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視娛樂節目除了娛樂益智類節目、娛樂談話節目成為我國觀眾普遍認同的娛樂節目形態外,以湖北衛視《我為喜劇狂》、東方衛視《笑傲江湖》等為代表的喜劇類節目異軍突起,占據了2014年我國電視娛樂節目受眾市場的一席之地。
喜劇類節目不同于其他類型的娛樂節目。喜劇類節目《我為喜劇狂》的娛樂性不僅體現在語言層面,還表現在講故事方面。因此,《我為喜劇狂》喜劇類節目應尊崇其本質——幽默源于情節,娛樂寓于故事。
《我為喜劇狂》第一季在收視率上的成功肯定了喜劇這一類娛樂節目的市場價值和制作水平。首先,喜劇類娛樂節目能夠發揮幽默的間接性,以至更好地體現和其他電視娛樂節目泛娛樂性之間的差異性。從節目差異性上講,幽默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呈現出來,具有間接性和一定的深度,需要通過觀眾的理解而達到節目內容與觀眾主體的統一;相反,泛娛樂性往往表現出的是直接的逗樂或取悅。從這個角度出發,這種差異性戰略很好地迎合了中國觀眾傳統的接受心理——含蓄和婉約。其次,在《我為喜劇狂》中,娛樂性不是直接表露,更多是通過敘事來達到幽默詼諧的效果,這樣也符合中國觀眾對于“影戲”傳統的熱愛和追求。再次,對于節目本身的現實意義而言,《我為喜劇狂》能夠從原創性的角度挖掘生活中的趣事,通過電視藝術的表現手法抽象、凝煉成電視藝術作品,在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給社會公眾帶來更多的正面信息和情感慰藉。
娛樂性的敘事不僅存在于故事層面,而且從廣義上說,該節目的整個編排,包括敘事時間、敘事空間、節目元素的組合排列形式、節奏的控制等,都會成為喜劇類節目娛樂性敘事的重要參考指標。要實現和保持成功的娛樂性敘事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實現創新性與敘事內容之間的平衡。如何重新演繹生活百態中的喜劇類,達到預期的娛樂效果,關鍵在于節目的創新性。因此,《我為喜劇狂》節目也試圖通過突破原有的喜劇形態和幽默方式,展現給觀眾全新的娛樂風格。但是忽略創新與敘事內容之間的統一原則,大多在形式上進行創新,只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抓住觀眾眼球,最終內容單薄。
其次,實現時間把控與觀眾期待心理之間的平衡。喜劇類節目中娛樂性敘事,由于播出時間的限制,不能像喜劇類電視劇、情景喜劇那樣有充足的時間去鋪排喜劇的沖突。如果時間太長,會造成觀賞疲勞,從而降低節目的收視率。《我為喜劇狂》有效地把控了每個短劇單元的時間,有利于在整體上形成基于觀眾期待心理之內的節奏感。
最后,實現藝術審美性與娛樂表現手法之間的平衡。電視娛樂節目往往為了追求更高的收視率導致過度的娛樂化傾向。然而,喜劇類節目《我為喜劇狂》也需要在娛樂性之外確立了另一個重要的維度——藝術性和審美性。如果要達到一個喜劇類節目具有藝術性和審美性的要求,該節目就需要在內容和形式之間找到一個恰當的平衡點,從而避免喜劇類節目娛樂化和低俗化。
2014年,中國電視喜劇類節目的出現,契合了當今觀眾的傳統心理特征和“影戲”觀的傳統習慣,同樣也是當今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處于轉型時期的社會需求。盡管擁有了開門紅的良好勢頭,但是也需警惕過度娛樂化的風險,從創新性、時間性、藝術審美性角度尋找文本敘事與娛樂化的平衡點,以保證喜劇類節目在我國電視熒屏上的可持續發展。
(俞虹為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周淞鋮為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