP就落伍了。”張國立說,IP更受資本市場的關注,資本推動了整個市場的轉型。現在電視臺在收劇時也發生了變化,以IP為先導,看是不是有小鮮肉。IP基本都是來自網絡文學,別的不說,起碼電視劇題材的多樣性是受到了影響,去年電視劇市場就基本被IP、小鮮肉占據了。

      新京報首席記者 劉瑋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