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藝苑 >> 正文

    入古求新抒豪邁

    ——汪天行美術創作品讀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4月17日13:23 來源:中國藝術報 陳米歐
    高士觀云圖 汪天行 高士觀云圖 汪天行

      多才多藝的汪天行,近年來在山水畫創作上尤為著力,成果也頗為豐碩。在筆者看來,他的美術創作有以下幾個鮮明特點:

      一是長于用線,注重骨法用筆。汪天行從事山水畫修習非一日之功,幼時即從賀天健、吳湖帆的高足楊石朗學畫。那時,他每周要帶老師兩張畫回家臨摹,周末又送至老師處聆聽指點。天資聰穎的他臨摹得很到位,楊石朗看后夸獎說:“要是擱遠了,都分辨不出哪個是我的原作了! ”由于打下了扎實的筆墨基礎,汪天行的山水畫不同于偏好以大塊渲染、以肌理營造為主的畫家,他敢于用線、長于用線,畫面呈現的主調,往往是極為用心而周到的勾勒。謝赫六法第二法即談“骨法用筆” ,六朝之前的繪畫基本上都以勾勒線條來造型,對象的結構、體態、表情,只能靠線的準確性、力量感和變化節奏來表現,因此,“骨法”與線條的運用密不可分。抽象藝術的書法,對線條運用的效果也有形象化討論,對國畫而言道理也是相通的,典型如衛夫人《筆陣圖》所說“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 。因此,山水寫意,注重骨法用筆,既為汪天行的創作奠定了傳統基礎,也在不斷強調中漸漸顯現出畫家的部分筆墨特征和繪畫風格。

      二是擅為巨制,富于創作意識。說巨制,不僅是八尺整張、丈二宣,甚至是四張丈二宣拼接起來的巨制。像這樣的大畫,一般畫家是望而生畏的,而他畫得還不少。這體現畫家在駕馭大幅山水畫創作上,有著非一般的才能。同時,他的山水畫,是一種主題性創作。圍繞井岡山這個主題,他創作了大量作品。緊盯一個主題畫山水,圍繞一座名山來創作,近的有賈又福,有論者評其“為太行山立傳” ;遠的有李流芳、漸江、查士標等,他們以黃山為藍本創作,形成了“新安畫派” 。畫井岡山,新中國成立后,江西乃至全國的許多畫家都曾積極參與,如圍繞井岡山會師的歷史題材、井岡山建設的現實題材等來創作;而汪天行則側重形式美,在以莊重、崇高、輝煌等幾個關鍵詞為主要美學訴求的前提下,突出遠山重巒疊嶂、道路蜿蜒上升、紅霞燦爛輝煌,以此來表現井岡山的大氣磅礴和紅色內涵,獲得了諸多觀者的共鳴與稱賞。另外,其在山水畫方面的創作意識,除了表現在井岡山題材外,在他主導《錦繡中華》 《錦繡贛鄱》大型國畫、瓷板畫長卷創作中,也體現分明。這其實都是山水畫“筆墨當隨時代”的實踐和努力。

      三是不安現狀,勤入古以求變。我們知道,大型山水畫創作,首要的是整幅結構的把握和氣勢的渲染,在細節表現的豐富性、筆情墨趣的可玩味上,則不像常規尺幅的山水畫創作那樣,容易發揮得充分。近一年來,汪天行在創作上進行了自省,果斷暫停了以往井岡山主題的慣性創作,重新回歸傳統、深入傳統,從中不斷汲取創作養分,完成的一批新作讓人眼前一亮。這批新作尺幅不大,畫面感覺上卻較以往更見秀潤蒼茫——用線更見輕松,線墨更加水乳交融。同時,在構圖、皴法上也從倪云林、王蒙、石濤等諸多大家處得到啟發,使得作品可玩味處更見豐富、更多新意。在小寫意山水的形制之中,他的房屋點景,還嘗試以較工致的亭臺樓閣來替代。這既運用了界畫的技巧,又沒有過度表達,顯得別有一番風味。此外尤值一提的是,這批小尺幅創作依然能見大氣魄,仿佛山水畫表現氣勢宏大,于畫家而言已成信手拈來,頗有宋詩“春風影里乾坤大,無限江山開畫圖”的豪邁氣。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中国作协重走长征路主题采风活动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 人民文学
    • <诗刊
    • 民族文学
    • 中国作家
    • 小说选刊
    • 长篇小说选刊
    • 作家文摘报
    • 中国校园文学
    • 作家出版社
    • 作家通讯

    博 客

    绮惧僵鍗氭枃

    網絡工作室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