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電視 >> 研討 >> 正文
電視政論片《勞動鑄就中國夢》研討會發言選登
由中宣部組織,中共杭州市委、學習出版社、中央電視臺聯合攝制的《勞動鑄就中國夢》6集電視政論片,經過精心攝制和打磨,在“五一”國際勞動節 和黨中央國務院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之際播出,為全國觀眾奉獻了一個勞動與藝術交融的精品,唱響了一曲新時代的勞動贊歌。該片總的特點是把深刻的 思想理念、豐富的勞動實踐與精美的電視藝術結合起來,充分肯定和贊美勞動的光榮、創造的偉大,達到了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一。
第一,主題鮮明,為新時代的勞動和創造大唱贊歌 該片的立意、主題、理念、目的,都是要說明和肯定“勞動光榮、創造偉大”這八個大字。全片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動的重要論述為靈魂和線索,設置了勞動改變 命運、勞動創造財富、勞動點亮智慧、勞動提升品質、勞動創造幸福、勞動彰顯國魂等六個角度,層層剝筍,步步深入,鮮明地表達和傳輸了如何認識勞動、對待創 造的重要理念。撰稿和編導們以精練和形象的文字,多角度、分層次地說明了勞動是一切社會生活和社會文明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正是在勞動和創造的基礎上, 中華民族創造了偉大的文明;正是在勞動和創造的基礎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通過該片,我們可以更加清楚地感受到“尊重勞動、尊重知 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是經歷了許多艱難曲折而得出的重要結論,是新的時代必須大力倡導和堅持的重要理念。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實現“兩個一百年” 的奮斗目標,就必須正確對待勞動,積極鼓勵創造,大力弘揚勞動和創造的精神,充分發揮勞動和創造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用勞動鑄就輝煌,靠創造走向未來。
第二,精選實例,用鮮活的實踐展示勞動和創造的力量 該片是電視政論片。政論片當然要傳輸思想理念。但具體怎么傳輸卻大有講究。該片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精選實例,用講故事的方式,具體和形象地說明勞動的力 量、創造的貢獻。其中,既有河南林州開山劈嶺、開鑿紅旗渠的經典故事,又有浙江義烏人肩挑背扛,雞毛換糖,建起世界聞名的小商品市場的改革故事;既有貴州 陶華碧把“老干媽”辣醬做成享譽世界名牌的創業故事,又有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孫家棟這類科技工作者為國創造的奉獻故事;既有400多年前“醫圣”李 時珍編寫《本草綱目》的傳統故事,又有阿里巴巴這種新型的互聯網經濟業態在紐約證交所上市的新潮故事。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使觀眾看得自然、親切。這類故事 有多種不同的主角,來自于不同的時期和領域。既有共性,又有個性。不僅增加了電視片的可視性、吸引力,而且充分說明了當代社會的勞動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多 樣化的特點,無論是體力勞動、腦力勞動,簡單勞動、復雜勞動,個體勞動、聯合勞動,創新性勞動、操作性勞動,管理性勞動、執行性勞動等等,都在發揮著不同 的作用,共同鑄就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廈。
第三,藝術精湛,用多種手法展示勞動和創造的壯美 電視政論片的關鍵和最大難題,是如何把思想性與藝術性有機地結合起來,用藝術的手法表達出深刻的思想,讓觀眾在美的享受中受到靈魂的陶冶。《勞動鑄就中國 夢》圍繞著勞動和創造的立意,采用多種藝術手法向我們提供了一幅幅精美的畫面和一段段優美的音樂。該片第一集就以新中國成立后發行的人民幣上勞動者的畫 面,集中展示和說明了勞動和勞動者的地位和作用。鏡頭推出和搖過的一張張人民幣畫面,加上特技的運用,仿佛構成了一座歷史的隧道和豐碑。電視片在很多方面 的藝術表現和藝術加工都很講究。絕大多數鏡頭選取的角度大氣、新穎、均衡。有氣勢壯闊的大全景,又有印象深刻的大特寫。有不同類型的人物展示,又有大場面 的山水、建筑。由于采用了高清設備和技術,所以畫面清晰、主題突出。鏡頭和畫面有動有靜,動靜結合,靜以沉穩,動以韻律。大幅度的推拉和搖轉,展現出宏大 的氣勢和力量。光線的運用,使很多畫面產生油畫般的效果。音樂與畫面相配合,恰當地表達了主題思想,創造了詩畫一體的意境。該片的解說大氣、深沉,準確地 闡釋了主題,也給人以思考和想象的空間。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和手法的組合應用,達到了思想、生活和藝術交融、互補、輝映的效果。
總之,《勞動鑄就中國夢》是一部弘揚主旋律的優秀作品。相信通過這部電視片,我們能把新時代的勞動和創造之歌唱得更加響亮。
(作者系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