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人物訪談 >> 正文

    《公主為奴》:草原民歌背后的游牧文化精神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4月24日11:15 來源:中國民族報 胡譜忠

      故事梗概:兩個美麗的草原公主,一個尊為王府的福晉,一個因為部落的仇殺而淪為奴隸。成為福晉的公主長年不孕,謀劃把成為奴隸的公主獻給王爺替自己傳宗接代,賜其名為“達古拉”。不料,王爺出門狩獵時墜馬身亡,而王爺的不育之謎也大白天下。福晉悲嘆自己被欺騙的命運,決定再嫁給她扶植的新王,而新王卻與“達古拉”青梅竹馬,正一心想迎娶心上人。此時,先前在仇殺中落敗的部落以為迎來了報仇雪恥的機會,挑撥未被選立為王的先王親侄子發動暴亂。福晉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一邊鼓動新王應戰,一邊又勸說先王親侄子以新王出讓“達古拉”公主為條件放下兵刃。在戰旗獵獵的草原上,一對有情人生離死別,本來可成為新王福晉的“達古拉”公主為了部族的安寧與和平,毅然走向敵陣,避免了又一次大規模的仇殺。她的故事,化成了一首在草原上傳唱千古的民歌《達古拉》。

      看點:民族電影領域里的“演而優則導”

      本片導演鄂布斯是我國著名達斡爾族演員,主演過《嘎達梅林》等多部影片,曾獲得駿馬獎最佳男演員、電影表演學會“金鳳凰獎”等重要獎項!豆鳛榕肥撬谝淮螕尉巹〖鎸а荨⒒ㄙM3年時間完成的一部心血之作。

      本片是風格純正的蒙古族題材電影,以一首草原上廣泛流傳的民歌為故事素材,講述了清朝科爾沁草原上發生的一個悲劇故事。

      劇中的服飾、道具、音樂等都非?季。在《狼圖騰》中扮演女主角的蒙古國演員昂哈妮瑪,在本片中也有出色的表演。

      由于該電影中濃墨重彩的草原歷史文化展示,《公主為奴》劇組被選定代表北京民族電影展,出席了4月16日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式走紅地毯的儀式。

      對  話

      導演鄂布斯:

      游牧文化的思想和精神比它的風情更有價值

      問:電影故事的來源是什么,編劇如何進行改編創作?

      鄂布斯:草原上幾乎所有的故事都是用歌聲來傳唱的,這部電影根據民歌《達古拉》改編!哆_古拉》講述一個遠嫁的姑娘思念家鄉。我們曾經為這首歌采訪了很多蒙古族老人,沒想到他們說法不一,而且有些分歧還很大。于是創作人員把幾個說法綜合了一下,整個過程經歷了兩年多,劇本改了六七稿。

      可以說,這個故事沒有一個固定的原型,但相似的主題、故事、人物在草原的傳說里有許多。故事中,公主為了部落的和平自我犧牲,這樣的故事在草原的歷史上是不少的。比如,鐵木真的生母訶額侖就是這樣一位有魄力、具有務實精神的女性。蒙古族的女人能做出這樣深明大義的舉動,因為她們深刻地理解草原的生命狀態,能接受并承擔這樣的使命。

      問:但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女性把自己當做部族爭斗的戰利品,不能不說是男權文化的一種病癥,后世除了歌頌她、敬仰她之外,似乎缺乏一點反思。

      鄂布斯:這樣的故事以及對故事主人公的贊頌,都來源于草原游牧文明,離開這個背景,就會失去文化的邏輯。傳統社會中的草原有其特有的文化生態,草原女人的思維與農耕文明背景下的女性不同,當然也與現代女性不同。我們為此請教了專家,他們都能接受這個結局。

      問:您的第一部作品為什么選擇反戰、和平、大愛這樣的主題?

      鄂布斯:因為我思慮很久,覺得這是一種終極的精神。現代世界缺乏這種東西。我不是想說教,但我也想通過自己的電影影響觀眾。有人說游牧文化風情是電影的看點,但我覺得游牧文化的思想和精神更有價值。

      問:故事中意外地提到清朝,而且這個“缺席的在場者”似乎參與了草原上的部落爭斗。為何會有這樣一個情節設置?

      鄂布斯:其實這場戲如果不加,基本故事仍然完整。但為了加強故事的歷史質感,我特意把清朝放進去。昂哈妮瑪扮演的福晉在劇本中也有朝廷的親戚,但后來由于篇幅的原因略去。

      這部電影也可以做到像蒙古國拍的一樣,看不到一點中華民族的痕跡,但這不對,蒙古族文化和中華民族文化絕對是不可分的,這就是中國的歷史。電影的美術由我自己擔任,服裝和道具,我一定要求是具體的清朝蒙古式的,而不是任何不明年代的蒙古式的。比如劇中戰爭戲中的槍是帶紅纓的,有人說為什么不用更好看的成吉思汗年代的槍?我認為不可行。很多人覺得歷史不重要,所以一些少數民族電影中就會出現隨意編造的東西,但我很在意這方面,不能為了好看而偽造。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