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信息 >> 大事記 >> 正文
金庸憑英譯《鹿鼎記》獲得劍橋大學榮譽博士。作家金庸近日從劍橋名譽校長菲利普親王手中接過“榮譽博士”的證書。據(jù)悉,金庸“榮譽博士”的獲得,還要追溯到劍橋大學校長理查德女士。她閱讀《鹿鼎記》英譯本后,贊嘆不已,親自向學校的榮譽博士提名委員會推薦了金庸。
中國小說首次被收錄企鵝經(jīng)典文庫。錢鍾書的《圍城》被至今已設立70年、以入選標準極嚴而在英語文學圈影響極大英國企鵝經(jīng)典文庫收錄,針對此事,英國的中國文學學者和翻譯家藍詩玲(Julia Lovell,朱麗婭·洛弗爾)在英國《衛(wèi)報》刊出長文,以《大躍進》為題,回溯中國現(xiàn)代文學走向西方的歷史,并剖析了其在西方始終影響甚微的原因所在。文章首先對比了中日兩國在西方世界映射出的完全不同的文學圖景,并認為,冷戰(zhàn)在其中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在英語讀者的心目中,對中日兩國的文學一度形成完全不同的印象,但是此種局面現(xiàn)已大為改觀。企鵝現(xiàn)代經(jīng)典文庫首次收入了一部20世紀的中國小說,雖晚于日本文學入選50年,但中國小說以如此形式突臨于英語圈讀者,仍好比一次大躍進。藍詩玲女士將錢鍾書、沈從文和張愛玲,分別比作中國的伊夫林·沃、屠格涅夫和凱瑟琳·曼斯菲爾德,并指出,優(yōu)秀的中國文學同樣具有普世意義,而不僅僅是反映一國歷史簡單的窗口。
首次古龍作品國際研討會在臺舉行。臺灣淡江大學舉辦了首次古龍作品國際研討會,云集海內外多位知名學者,圍繞“一代鬼才:古龍與武俠小說”這個主題,展開了大討論。“古龍之前無新派”,臺灣評論家胡正群先生曾一語道出古龍小說創(chuàng)作的成就,對舊派武俠小說的徹底變革,其獨特創(chuàng)作方式──快節(jié)奏與蒙太奇寫法迷倒了萬千讀者,但也引來不少抨擊的聲音。
第三屆魯迅文學獎在深圳頒獎。備受矚目的第三屆魯迅文學獎頒獎典禮6月26日晚在深圳市隆重舉行。第三屆魯迅文學獎評獎在總共設立的七個獎項中,評選出29篇(部)獲獎作品:《玉米》(畢飛宇著)等4篇作品獲中篇小說獎,《上邊》(王祥夫著)等4篇作品獲短篇小說獎,《中國有座魯西監(jiān)獄》(王光明、姜良綱著)等5篇(部)作品獲報告文學獎,《野詩全集》(老鄉(xiāng)著)等5部詩集獲詩歌獎,《賈平凹長篇散文精選》(賈平凹著)等5部散文雜文集獲散文雜文獎,《難度·長度·速度·限度——關于長篇小說文體問題的思考》(吳義勤著)等4篇(部)作品獲文學理論評論獎,田德望譯的《神曲》(但丁著·意大利文)獲文學翻譯獎榮譽獎,黃燎宇譯的《雷曼先生》(斯文·雷根納著·德文)獲文學翻譯獎。這些獲獎作品,集中反映了2001至2003年間我國文學界取得的創(chuàng)作成就。
文壇研討都市文學 6月26日-27日,“中國當代都市文學研討會”在深圳召開,來自全國的著名評論家和文學研究者對“都市文學”這一話題進行了廣泛討論。話題從魯訊文學獎說起,這次中篇小說獎四部獲獎作品全部是鄉(xiāng)村題材,短篇小說獎作品中鄉(xiāng)村題材的也占到了一半以上。鄉(xiāng)村為何如此受到作家和評論家的青睞?為何都市題材的作品不成氣候?我們文壇的思維觀念有沒有問題?
評論家們比較普遍的看法是,中國文壇受到幾千年農耕文化的影響,對于鄉(xiāng)村題材非常熟悉,但對都市卻非常陌生,失去了判斷和發(fā)言能力。這也與近二十年中國都市迅速發(fā)展的進程密切相關。而隨著都市化的長足發(fā)展,目前的中國文學整個系統(tǒng)也逐漸向都市轉型。
著名書法家、文史學家 啟功在京逝世。著名書法家、文史學家啟功6月30日凌晨2時多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3歲。 啟功于1912年7月生于北京,滿族,長期從事文史教學與研究,有詩、書、畫“三絕”之稱。精于鑒定古代書畫和碑帖,曾受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委托,主持對各大博物館的國家級書畫珍品進行全面鑒定和甄別。出版有《古代字體論稿》《詩文聲律論稿》《啟功叢稿》《啟功韻語》《論書絕句》《啟功書畫留影冊》等。歷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央文史館館長,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主席、名譽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