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聚焦2016全國兩會 >> 正文
原標題:申紀蘭:老人大代表的新建議
兩會前夕,人民網記者來到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她是全國唯一一位連任十二屆的人大代表,1954年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騎著毛驢到北京開會。60年來,申紀蘭在全國人代會上的提案和建議都離不開“三農”這個話題,包括加強農業基礎地位、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解決農村干旱地區飲水困難、減輕農民負擔、假冒偽劣坑騙農民、山區公路交通、發展農村教育等,這些議案和建議見證了申紀蘭履職人大代表的歷程。
記者采訪時,恰好申老有些感冒,但今年87歲高齡的申老依然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她說話鏗鏘有力,表示要認真開好今年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把“大會”精神傳達好,落實好。
紅色基因要代代相傳
2015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的一年,全國各地都舉行了各種紀念活動。在這期間,山西長治市多次舉辦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的宣傳教育活動,這讓申紀蘭也了解了不少抗戰期間太行老區婦女為抗戰勝利作出的貢獻。采訪中申紀蘭說,她看了《太行奶娘》的片子,感受很深,那個年代,為了打敗日本侵略者,太行老區人民作出了巨大犧牲,支援了八路軍,現在日子好了,不能忘記過去那段歷史。
申紀蘭今年擬提交的建議之一,是把《太行奶娘》的詩歌作品編入紅色教材,把《太行奶娘》歌曲在各級電視臺和網絡媒體持續播放,持久傳播,讓太行精神傳遞下去,成為年輕一代建設國家的精神力量。
《太行奶娘》詩歌作品,是長治市委新聞中心副主任武素萍多年來深入武鄉、黎城、潞城、榆社、左權等革命老區收集整理后創作的一首詩歌作品,作品發表后,得到八路軍將軍后代的高度贊賞,也得到地方黨史部門的重視。人民日報記者在2015年6月專門到山西左權采訪了幾位健在的太行奶娘,寫下《乳育太行 烽火情深》的抗戰故事。長治市委為宣傳這段歷史,將這首詩歌改編為音樂作品,邀請閻維文演唱并在央視音樂頻道和多家網絡媒體傳播。
脫貧工作是一場大仗
申紀蘭說,中央提出五年的脫貧計劃,是一個偉大的目標,是要打一次大仗。
平順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申紀蘭生活在這里,也見證著這里的發展。她說,原來去北京開會,先要走著到長治市,有時候騎著毛驢去,不管怎么樣都要半天多時間,從長治再到太原,又要一天時間,到了太原再去北京,去一次就要好幾天時間,現在路修好了,交通發達了,從平順到長治就半個多小時,從長治到太原、到北京都有高速公路,半天的時間哪里都能到達。
申紀蘭說,習總書記提出的綠色發展,她非常贊成,發展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在她們村里,前些年為了發展村里的經濟,辦了一個鐵廠,后來國家要求治理污染企業,他們就堅決關掉。現在縣里提出發展旅游,她覺得就很好,保住了青山綠水,老百姓也富裕了,地方經濟也發展了,這就符合國家了發展方向。在解決老百姓脫貧的工作中,申紀蘭建議,扶貧脫貧不能一窩蜂,要好好琢磨自己身邊的資源,看看如何用好了,像平順這個地方,要上工業項目肯定很難,如果結合山水資源做文章,能吸引游客來到這里,來的人心情很好,老百姓也有事情做了,這樣老百姓就有了長期的穩定收入。
國家支持貧困地區的發展,老百姓也不能等靠要,也要自己想辦法掙錢,中央提出精準扶貧,就是要老百姓有造血功能,這里面不僅是一個經濟發展的問題,也要轉變老百姓的觀念,這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是一個長期的事情。
媒體要發揮更多作用
申紀蘭并沒有太高的文化水平,但她堅持學習,她說她每天都要看新聞,自己弄不明白的東西,要讓人講給她聽。
申紀蘭說,當人大代表這么多年來,她就是相信共產黨是為老百姓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建設不好新中國。現在大家生活好了,要感謝共產黨,要愛黨愛國愛人民。
申紀蘭說,早些年她堅持看人民日報,還堅持寫筆記,自己理解不了的,就找人學習,現在網絡媒體發展很快,技術方面的事情她不是很懂,但她就是相信國家的主要媒體,像人民網、新華網,這些網上的內容也是她要一直學習的。
申紀蘭說,她很尊重記者,大家都是在宣傳中央的方針政策,作為記者,作為媒體,也要擔當起教育人民的責任,尤其在現在信息很發達的時代,什么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人民網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這也是在為人民服務,為中央服務。(山西頻道采訪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