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舞臺人物 >> 正文

    梅花香自苦寒來——訪“二度梅”獲得者許荷英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5月21日09:43 來源:河北日報 劉成群 呂冰心
    “二度梅”獲得者許荷英。相春霞攝“二度梅”獲得者許荷英。相春霞攝

      5月20日晚,在廣東省廣州大劇院,第27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頒獎典禮隆重舉行。我省河北梆子演員許荷英憑借在河北梆子現代戲《日頭日頭照著我》中的精彩表演,摘得“二度梅”。她成為我省繼裴艷玲、劉秀榮之后第三位獲得這一殊榮的演員。這是我省演員自2002年劉秀榮獲得“二度梅”13年之后,再次獲得這一獎項。

      許荷英,河北滄縣人,國家一級演員,省河北梆子劇院院長,第15屆、27屆“梅花獎”獲得者,主攻閨門旦、青衣行當,主演劇目有《杜十娘》《竇娥冤》《李慧娘》《蝴蝶杯》《秦香蓮》《子弟兵的母親》等。

      在河北梆子演員中,許荷英是繼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老藝術家劉玉玲之后,第二位“二度梅”獲得者。她憑借著對河北梆子藝術的執著與酷愛,在藝術上不斷創新、不斷成熟,漸漸成長為河北梆子劇種的領軍人物。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許荷英有著怎樣的戲曲人生?有著怎樣的藝術感悟?作為河北梆子這一劇種的領軍人物,她對傳承和發展這一劇種有怎樣的期待和努力?在她獲獎后的第一時間,筆者對她進行了采訪。

      豐富的舞臺經驗助她成長

      許荷英是滄縣人,出身于書香門第,父母酷愛京劇藝術,父親唱青衣,母親唱老旦。從呱呱墜地那天起,她就開始接觸戲曲藝術。當時,父親帶著一批男旦學生。父親教學生唱腔、身段,許荷英就在旁邊看,在這種環境影響下,她開始喜歡上了戲曲藝術。

      12歲那年,許荷英考入滄州文工團海河文藝宣傳隊當學員。從此,她開始和河北梆子結緣。后來,她又調入黃驊河北梆子劇團,主演《秦香蓮》《李慧娘》《王寶釧》《賣妙郎》等傳統劇目,紅遍滄州,成為深受觀眾喜愛的小名角。

      1984年,許荷英以優異成績考入河北省藝術學校,專攻戲曲藝術,并得到重點培養。在校期間,她領銜主演了現代戲《瑪麗娜》,在首屆省戲劇節上獲得二等獎,其中的精彩唱段還在央視舉辦的優秀唱段征集活動中獲得優秀演唱獎。

      1987年,許荷英被分配到省河北梆子劇院,開始和裴艷玲搭戲。1995年,裴艷玲憑借在《武松》中“功透骸外”的精彩表演獲得“二度梅”。許荷英在該劇中飾演都監夫人,雖然戲份不多,但因為表演出色,贏得了評委的一致好評。評委會為她特意設置了一個“最佳配角獎”,這在“梅花獎”的歷史上,是僅有的一次破例。

      1998年,許荷英獲得了“梅花獎”,開始在全國戲劇界嶄露頭角,引起關注。之后,她在追求藝術高峰的道路上不斷求索,先后領銜主演了《大都名伶》《秀色》《日頭日頭照著我》《子弟兵的母親》等新排劇目,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舞臺人物,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許荷英獲得“二度梅”后,省劇協副主席兼秘書長賈吉慶說,許荷英有著多年在農村演出的經歷,與百姓同吃同住,使她對農村生活有著深刻的了解,所以她才能在《日頭日頭照著我》一劇中成功塑造出一個農村基層干部的形象,有血有肉有性格,生動而自然。“可以說,正是多年的基層演出經驗,成就了她藝術的新高峰!

      要想成為真正的藝術家,就要對自己“狠”一點

      “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行家知道。三天不練,觀眾知道。”許荷英說,作為一名戲曲演員,必須要對自己“狠”一點,要自覺地嚴格要求自己。雖然已經獲得了很多榮譽,但她仍然每天堅持練功。就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期間,她也堅持每晚練功。

      許荷英最愛吃面食,但為了不發福,幾十年來從來就沒敢敞開肚子痛痛快快地吃過一次涼面、炸醬面。她說:“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家,要‘狠’一點,執著一點,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熱愛的事業作為自己的主場,其他的都可以舍棄!

      “作為一個演員,要注意學習,要多思考,要‘帶著悟性去生活’,捕捉生活中的閃光點,豐富自己的文化修養,以更豐滿的生活感悟塑造自己的舞臺形象。”許荷英說,自己從來就沒有放松過學習。

      為了提高藝術修養,2004年,許荷英進入中國戲曲學院研究生班戲曲學專業學習,通過系統的學習,她的藝術素養和表演技能得到了質的提高,形成了“創新表演語匯,塑造新的藝術形象”的創作理念。在演出實踐中,她堅持傳統模式和新的表演語匯相結合,大膽借鑒舞蹈的一些表演程式,使舞臺呈現更為豐富。

      以繼承發揚河北梆子藝術為責任

      2014年,許荷英被任命為省河北梆子劇院院長。今年農歷大年初三,許荷英就跟著劇團下鄉演出去了,一演就是20多場!耙粋演員,舞臺就是生命。我能有今天的成績,除了我自身的努力和勤奮之外,離不開劇院的同仁和上級部門的支持,更離不開觀眾對我的肯定和鼓勵。所以我雖然有大量的行政事務要處理,但我會繼續在舞臺上為觀眾演出,回報大家對我的厚愛。”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省河北梆子劇院院長,許荷英思索更多的是怎么加強劇院建設,怎么培養青年人才,如何讓河北梆子藝術后繼有人。

      “我特別希望劇院能夠多出人才、多出好戲。”許荷英說,對年輕演員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給他們機會,讓他們多參加演出。因為從自身的成長經驗來看,她知道舞臺經驗對于一個演員多么重要!拔覔卧洪L這半年多來,已經大大小小排了15出戲。”

      許荷英說,劇院將努力創作更多更好的作品,來回報觀眾,回報社會!皯蚯鷳撆c時俱進,要在繼承傳統的同時發展創新。我們要多排有思想性又兼具觀賞性的劇目,多排觀眾喜聞樂見的劇目。我們將抓好現代題材的劇目,并在表演程式、導演程式和舞臺程式上加以創新,吸引不同年齡層次的觀眾走進劇場,關注河北梆子!

      “至于我個人,我會繼續努力攀登河北梆子藝術的高峰,大力弘揚傳承河北梆子藝術,將高亢的河北梆子腔唱得更響亮!痹S荷英說。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