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怒放》:人性成長彰顯信仰力量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6月29日09:50 來源:光明日報 韓業庭

      電視連續劇《怒放》正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段播出。該劇講述了一個草莽英雄歷經殘酷戰爭的洗禮最終成長為一名堅 定共產黨員的傳奇經歷,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呈現了北伐戰爭中信仰的碰撞與人性的成長。播出以來,《怒放》引發了觀眾和網友們持續而熱烈的討論。為發掘作品蘊 涵,總結創作得失,6月24日,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中央電視臺電視劇管理中心、文藝報社在京聯合舉辦《怒放》創作研討會,與會專家就該劇的思想性、藝術 性、觀賞性等進行了深入探討。

      《怒放》的時代背景是黨派林立、軍閥混戰的北伐戰爭時期,復雜的派系之爭、信仰之爭以 及不斷轉變著的人物關系,為觀眾呈現了一個個精彩的戰時故事。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劉玉琴指出,如此的時空設置,為故事情節的推進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了 廣闊的余地,為充分描繪殘酷戰爭中的人性,拓展了豐富的空間。同時,作品無論是對戰爭場面的敘述,還是對愛情故事的刻畫,都十分講究,起承轉合自然,邏輯 結構嚴謹,看起來既過癮又感人。

      如果說《怒放》中血與火、生與死的背景是一種典型環境,那么在這種環境里,主題的表 達就有了一種特別的強度,有了一種集中性、緊迫性,使作品達到了一種震撼人心的效果。光明日報文藝部主任彭程認為,這部作品通過描繪一號人物趙關克的成長 過程,達到了對劇作主題的有力提升。趙關克為克服掉自身的舊時代軍人的痞氣,經歷了艱苦的過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這個脫胎換骨的歷程讓他對生命的意義有 了全新的理解,也讓他認識到理想信念、紀律和作風的重要性。這個人物的塑造,是有著歷史依據和人物原型的,因而真實可信,不僅為電視劇人物藝術長廊貢獻了 一個豐滿的人物形象,也讓觀眾生動地認識到了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思想教育工作的巨大作用。

      在文藝報總編輯梁鴻鷹看來, 《怒放》通過人物個體的故事講述了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故事,通過個體的人生道路展現了20世紀20年代中國革命的歷程和軌跡。而不管是故事的講述,還 是道路的展現,都不是說教,不是硬塞給觀眾,而是通過形象地描繪一個活生生的人的追尋、選擇和愛情故事,來完成主題的表達。劇中人物的命運軌跡與歷史的走 向高度契合,從而達到了通過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來闡述歷史的藝術目標。

      一個好的演員加上一個好的主人公再加上 一串好看的故事,往往就能編織出一部好的電視劇。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視協主席趙化勇說,演員林永健的表演活靈活現,非常精彩,正是他對草莽人物趙關克曲 折成長歷史的精彩演繹,才讓觀眾看到革命者真實的成長軌跡。除了林永健塑造的趙關克,羅麥、二狗、胖嫂等劇中人物形象也都被塑造得活靈活現,所有這些人物 形象共同構成了那個時代的面孔,觀眾通過他們,觸摸到了歷史的脈搏,感受到了歷史的溫度。

      當下的戰爭題材劇多將目光 聚焦于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關于北伐戰爭時期的作品并不多。《當代電視》主編張德祥認為,《怒放》一定程度上填補了這一方面的空白,從側面揭示 了國共兩黨由合作迅速走向分裂的過程。文藝報藝術部主任高小立也表示,《怒放》首次正面表現北伐戰爭,以英雄敘事展現了那段血雨腥風的歷史。中國文藝評論 家協會名譽主席李準更進一步指出,該劇通過側面描述國共兩黨由合作走向分裂的過程,不經意間還觸及到了史學界一直爭論不休的問題——是啟蒙重要,還是革命 重要。該劇形象地揭示出啟蒙和革命是一種不能割裂開來的深刻關系,既不能完全離開革命搞啟蒙,也不能完全離開啟蒙鬧革命。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