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人物 >> 正文

    吳大羽:抽象的先驅 世俗的“反骨”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6月08日10:58 來源:中國文化報
    吳大羽致林風眠書吳大羽致林風眠書
    無題-128(油畫)  41×32.5厘米 吳大羽無題-128(油畫) 41×32.5厘米 吳大羽

      人物名片

      吳大羽(1903—1988)江蘇宜興人,中國現代繪畫的開拓者,中國抽象油畫奠基人,藝術教育家。1922年留學法國,就讀于法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茖W院。1928年,協助林風眠組建國立杭州藝專,任西畫系主任。1965年入上海油畫雕塑創作室。已發現存世油畫作品149幅,以及蠟彩、水彩、色粉、彩墨、水墨、鋼筆畫、書法等作品2500多幅,詩稿、藝術札記、隨筆等文獻資料50多萬字。培養了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等著名藝術家。

      他是20世紀初將油畫藝術引入中國的第一代留法歸來者;他是懷抱藝術救國理想,培養了胡一川、王式廓、祝大年、丁天缺、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等中國現代美術史上著名人物的杰出教育家;他還是推動現代油畫發展尤其對中國抽象油畫的早期探索具有開創性貢獻的一代巨匠。

      然而,他生前未辦過一次個人畫展,沒出過一本畫冊,甚至不在畫作上簽名;經歷了動蕩歲月,長耘于空漠,隱忍斗室,“自落低微”,他卻從未停止過藝術創作——留下了149幅油畫,2000多幅小幅紙本作品,50多萬字的文字資料。

      他是吳大羽。

      他去世后第5年,由上海文廣局主辦的“吳大羽油畫藝術回顧展”2003年11月在上海美術館舉辦。他第二次全面意義上的文獻個展,是日前在中國油畫院陳列館——北京東五環邊一個遠離鬧市的所在——低調呈現的“吳大羽文獻展——被遺忘、被發現的星”。那些歷經風雨保留下來的詩文、書法和繪畫作品,還原了一個藝術家豐滿、獨特、悲劇性的人生。

      靳尚誼先生在看到他的畫作后曾驚訝地表示,中國還有寫意這樣自如、達到相當高度的畫家!吳大羽作品的被發現,同時說明了上世紀50年代后中國現代藝術運動成為一股“潛流”而并未停止。

      藝術人生里的時代烙印

      1903年,吳大羽出生于江蘇宜興一個書香之家。從小嚴格的學文習字,使他在古典文學與書法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七八歲時就喜歡涂抹,15歲到上海師從張聿光學西畫,18歲任《申報》美術編輯,以“吳待”筆名發表了漫畫作品56期。20歲考入法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師從魯熱(Rouge)教授學習素描與油畫,后轉入雕塑大師布德爾工作室學習,并曾得到法國立體主義繪畫創始人之一的喬治·勃拉克的指導。22歲,與林風眠、李金發、劉既漂、王代之、林文錚等人在巴黎發起“霍普斯學會”(即阿波羅學會),同年5月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舉辦“中國美術展覽會”,徐悲鴻、林風眠、吳大羽、李金發等都有“極優之作”參展。23歲時,自取“大道無朋,感君相知”之意,以朋字去兩撇,定“大羽”之名。

      歐洲游學5年后,懷著藝術救國的理想回國,1928年他受邀協助林風眠創立國立杭州藝專,并任西畫系主任,為將其建成培養藝術人才、創造時代藝術的基地,付出了大量心血?箲鸨l后,吳大羽攜妻女輾轉于湖南、貴州、云南等地,遷徙流亡。1938年秋,在林風眠因人事紛爭離開國立杭州藝專后,吳大羽也幾經變故。1950年前再遭解聘。后來,在“反動學術權威”“形式主義祖師爺”等帽子下,吳大羽更加與外界隔絕。1950年至1960年間,他失業在家,本性孤傲的他越發孤獨,在隱忍中走向了老莊、佛道。1960年上海組建美術?茖W校,他再度走進課堂。1965年入上海油畫雕塑創作室。

      “文革”結束后,他在人生后期終于迎來了創作上的輝煌。1977年創作的抽象油畫《公園的早晨》,表達了打倒四人幫之后的歡愉心情。1984年《色草》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并獲“榮譽獎”,為中國美術館收藏,時年82歲。1985年以83歲高齡獲聘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四屆理事會顧問。

      立足于自身文脈的抽象藝術

      “我們對抽象主義的繪畫確實有些懷疑、有些害怕,怕它危害我們高尚的具體文化。何以見得?人們第一句會說它胡鬧,第二句會說一點不懂,第三種本領就是一筆否定,不承認它是藝術,但是它可不比老虎那樣可怕,它也不怕你承認不承認,它除了和我們遠足的語符書道結過緣分外,還和我們的情思多著纏綿,時時相關,處處見存,分它不開!背橄笏囆g在目前的中國還處于探索階段,但70年前吳大羽先生這些言論的價值在今天仍值得思考。

