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舞臺人物 >> 正文

    豫劇新時代的領軍人物李樹建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6月08日09:59 來源:光明日報 謝柏梁

      

      李樹建在《蘇武牧羊》中飾蘇武

      在中國戲曲的宏大版圖中,豫劇以其深厚的歷史淵源、忠孝節義的基本題旨、持之以恒的親民作風、一代代領軍人物的文 化招牌與藝術魅力,長期以來走州闖府、“攻城略地”,如今還以220多家專業劇團和1300余家半專業劇團約“十萬大軍”的演出陣營,整體覆蓋了20多個 省區的主流演出市場,并在國際舞臺上也占有不可小覷的一席之地。其藝術影響力綜合來看,在全國各劇種當中可以名列前茅。我們可將之稱為“豫劇新時代”。

      豫 劇輝煌燦爛、流派紛呈的黃金時期,大致橫跨了晚清、民國和共和國三代的整個20世紀。一百年來,以陳素珍、常香玉、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和桑振君為代表 人物的豫劇六大名旦,帶領著豫劇藝術的方陣,影響了億萬觀眾。如今,六大名旦中的大多數已經登仙,碩果僅存的只有還在教學授徒的馬金鳳老師一人。

      這 也真是一個劇種特性與領軍人物之間的錯位性呈現,一個以慷慨悲歌唱烈烈雄風的超大型劇種,在其輝煌燦爛的黃金時期,最具備品牌意義與流派特征的領軍人物竟 然全部都是旦角。為了對這種陰差陽錯、陰盛陽衰的局面有所矯正,豫劇的行當中出現了其獨一無二的帥旦,用來扮演穆桂英、梁紅玉等女中英豪。

      豫劇旦行之外,以牛得草、高興旺為代表人物的丑行大師,代表作不少,喜劇性極強,可是丑行與豫劇慷慨激昂、正氣悲歌的主體風格,可以互補,但還是不能作為最為主要的行當。

      生行五大流派中,唐玉成、唐喜成、劉忠河、王素君、李樹建先后矗立起來。隨著二唐在上世紀末葉的凋謝,當然也因為六大名旦的蓋世榮耀,本來最有希望成為豫劇領軍人物的“全生戲神豫劇王”唐喜成,也不得不屈居于后。

      正 是承繼著以六大名旦作為文化品牌的福蔭,豫劇終于在21世紀扶搖直上,號稱為第一劇種。可是第一劇種的尷尬之處頓生,領軍人物的人才斷層也就隨之而來。進 入豫劇新時代之后,誰能掌豫劇舞臺之帥印,成為新一代的領軍人物?隨著生行的劉、王二位大師因為年事漸高而淡出舞臺,15年來,在舞臺上只有李樹建一人風 云際會,玉樹臨風,歷史性地屹立在豫劇領軍人物的大旗之下。

      2004年在浙江舉行的第七屆中國藝術節,極其偶然而又 必然地把李樹建主演的《程嬰救孤》推上了文華大獎的國家級高度。豫劇《程嬰救孤》的名列榜首,首先在于編導演摒棄了話劇、越劇的人性至上論,既把元雜劇 《趙氏孤兒》的基本精神承繼下來,又根據本劇種的特點和當代觀眾的審美習慣做了適當的調整;其次,梅花獎得主李樹建不僅以前須生、后老生演活了程嬰,還使 得豫劇在六大名旦之后,又崛起了新一代的男性藝術家領軍人物,這就使得長期以來“陰盛陽衰”的豫劇演藝界,以男主演、大悲劇來表現豫劇慷慨悲壯的特色作為 界碑,從而在劇種發展史上具備陰陽換肩、男女平衡的深遠意義。從花木蘭、穆桂英等兼具陰柔陽剛之美的人物品牌,過渡到極具陽剛之氣和悲愴之感的程嬰等男性 悲劇人物的形象打造上,豫劇又邁開了譜寫新一輪英雄人物譜的新步伐。

      從劇目選擇上看,李樹建的國魂經典三部曲系列 《程嬰救孤》《清風亭》和《蘇武牧羊》,將豫劇內涵和民族精神中的忠孝節義予以了淋漓盡致的體現。為民族樹正氣,為人類鑄豐碑,下到黎民百姓,上到國家領 導人,無不為李樹建的悲劇表演而愴然泣下。這些古典悲劇人物,恰恰又為豫劇六大名旦所創造出來的巾幗英雄系列,增添了更加蒼勁的力度,體現出悲劇美的新亮 色,增強了民族文化的共同價值感,也豐富了豫劇史上新的人物畫廊。

