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中國網絡作家“走進抗戰歷史”主題活動 >> 正文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為了懷念并且牢記這一段抗戰歷史,中國作協副主席陳崎嶸以及其余作協工作人員帶領著一批網絡作家“走進抗戰歷史”,而我也很榮幸成為了“走進抗戰歷史”采訪采風小分隊其中一員,這對于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在這次的活動中,我學到了很多以前了解或者不了解的寶貴知識,而這些知識對于我這樣的一個網絡作者來說,將是一筆寶貴的知識財富和精神財富。
這次活動是在北京的盧溝橋拉開帷幕,而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們相繼走訪了有代表性的抗戰遺址和紀念場館,通過實地考察、采訪采風、座談討論等形式,走進抗戰歷史,那一幅幅悲壯而又真實的圖片以及雕塑,仿佛把我們帶進了那個血與火的時代。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關東軍精心策劃,小心嫁禍,炮轟沈陽北大營,由此開始了日本法西斯對我國的侵略,一直持續到一九四五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當時無論從武器裝備還是作戰技術上面,我們都要比別人落后,但革命先烈們并沒有因此退縮,哪怕是跟敵人拼刺刀,他們也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戰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正是憑借著這種不屈的民族精神,我們的中華民族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我能夠深刻體會當時的革命先烈們在看到國破家亡時的憤怒,扛起鋼槍奔赴戰場時的決心,與敵人浴血廝殺時的勇猛,以及得知國共合作時的興奮,我們為戰勝法西斯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這是一段正義戰勝邪惡、反法西斯戰勝法西斯的光輝歷史!
可是這同樣是一段我們華夏歷史上難以忘記的最沉痛的屈辱史。
在這歷時十多年的抗戰之中,我們中國死傷無數,曾經被占領了大片的土地,無數的人民流連失所。
我們難道不應該反思,一個小小的彈丸之地,為何能夠不費吹灰之力的淪陷我東北三省,并且奴役我東三省長達十四年之久?為何能夠以少數兵力在我國家的領土之上連戰連克,血腥屠戮,并且炮制了南京大屠殺那樣的人間慘劇?
每每去想這些,在心痛之余,我們更應該反思,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歷史悲痛不可重演。
而我在反復思考之后,總結出三點原因。
最終的勝利屬于我們,可是為什么當初在戰場上我們國家軍隊卻會節節敗退?
第一,近代與現代的戰爭是科技水平的較量,我們國家的人口是日本的數倍,更是在本土作戰,人力、補給都占據優勢,結果卻連連敗退,因為日本軍隊的裝備完全在我國軍隊之上,飛機、坦克以及其他兵器的數量和先進程度都遠遠超過我國,這種戰斗焉有不敗之理?
第二,張學良將軍的東北軍不戰全退,將東北全境拱手讓人,蔣介石的積極反共、消極抗日,這些都無一不影響著整個戰局,當一個民族缺少團結、缺少勇氣,焉有不敗之理?
第三,日本覬覦我中國土地已久,而當日本全面侵華之時,我們竟然毫無準備,日本是以有心算無心,我們焉有不敗之理?
而現在,我們國家的科技已經進步,國家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已經走向團結,但是我們仍要牢記歷史的教訓,歷史并不僅僅是用來緬懷的,更是用來時刻提醒自己與我們的民族的,在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很多人都已忘記,今天的安逸生活,其實是無數革命先驅,拋頭顱、灑熱血換回來的。所以,精神力量對于我們現在的國家和民族來說就更加的重要,我們網絡作者通過這一次活動,更加直觀的了解到那段歷史,而在今后我們應該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富有正確的價值觀的優秀作品,在完成商業價值的同時,能夠將更多的愛國主義精神,弘揚愛國文化,融入到我們的作品之中,這是我們身為文字工作者的義務,同時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