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人物訪談 >> 正文

    《遷徙》:移動的鄉愁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5月04日11:46 來源:中國民族報 胡譜忠

      故事梗概:離家多年的不登甲,靠在酒吧唱歌為生,在得知故鄉汶川發生地震的第一時間,他星夜趕回家。高山羌寨轟然倒塌,人們不得不面臨選擇,是原地重建家園,還是像祖先一樣繼續遷徙?不登甲的前女友戈弋花已準備另嫁他人,未婚夫是剛上任就碰上地震的年輕村長岷山。村中的釋比、不登甲的父親希望歸來的游子能繼承父業,這一切都讓不登甲心亂如麻。搬遷還是不搬遷?大家莫衷一是。于是,按照羌族習慣,村民選出代表,組成七人小分隊踏上了尋找新家園的旅程……而不登甲在旅途之中,也理解了父親的心意。

      看點一:《滾拉拉的槍》導演最新力作

      這是寧敬武導演在《滾拉拉的槍》和《鳥巢》后,拍攝的又一部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影片根據羌族作家谷運龍的小說改編,表現了汶川地震之后,受災嚴重的羌族村落的村民,在政府幫助下離開震后破敗家園,告別在崇山峻嶺生活了千年的生活環境,一起遷徙到人煙阜盛的成都平原附近的南寶山的故事。影片展現了在此過程中,傳統文化習俗和村民遷徙意愿之間的矛盾沖突。

      看點二:少數民族題材電影超越固有形象的嘗試

      影片總體的敘事路徑接近主旋律,但對少數民族文化及其形象的刻畫卻代表了當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發展的新方向。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常常希望超越民族刻板形象,表達少數民族現代生活,卻又擔心由此失去了民族文化的特性。《遷徙》在敘事策略上找到了一條彌合沖突的路徑:“遷徙”,本來就是悠久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為了尋找新的家園,從災區出發的精銳小分隊跋山涉水,伴著悠悠羌笛和蒼涼古歌,千年民族史詩仿佛又一次在現實中重演。這也造就了當下民族電影關于少數民族文化嶄新的主流表述——鄉愁固然珍貴,但少數民族文化必然要為適應時代而不斷變遷。

      對  話

      導演寧敬武:文化自覺使我們選擇了這個故事

      問:您認為影片中地震后羌族村民遷徙是政府主導的嗎?

      答:最終肯定是經過政府考察并同意的,但是這個動議實際上是村民自己先提出的。地震發生后,政府有關注的義務,會創造一些條件。村民們也經歷了反復的利益權衡,比如,對震后引水修路等成本的考量,遷徙后醫療條件、教育條件的改善等。所以,從群體利益角度來說,這是他們遷徙的一個好機會。最終,他們決定下山。

      當初,羌族選擇在山上定居,也不完全是出于躲避戰亂的安全考慮。那時,在山上住很便利,林子里可以打獵、采集,生活資料豐富,不需要頻繁地下山,也能自給自足。但是,時代變了,現有的資源不足以支撐當下的生活了。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他們面臨著重新選擇。可能是文化自覺,使我們選擇了這個群體遷徙的故事。

      問:您后來到南寶山那些新羌寨去看過嗎?他們在那生活得怎么樣,適應不適應新的氣候、環境?

      答:我除了拍攝時去過,后來陸陸續續也去過。那里有很多新的問題值得研究,主要問題還是生活模式完全改變后,他們能不能適應。過去在山中生活的時候,春天去挖蟲草能收入兩萬元,夏天采摘蘑菇等山貨也能有一點收入,假如不下山去打工,也可以生存。但是,到山下定居之后,打工就成了唯一的選擇。另外,南寶山這個地方是種茶葉的,學會種茶需要一個過程,改造茶園也需要時間。實際上,政府扶持不可能細致到教人怎么生存,而只能給一些政策。

      倒是小孩子適應得快一些,從這就能看到遷徙的另一面。位于成都市邛崍西南面的南寶山,教學質量肯定會比山里好。但是,羌族文化的傳統氛圍和過去形成的鄰里關系卻中斷了。民族記憶的斷裂、生長環境的改變,對羌族人而言,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可是,在現代社會、在全球化背景下,幾乎所有選擇都是兩難的。假如不走,將來很大的一個出路就是發展旅游,而說起旅游,他們也沒有辦法讓游客都到自己村里去,因為有些在山谷的寨子已經搶得先機,成為比較大的旅游地了。

      站在高高的古羌寨上,感覺就像在飛機上一樣,旁邊的云在腳下連成片,再看那些峰谷河流,這個時候,人的心態、生死觀等真的不同于山下的人們。而說到生計,又有新的問題,最后還是會有人再回到汶川去挖蟲草,甚至有一家人又回到老寨子去種當歸。在這個地震后廢棄的家園,又出現了一些文化上的模糊地帶。

      問:劇中有一個尋找遷徙地的小分隊形象,有現實依據嗎?

      答:這是經過加工的,對他們的服飾也做了一些加工。我們除了賦予這個小分隊實際的功能之外,還賦予了它一些象征意味。我們把它放到一個大的時間視野中,將他們的服飾、打獵的習慣等等,有意識地往過去的時間上靠了一些。因為不把服飾進行適當“返古”的話,它可能就永遠沒有機會示人了。只要故事基本是真實的,民族符號細節又經得起學術的考察,我們就會添加。因為我們拍的不是一部紀錄片,我們想把文化退得更遠一點來看,所以要有一些合理的修改,在創作過程中也會有一些適當的藝術加工。

      問:現在的民族題材電影,是否應該有一些新的文化表述?

      答:是的。比如,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群眾進入城市生活。他們要應對外面的挑戰,適應新的變化,多元文化也因此獲得了新的延續和發展的可能性。這種變遷的歷史意義非常大,我們的文藝創作要關注這種歷史性的變化。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