      從表演風格上看,李樹建將中國戲曲表演的古典主 義,戲曲、話劇與電影表演的現實主義,還有溫情、理想與曙光歸一的浪漫主義結合起來,無論是演程嬰的悲苦、張元秀的悲憤、抑或表蘇武的孤忠,都能夠感動不 同年齡層次的觀眾。他把人物的心理體驗與戲曲的傳統程式緊密結合起來,演出都在戲境中,重點都在情感中,亮點都在性格中,爆發的高潮都在沖突中,這就形成 了一種既像京派馬連良衰派老生之高古散淡的風格,又像麒派老生周信芳的激越悲涼、渾身是戲的做派。從洛陽市藝術學校到中國戲曲學院,李樹建守正出新,終成 大器。

      從演唱特色上看,李樹建在用氣、吐字和潤腔上繼承了豫西名生王二順的演唱韻味,但又集萃了其他豫西名家的以氣 托聲、以聲傳情、以情唱悲、以悲傳恨的演唱風格,在低平中顯委婉、因節奏變化而敘事抒情,在抒情中因悲劇情勢的釀成、人物心情的變化而設計唱腔,時而小橋 流水,時而激流險灘,時而風輕云淡,時而有若黃河瀑布般扶搖直上,一瀉千里,情之所至,大放悲聲。豫西調都是走的下五音,李樹建把豫西調的老生唱法體現得 蒼涼遒勁,形成了特別富于感染力的李派唱腔。他演命運悲苦的張元秀,高亢與低回相間,時而高亢若警鐘陣陣,時而沙啞中現纏綿悱惻,似斷又連。在扮演程嬰 時,李樹建將“失子”和“十六年”的兩大段套腔,“輕聲”與“氣聲”相結合,嘆腔與哭唱相交替,真唱與滾白相咬合,若哭若訴,似說實唱,情不勝凄苦,戲猶 若真實,大哭號啕包孕在韻律之內,若斷若續卻絕不聲嘶力竭,海雨天風,煎熬著人物的情,感動著觀眾的心。

      哪怕是從傳 播學意義上看,李樹建已經體現出豫劇新一代領軍人物的諸般亮色。他從2004年開始,四次榮獲國家文華獎,兩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兩次獲得中國 戲劇梅花獎和上海白玉蘭獎。他還兩度獲得中國戲曲電影華表獎,一度獲得美國洛杉磯“最佳外語戲曲影片獎”。在所有這些榮譽亮點的背后,是他在36年的演習 征程中,走遍了全國28省和直轄市,先后進行了上千場演出,觀眾總數達到了億萬之眾。演員的生命在于演,觀眾的口碑勝過真正的金杯銀杯。七藝節在杭州舉 辦,李樹建在喜歡越劇的江南客場,居然獲得了最佳觀眾口碑獎,這就是藝術超越地區的最好例證。近些年來,他在海外的影響力漸增,美國電影獎的獲得,百老匯 豫劇演出的成功實踐,都使得作為中國劇協的副主席的他,開始雄心勃勃地進軍海外舞臺,以期擴大中國戲曲的國際化影響。

      作 為豫劇新時代的領軍人物,目前的李樹建關注著全國豫劇界的整體情勢,省內外任何一個專業豫劇團的衰退,都會引起他強烈的負疚感。他在國家藝術基金的支持下 所辦的中青年豫劇演員高級培訓班,永遠面向全國各省區的豫劇演員。有的時候,為了改善個別院團的生存窘境和有些地方小學的困境,他情愿以豫劇藝術的方式與 有關方面積極溝通,也曾經為煤老板家族的老人故去而哭靈。在弘揚豫劇文化的同時,為劇團與小學的福祉而折腰,李樹建的善舉之高尚,贏得了社會各界的景仰。

      豫 劇新時代在21世紀的盛況能夠保持多久,確實與李樹建作為領軍人物的登高一呼息息相關。目前的豫劇在傳統古裝戲、新編現代戲和原創歷史劇等諸多方面全面豐 收,僅僅由國家機關工委和中國劇協先后邀請進京演出的“反腐倡廉劇”就出現了《全家福》《陳蕃》等優秀劇作。河南豫劇節和黃河戲劇節,敲響的是全國豫劇和 黃河流域戲劇界的十番鑼鼓。大陸豫劇在與臺灣豫劇界聯合的過程中,還將會在世界劇壇上唱響更加美妙的中國豫劇之黃鐘大呂。作為中國戲曲劇種的排頭兵,豫劇 的興旺發展,從一個方面象征著中國戲曲文化和傳統藝術的整體復興。

      (作者為楚天學者湖北師院講座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特約評論員)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