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舞臺人物 >> 正文
蘇文茂表演相聲時的風采
接到師爺蘇文茂故去的消息,已來不及哭,就這樣和妻子匆匆前往師爺家中。明知師爺近來身體狀況非常不好,雖然心里早有準備,但還是難以接受這個現實。不曾想兩周前的那次探望,竟成永別!
我自幼喜愛相聲,尤其對蘇文茂先生的節目百聽不厭。因為年紀小,我當時對《批三國》 《文章會》難以理解,但是《論捧逗》 《酒令》 《寧波話》全能倒背如流。進入北方曲校正式學習相聲以后,可能跟自己較內向的性格有關,我對蘇先生的“文哏”風格格外崇拜。2005年我開始參加天津九河 相聲藝術團在茶館的演出,每逢團慶、拜師收徒儀式都要邀請老藝術家來參加,團里的年輕演員紛紛接受開車接送老人的任務,我便主動請纓接送準師爺蘇先生(因 為那時沒有正式拜蘇先生的徒弟劉俊杰先生為師) ,也就是從2005年開始,我們夫婦有幸和師爺接觸得越來越頻繁。
既要有“文哏”,又要有朝氣
我是再傳弟子,年齡又小,沒有機會像師父那輩人讓師爺給一句一句地說活、排活。但是我有幸在表演上得到過師爺 的點撥。有一次去探望師爺,交談之中,師爺告訴我,前些天打開電視看到了我表演的相聲《新對聯》 ,從頭至尾全看了,我馬上問師爺觀后感。師爺半天說出兩個字:“隨我! ”這是多高的評價呀!我的表演能受到師爺的稱贊,這是做夢也沒有想到的。師爺語重心長地說:“之所以說你隨我,是因為你表演的是‘文哏’作品,從你的表演 中能看到我的影子,這都很好。但你要知道,我年輕時也不是現在這樣,就是說既要有‘文哏’的表演風格,還要有年輕人的朝氣,也就是精氣神和表演尺度。我的 ‘文哏’表演風格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份的變化逐漸形成的。 ”
有了師爺的點撥,我在表演上就有方向了。后來在表演任何一部作品的時候,我都按照師爺說的去把握,果然卓有成 效。在天津電視臺《相聲大會》欄目錄制一段傳統改編節目《寫對聯》時,師勝杰先生作為嘉賓,看完之后是這樣評價的:“馮陽的表演既有他的師爺蘇文茂先生的 ‘文哏’風格,還有年輕人的活潑勁兒,尺度把握得非常到位。 ”這證明師爺沒有對牛彈琴,我記住了,我做到了。
師爺主張一個相聲演員說學逗唱都要掌握,還要自己搞創作。師爺知道我愛寫相聲,也一直鼓勵我勤動筆。他曾經對 我講過,在當年那個特定的歷史時期,自己的團里每天要創作一段相聲作品,沒有專職創作員,只能靠演員自己。師爺一天寫一段,起初覺得很吃力,冥思苦想一段 老梁子想方設法往里套,后來老辦法都用盡了,怎么辦?還是得自己想辦法創作新的,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逼著自己專心創作,果然寫出了很多作品,現在來看大部 分內容都已過時,可是當時還真沒白寫,也留下了諸如《蒼蠅拍》等幾段精品,后來被收錄到《蘇文茂相聲選》當中。也就是說,掌握了一定的要領之后,要勤創作 勤練習,才能出精品。總犯懶何談精品?
甘當綠葉,提攜后輩
有一次接師爺、師父參加某位相聲同仁的收徒儀式,路途中師爺說:“到了以后,咱爺仨一起進去。 ”我說:“我不去。 ”師爺問我為什么,我說:“今天是師爺輩又給我們收師叔,師叔們歲數和我差不多,我有意見。 ”師爺拍了我拍我的肩膀:“不許這樣,收徒拜師是好事,是為相聲添人進口,是把每個門戶的藝術傳承下去的最好方式,要支持、要肯定。如果師爺再收徒弟,或 者因為年齡,或者因為門戶有爭議,你可以提出意見,師爺尊重你們。 ”師爺這種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只為相聲事業著想的精神,令我敬佩!
師爺喜歡研究吃,喜歡做飯,喜歡喝一點白酒,喜歡打麻將,這是他的生活情趣。注意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小節是他 對人的尊重。我尤其記得師爺肺不好,這跟他小時候家庭生活困難、操勞過度有關,也跟他常年吸煙有關。咳痰是少不了的,所以每次出門,口袋里準有兩個煙盒, 一個有煙,一個是空的。空的就是預備咳痰用的,也就是說師爺從來不隨地吐痰,保持著良好的習慣。師爺還有一點不同的就是,不管長輩、平輩、晚輩,認識不認 識的,只要有人跟他打招呼,他都會主動和對方握手交談,從來不擺架子、從不拒絕別人。不僅我受到影響,我也把這些正能量傳遞給我的徒弟。
2007年,我在紅橋區文化館工作,區里要搞以民族團結月為主題的文藝晚會,區領導想通過我來邀請蘇先生表演 一個小段。我這次去師爺家,心情跟以往不同——膽戰心驚,因為師爺年事已高,已經很少參加演出活動,生怕向師爺發出邀請之后,被師爺婉言拒絕。沒想到,師 爺聽了我的演出邀請,又問了我在文化館的工作情況之后,當即答應了,目的是支持我的工作,為我加油捧場。
可當天接師爺去演出的路上我才知道,那期間師爺的皮膚過敏嚴重,全身癢、暴皮,即使這樣師爺還是為了我帶病堅 持演出。我攙扶著師爺上臺之后,師爺拉著我的手向觀眾介紹:“這是我的再傳弟子馮陽,是咱們紅橋區文化館的一名文藝干部,我先說個小段,然后讓我這徒孫再 說一段。 ”簡短的幾句話,卻透露出師爺對我的關愛。師爺甘當綠葉,甘為人梯。演出效果自不必說。
演出結束后,會計為演員們發放演出勞務,師爺驚奇地看著我:“還有勞務? ”這時我才想起來,師爺答應來演出之后,我光顧著高興呢,就沒跟師爺提過演出勞務的事。師爺也從沒問過我有沒有勞務,就更別說在乎勞務的多少了。師爺接過 勞務費,小聲跟我嘀咕:“你掙得少,師爺給你一部分。 ”我哪兒能要啊!其實我知道,師爺這輩老藝術家藝術水準高不可攀,可都沒有掙大錢的機會,生活也并不富裕。師爺的所作所為、師爺的話語,至今想起來仍然令 我感動。
師爺曾經對我和我愛人說過:“可惜你們認識師爺有點兒晚,如果早點兒認識,師爺還能多陪你們幾年。 ”這是師爺留給我們最真誠的話語。我只想說,師爺,我等會繼續您未盡的相聲事業,學習您的優良品德,將您的相聲“文哏”藝術風格傳承下去。我們舍不得您 走!祝您在天堂安好!
本文作者馮陽與蘇文茂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