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隊長》劇照
一個外行的刑警隊長剛一上任就遇上一起蹊蹺的殺人命案。這個命案的發生,不僅一時間讓這個“外行”廣受屬下和同事的質疑,同時也讓他自己上任時 立下的八字誓言“命案必破,不破不休”受到了極大地挑戰。在接下來一系列的案件中,這個隊長帶領他的團隊,一方面要沒日沒夜地圍繞各個復雜的刑事案件去偵 察、走訪、布控、抓捕、審訊、取證,另一方面還要受到來自單位內部各種不和諧因素的干擾,再加上家庭、孩子的牽絆和因工作引起的夫妻矛盾等等,都讓這個刑 警隊長始終處于各種矛盾的風口浪尖——36集電視連續劇《刑警隊長》就這樣在江蘇和重慶兩家衛視為全國觀眾拉開了大幕。
《刑警隊長》取材于一個真實的事例。一般的,這種取材于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電視劇作品,最大的通病就是在很多時候,會囿于真人真事的限制而顯得 可看性不強甚或比較枯燥和呆板,極個別的,甚至會給人形成一種看英雄人物事跡匯編的感覺。 《刑警隊長》的主創在處理這個題材時,顯然已預先注意到這個問題。從電視劇剛一開始就出現的深夜強奸案以及顧銘通過不斷做工作,然后帶著受害人最終抓到嫌 疑犯,到他連續三次放上級領導的鴿子,最后竟意外地被任命為刑警隊長,包括他上任伊始就遇到的殺人命案等,一個個案件和事件接踵而至,劇情鋪排得相當緊 湊。從這個意義上說, 《刑警隊長》在敘事策略上很得警匪片的要領。
然而,顧銘畢竟是中國的刑警隊長而不是美國的“神探亨特” ,因此, 《刑警隊長》在展開敘事包括設計情節以及推進整個劇情向前發展的時候,也沒有像一般警匪片或偵探題材那樣,一味地以復雜的案情來構成懸念并由此來展示刑警 包括刑警隊長在破案上面有多么大的神通。相反,倒是以刑警隊長一上任就被一個懸而未破的命案弄得灰頭土臉開始,讓觀眾一下子就體會到刑警,尤其是中國刑警 的工作和生活,也許并不像人們想象之中那樣神奇、耍酷和光鮮。案子一來,他們不僅要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投入于案件的偵破之中,即使在平日休息的時候,也 會被隨時出現的各種案情而打亂正常的生活秩序。難能可貴的是,電視劇給觀眾呈現出的二十多個各種案件,雖然種類繁多,幾乎涵蓋了所有案件類型,并多有重疊 和交叉,但卻很少給人以獵奇包括故弄玄虛的感覺,更極少過分的暴力和血腥。更多的時候,每個案情和案件的偵破,更像一個載體和背景,讓觀眾隨著劇情的發展 和各個案件最后的水落石出,見證了以顧銘為代表的廣大公安干警,為保一方百姓平安所做的種種努力。也正是這樣,顧銘一上任就提出的“命案必破,不破不休” 的八字誓言,不僅對他自己是個激勵和挑戰,對一般觀眾而言,也是一種觀影期待的開始。
這部戲的最大看點當然是顧銘這個主要人物。 《刑警隊長》在塑造顧銘這個人物方面,可圈可點之處頗多。雖然在某種意義上,這部電視劇有某種人物傳記的成分,但經過主創們的二度創作,顧銘這個人物不僅 有血有肉,而且還十分真實鮮活。從劇情一開始顧銘的出現,一直到他最后犧牲,導演對這個角色的把握,始終都是一種平民化的視角,人物從造型、臺詞、服飾、 行事風格等方面都沒有刻意去美化、拔高,而是從生活出發,利用各種手段,為觀眾呈現出一個有個性、有脾氣、有缺點,但同時更是有信念、有責任、有膽略、有 情懷的刑警隊長的形象。
除顧銘之外,劇中大部分角色也都比較真實、飽滿、立體,且各有性格特點,如經偵大隊長胡德強、刑警隊教導員鐘健敏、 DNA專家盧濤等,都個個身上有戲且和整個劇作融為一體。此外在鏡頭語言方面, 《刑警隊長》也相對講究:全劇鏡頭畫面豐富而多有層次,很多一般在電影中才有的鏡頭和場面調度方式,在劇中也多有實踐。如手提攝影機(搖晃鏡頭)的使用, 和大量的逆光鏡頭及人物面部特寫等,都為更好地烘托劇情和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