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美術活動 >> 正文
四月的濰坊,柳碧桃紅,彩鳶翩飛,春意盎然。魯臺會展中心更是人流熙攘,歡歌笑語。4月17日開展的第五屆中國畫節盛況空前。3200多名藝術家,上萬名書畫愛好者,徜徉在佳作云集、群星閃耀的中國畫海洋里,盡情享用著這場宏大的藝術盛宴。
本屆中國畫節以“為人民抒懷、為時代放歌、為祖國贊美”為主題,與往屆中國畫節偏重高端藏家展銷的理念不同,本屆畫節會場中“藝術為人民、畫節惠大眾”的親民標語觸目皆是,參展的一萬多件作品,呈現出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創新與發展的時代精神。會展首日觀眾即達近10萬人,前來賞畫的男女老幼,裝束整潔,膚色各異,一撥兒接著一撥兒,臉上洋溢著同樣的喜悅與期待。一群來自濰坊聾啞學校的學生,澄澈的眸子里滿是驚奇。有位拄著拐杖凝視齊白石畫作的耄耋老人,頗為惹人注目。談起濰坊舉辦的這次中國畫節,老人豎起了大拇指,贊不絕口,連說這是濰坊人的榮耀,無論是規模還是檔次,都無愧于中國畫都這個稱謂。據悉,老人姓王,來自臺灣,今年89歲,離開濰坊已經65年了,這是他第88次回故土。近幾年,為了能觀瞻到大師級的中國畫力作,他把回鄉的時間都安排在每年4月份的中國畫節期間。已經85歲高齡的濰坊書畫愛好者邢女士,坐在輪椅上,在兒女們的簇擁下,也在家門口欣賞到了自己心儀已久的名家佳作。
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祖籍濰坊諸城,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深情談到,濰坊文脈深厚,歷史上書畫名家輩出,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近些年在文化建設上成就顯著。他表示,本屆畫節突出了社會公益性和學術價值,參與作品和人數之多前所未有,這場藝術的盛宴會給觀眾提供一個欣賞中華民族優秀藝術的機會,有力踐行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藝術創作的源泉來自人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傳承和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擴大中國畫藝術的群眾基礎。濰坊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丁漢邦也表示,濰坊將依托中國畫節搭建文化交流合作高端平臺,推動文化創意旅游基地建設,全力打造“中國畫都”城市新品牌。
據本屆畫節組委會辦公室主任、總策展人王居明介紹,第五屆中國畫節展區由6大板塊、 20個展區、100多個單元組成。在主題思想的統領下,每個板塊特色鮮明、每個展區各不相同、每個單元自成風格。其中學術板塊由中國畫學會理事精品展和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精品展等高端學術展組成;專題板塊由“我愛祖國山河美”中國當代著名山水畫家邀請展、港澳臺中國畫名家特別邀請展等專題展區組成;特色板塊將根據中國畫的特點,采取不同的展示形式,由中國畫情景展、扇面精品展等單元組成,此板塊還推出《長江萬里圖》 《盛世吉祥花開》兩幅百米長卷;畫都板塊以推介濰坊籍在外知名畫家和濰坊本地畫家為主題;藝術機構板塊由全國各地的畫廊、美術館、藝術培訓教育機構及拍賣公司組成;藝術傳媒板塊邀請全國著名的藝術傳媒參展,塑造傳媒的整體形象,為參展藝術家和藝術媒體搭建溝通平臺。
縱觀為期7日的會展,中國出版集團榮寶齋館藏近現代名家精品展區,是本屆畫節的新亮點。作為書畫行業馳名中外的老字號,榮寶齋第11家分店正式入駐濰坊,首次以中國畫節主辦方的身份打造的仿古朱門紅墻展區,凸顯了這座300年老店的深厚文化積淀。任伯年、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李苦禪、傅抱石、李可染等近現代大師90件館藏真跡的近距離集中展示,令觀眾大飽眼福。其中李可染的《萬山紅遍》最受觀眾青睞,這是他1964年依據毛主席詞意《沁園春·長沙》為新中國成立十五周年慶典所作,此件作品是李可染的代表作,也是同類題材中最大的一件;齊白石的《松鶴圖》《國色天香》 ,黃賓虹的《蓮花峰初晴》 ,徐悲鴻的《奔馬圖》等,也都為頂級珍品。
學術展和專題展的人氣指數也頗高。中國畫學會共展出劉大為、郭怡孮、劉國輝、龍瑞、張道興、杜滋齡、劉中等當代名家精品百余幅。其中劉大為的《苗寨笙歌》 、郭怡孮的《雁棲湖畔APEC藍》 、李翔的《母親·母親》 、劉中的《雍》等力作,充分顯示了中國畫學會理事精品展的專業性和學術性。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精品展則是老中青三代畫家作品的集中展示,其中既有馮大中、蕭玉田、謝振甌、王天勝等名家作品,也有夏荷生、羅翔、王裕國等中青年工筆畫家的優秀作品,代表了當今中國工筆畫的綜合面貌。此外,各種學術流派、不同地域畫風的名家力作,以及當代名家賈廣健、苗再新、萬鼎、邢少臣、劉泉義、呂紹福、薛林興等人的百余專題個展、聯展,薈萃于此,異彩紛呈。在以推介濰坊籍在外知名畫家和濰坊本地畫家為主題的畫都板塊,彰顯了獨特魅力。特別是郭怡孮、郭志光、郭西元三位畫家聯袂組合的“三郭演藝” ,無論策劃形式還是展出內容,可謂匠心獨具,成為本屆畫節一道別致的風景。
本屆中國畫節的成功舉辦,得到了全國第一家藝術品市場直投銀行——濰坊銀行的全力助陣。在全國美術界和藝術品投資者的廣泛關注下,濰坊這座新興的中國畫都已悄然蝶變出騰飛的彩翼,為中國畫的創作、展示、交流及市場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藝術品的春天正在向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