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觀《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三思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4月22日09:57 來源:光明日報 仲呈祥

      曾幾何時,打開電視機,抗日“神劇”“雷劇”不少。這些“神劇”“雷劇”的存在,褻瀆了那場神圣的戰爭,也褻瀆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的出現,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部劇憑借其藝術力、感染力,緊緊抓住觀眾,格調健康,給人以愉悅的審美快感,思之有三。

      一是編劇之功不可沒。這是編劇郝巖長期在抗日題材創作方面不斷積累、不斷思考、不斷發酵的結果。他找到了一個新的視角,來書寫這場波瀾壯闊的抗日戰爭。他清晰地突出了在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的本質特點:人民戰爭、全民抗戰、全民族的抗戰,通過王大花這一嶄新的藝術形象來凸現這一本質特點。編劇沒有跟風,而是走了一條反類型化的創作道路,兼容并收,將傳奇劇的優勢、諜戰劇的優勢以及喜劇的元素全部拿來為他所用,從他所選擇的審美對象及題材的需要出發,按照生活的積累和情感的積累去進行創作。編劇郝巖顯然非常熟悉西方的“類型片”理論,但他不是東施效顰,而是通過自己的消化、借鑒,調動自己對于同類題材的藝術積累、思想積累、情感積累,走出了獨具中國特色的一條創作道路。創作方法正如習總書記說的,一千條一萬條,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以王大花這樣一個賣魚鍋餅子的普通農婦,作為主視點和故事的切入點,描寫了她在抗日戰爭的洗禮下,完成了精神上一次又一次的升華,最后成長為一個堅定的共產黨員,出色地完成了抗戰使命。《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絕不僅是一個以情節取勝的諜戰劇,而是超越情節的跌宕起伏,通過王大花的視點和視角,表現了全民抗戰、全民族抗戰的宏大主題,這正是堅守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電視劇創作需要的好作品。這是《王大花的革命生涯》最值得稱道之處。

      二是“為角兒寫戲”的方法值得借鑒。戲曲界曾經有一條成功的經驗,那就是“為角兒寫戲”,劇本創作之初,就考慮到演員的審美個性、審美風格、審美優勢,編劇為演員量體裁衣度身定制。《王大花的革命生涯》在這方面也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在創作之初,就充分考量主要演員閆妮的藝術特長、審美優勢,在人物設定、劇情設定上加以傾斜。事實證明,這是一條可以走得通的路。王大花、夏家河這兩個主人公,確實是站住了。他們的精神軌跡,觀眾看得很清晰。王大花開始的時候懵懂無知,丈夫死了,還不知道丈夫是個什么人,政治身份是什么,究竟是一個好人還是壞人。她要查清楚我這個丈夫是怎么死的,要替他報仇,與夏家河產生矛盾沖突。而女二號江桂芬的到來,又為劇情的發展增添了更多的曲折和糾葛。可以看出,男女主人公的精神軌跡,是一步一步符合性格邏輯、情感邏輯的推進的,男女主人公既要堅守人類兩性情感里最純真的愛情,也要面臨最嚴峻、最冷酷的政治考驗;既要保留生活中的點滴快樂,也隨時要在抗日嚴酷環境下,面臨內心的痛苦和挑戰,這絕不是簡單的外化呈現能夠做到的。兩個人物憑借劇情的設置,形象地立起來了。而演員的表演更是恰到好處,那種內心的痛苦,那種外表的形態,絕不是簡單化的。《王大花的革命生涯》在人物設定和劇情設定上做了充分考量,在演員的選擇上準確對位。演員閆妮、張博在表演這方面是達到了一定的美學高度,從《王大花的革命生涯》劇情設定和演員表現來說,是匹配的。可以說如果不是閆妮來演王大花,很可能難以達到現在的效果。

      三是《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的藝術品質可圈可點。全劇注重整體歷史環境、氛圍的營造,注重人物精神走向的把握,以其本身的歷史品位和美學品位去吸引、感染受眾,而不是依靠單純的視聽、感官生理刺激,去招徠受眾,去沖淡受眾的精神美感。《王大花的革命生涯》把“革命是最好的啟蒙”這樣一個先進的主題融入故事當中,融入男女主人公的愛情之中,用這種正向的能量,用人物形象塑造的歷史品位和美學品位,去提升觀眾的鑒賞修養,而不是反向去敗壞觀眾的審美趣味。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涓浗浣滃崗閲嶈蛋闀垮緛璺富棰橀噰椋庢椿鍔�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 浜烘皯鏂囧
    • <璇楀垔
    • 姘戞棌鏂囧
    • 涓浗浣滃
    • 灏忚閫夊垔
    • 闀跨瘒灏忚閫夊垔
    • 浣滃鏂囨憳鎶�
    • 涓浗鏍″洯鏂囧
    • 浣滃鍑虹増绀�
    • 浣滃閫氳

    博 客

    绮惧僵鍗氭枃

    網絡工作室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