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中國網絡作家“走進抗戰歷史”主題活動 >> 正文
在陳崎嶸主席的帶領下,我有幸參加了這次,中國網絡作家走進抗戰歷史的采訪采風活動。
采訪采風的第一站,是盧溝橋!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
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日軍從發動七七事變開始,僅三個多月就攻占了東北全境。
只是,這并不能抹去革命先烈保家衛國做出的巨大犧牲,更不能抹去中華人民保家衛國的決心!
因為之前清政府的閉關鎖國等種種原因,導致當時的中國是落后的,是弱小的,但,中國人的脊梁依然筆直,中國人的熱血從來未泯。
七七事變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就通電全國,呼吁:“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讓日本帝國主義占領中國寸土!”“為保衛國土流最后一滴血!”的響亮口號。蔣介石亦提出了“不屈服,不擴大”和“不求戰,必抗戰”的方針。
也正因為這樣,在隨后的抗日戰爭當中,我們很快迎來了平型關大捷!臺兒莊大捷!
大捷兩個字,不管是在往昔還是今時,看起來都是那么的令人大快人心。可是,我們不能忘記,這兩場戰役的勝利背后,有多少官兵流血犧牲。
特別是在臺兒莊戰役當中,日軍以兩萬多精銳之師,氣勢洶洶朝戰略要地徐州挺進。是我十萬抗日軍民,沒有飛機大炮,沒有輜重補給,但他們,用土槍,用大刀,用鐵鎬,甚至是用他們的血肉之軀,筑起了道道人墻。面對侵我中華,裂我疆土,殺我人民的劊子手,他們前仆后繼,義無反顧,渾身碎骨,死而后已。
在臺兒莊大捷當中,我中國軍民,付出死傷五萬余人的代價,殲滅日軍一萬多人!給了囂張跋扈的劊子手當頭棒喝。
6月30日,我們抵達南京,沒有去槳聲燈影,煙柳繁華的秦淮河,而是在陳書記的帶領下,懷著悲痛的心情,邁著沉重的腳步,來到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廣場上面的雕塑,根本無法完全反映南京大屠殺時的場景,可是,看著那些人物雕塑的恐懼、無助、絕望,還是讓我感覺到了深深的震撼。
當著母親的面,襁褓之年的孩子被日軍活活摔死!當著丈夫的面,妻女被日軍慘無人道的凌辱!哪怕是不足舞象之年15-20的少女,亦或者是年過七旬的老婦,日軍也不會放過,獸行令人發指。
我出生在一個和平的年代,也是一個幸福的年代,哪怕我千百倍放大自己心中的痛苦,也無法細致地體會那些遇難者,在臨死前的心情。但我想,除了恐懼,無奈,絕望,只怕還有無窮的怨恨和不甘!對日軍的恨,對命運的不甘!
他們會想,這里是生我養我的土地,這里是我泱泱中華,可是,為什么,為什么侵略者的屠刀可以伸到這里?
逝者已逝,沒有人給的了他們答案。
若我出生在那個年代,我當棄筆從戎,血灑邊疆!
如今,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已經過去,但,國恥不能忘!
我不希望歷史的一幕在未來重演!
只有國強,才能民安!
軍事可以強國,科技可以強國,知識同樣可以強國!
作為一名網絡作家,我當執筆,在今后的創作過程中,對日軍的暴行口誅筆劃,對抗日先烈加以頌揚!我當竭盡所能,在作品中弘揚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添磚加瓦!
吳書劍(未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