      “因藝術表現趨向形式主義,作風特異”,使得他在國立杭州藝專遭解聘,后來在不同場合表示“我們社會主義藝術也應該向抽象派藝術學習”“對畢加索,我們應該學習他,我們應該包括畢加索,但畢加索不能包括我們,抽象派藝術是可以吸收的”……他對抽象藝術的探索并沒有停留在套用西方的繪畫理論與方法上,而在實踐中試圖建立一套自己的方法論和美學觀。比如他認為,書法的勢象之美是中國藝術的特性之一。并進而以此為依據,融貫中西而提出有創新意義的美學概念“勢象”!皠菹笳f”把西方重視的“象”(即形象客體),用心之氣的“勢”(即主體心意),貫穿起來形成動態的“寫之瀟灑、揮之淋漓”以獲得彼此交融的視覺美感。這一概念的提出從美學上開拓了中國油畫發展的路子,使傳統精神在現代轉換中有所發展。

      除了油畫藝術,吳大羽在蠟彩、水彩、墨彩、水粉、書法、漫畫、詩詞、雜文領域均有涉獵,而書法和詩詞的功力成為他抽象藝術探索的基礎。其后期實踐逐漸脫離說明性的語言,專注于色彩、構圖等形式,畫面純粹豐富,色彩濃郁絢麗,筆觸自信暢達,不僅散發高度的東方審美趣味,而且也反映了對中西藝術的把握能力。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周長江認為,吳大羽藝術歷程給今天多元的抽象畫實踐以啟迪,那便是要注重自身文脈。他的難能可貴之處也在于,從具象、語義抽象到純抽象,其藝術風格的形成并不是純粹從形式出發,或僅僅停留在形式試驗的探求中,而是不斷進行文化自省,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索。

      世俗的“反骨”

      1980年,朱德群寄來了一箱法國的油畫顏料。78歲的吳大羽在回答朱膺提問“為什么你的畫上,從不簽名”時說:“為什么必須簽名?我認為重要的是讓畫自身去表達。見畫就是我,簽名就成了多余了!

      如今存世的吳大羽繪畫多為其人生后期,在上海一個約10平方米的小閣樓內所作。當時因為生活困頓,他偏居于陋室,在有限的空間、有限的視界、有限的畫面中畫那些瓶花、靜物、窗外的人物及風景,卻因此進入了“為藝術而藝術”的境域。明亮的色彩、飛舞的筆觸以及仿佛有著生命呼吸的韻律,即使今日也對學界、對欣賞者提出了新的審美要求。何況在俄羅斯寫實繪畫一統中國美術教育的當年,這種反差愈發明顯!八鼈鬟_的不是認命,而是一種智者內心的堅實,對世俗非比尋常的‘反骨’,猶如重新探索藝術的基本要義!焙笕巳绱吮磉_感悟。

      “我愛上了皎皎的花朵/春天來到了你臉上/我愛上了潔白的瓊玉/幽谷深藏著你的輝煌/我愛上了美麗的月亮/是你指點了明天的太陽”

      像這樣細膩的詩作,他留下500多首。“聰敏的才情和學養的兼具,創業奠基的機緣與多難年代的遭遇,磨難多乖的運命與生命激情的砥礪。但他始終以藝術的虔誠來面對藝術,讓生命的困境淡去,淡極處呈現一種本然的詩性!敝袊佬g學院院長許江說,從他們漸行漸遠的背影中,我們讀到更多的是對這種生命力量的崇敬。

      “雖然他境遇艱難,但畫得并不苦澀,作品給人以振奮和快樂。這是人的精神力量的體現。相反,我們現下很多畫家很年輕、生活很舒服、沒什么大坎坷,畫得卻特別苦澀。這不僅是深與淺、內在與表面、自然與創作的問題!苯姓x如是說。

      值得研究的“吳大羽現象”

      吳冠中曾說:“吳大羽威望的建立基于兩方面,一是他作品中強烈的個性及色彩之絢麗;二是他講課的魅力,吳大羽從技術到藝術再到做人、從東方到西方再到東方、從有法至無法的藝術發展道路,在中國美術史上是一個極為突出的、十分豐富的現象!

      由于歷史原因,20世紀三四十年代出現的西畫現代主義的探索并沒有走得太遠。近年來,吳大羽的藝術慢慢地被學術和市場所關注。還有人認為,吳大羽的“被發現”之路是與其學生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的成名有關。

      吳大羽是“五四”運動后出現的中國傳統文化修養與國際視野兼具的知識分子,他對中國文化走向的實踐與思考在今天頗具意義。一個有才華、有個性、有開創精神的藝術家,幾十年來蝸居斗室,與世隔絕,切斷了與社會的交流,雖然被人淡忘,實際上卻在畫他自己所想的作品。“吳大羽現象”雖有其歷史成因,但值得研究。記者  嚴長元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