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聚焦2016全國兩會 >> 正文
原標題:二月河再談反腐:“不敢腐”已深入人心
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趙強李江瑞王琦
雖然是文學大家,但因為在2014年全國兩會上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王岐山的一次對話,全國人大代表凌解放(二月河)成了不少人眼中的“反腐專家”。3月2日,二月河在北京河南大廈河南團駐地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報道中心,接受記者采訪時,再次主動談及反腐話題。除了反腐,二月河最關注的,還有他的“老本行”文化。
【談反腐】 反腐的目的不是單純揪出一些貪官
二月河說,中國現在反腐的做法在歷史上是不曾有過的,之前有人對此還有不同聲音,隨著這一兩年來反腐態勢的發展,這樣的人越來越少了。要向中央看齊,講規矩、講政治,這成為全黨政治靈魂凈化的主體力量。
二月河認為,反腐已經進入常態化、制度化,“不敢腐”已深入人心,現在正向“不能腐”“不想腐”發展。“建立巡視制度、督導制度、民眾和互聯網的監督制度,以往不曾有過這樣的力度。”
“現在看,官員‘不想腐’‘不愿腐’只是時間問題。我認為反腐還不能松懈,但是也應該看到,反腐不是單純地揪出些貪官。我認為,無論何種手段反腐,目的是讓人不要犯錯誤。”二月河說。
人在三種情況下最“清醒”
去年全國兩會上,二月河總結的“做官四個層次”引發廣泛關注。第一層次也是最高層次,是把自己的職務和人民、國家、社稷、民族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第二層次是把官職和光宗耀祖聯系在一起;第三層次是愛惜自己的“羽毛”,珍愛榮譽,潔身自好;第四層次也是最低層次,就是為自己撈利益。
二月河說,有些人處于第四層次,有些人掉了為人民服務的魂,他們喪失了祖宗傳下來的優秀品質,我們要引導人們把遺失的、美好的東西撿起來。
“我和王岐山書記交流時說,人在什么時候最清醒?一種是大禍臨頭時,另外一種是東窗事發時,第三種情況是被雙規時。但是,在這些情況下清醒,有什么意義呢?”他認為,大刀闊斧地反腐就是在官員沒犯錯之前,就讓他知道不能逾越這個底線,要進行警戒、教育、挽救。
“反腐問題本身還是個文化問題,整個國家、民族、社會都和反腐有關系。但是為什么強調共產黨呢?因為共產黨是執政黨。共產黨不腐敗,才能帶領整個社會不腐敗。”二月河說。
【談文化】 要讓窮人家的孩子讀得起書、玩得起玩具
“我更多地關注文化問題,在文化創新和文化共享方面有點自己的想法。”近年來,二月河多以“反腐專家”出現在媒體上,但在采訪中,他還是著重提到了他對“老本行”文化的思考。
二月河說,從文化創新的角度看,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專門討論文化發展問題,十八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又主持召開了文藝工作座談會,但目前文化創新的力度還是不足。
“在文化共享方面,我們的文化成果不少,但是不能公道地享受。我前些年就在提關于圖書免稅的問題,要讓窮人家的孩子也能讀得起書。我后來又提,文化產品也要減免稅收,尤其是一些中低檔的文化產品,讓窮人家的孩子也能玩得起玩具。”二月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