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舞臺 >> 舞臺人物 >> 正文
4月13日,在話劇《雷雨》中飾演四鳳、 《丹心譜》中飾演吳愫心、 《茶館》中飾演康順子等角色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被話劇迷譽為“永遠的四鳳”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著名表演藝術家胡宗溫在京仙逝,享年92歲。聞此噩耗,戲劇界一片痛悼之聲——
宗溫大姐,請走好!
——悼表演藝術家胡宗溫
北京人藝1954年版話劇《雷雨》劇照,胡宗溫(左)飾演四鳳
北京人藝1979年版話劇《茶館》劇照,胡宗溫(左)飾演康順子 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提供
宗溫大姐走了,不由得回憶起她的一些往事。
宗溫是一位在抗日演劇隊里成長起來的演員,當時她是演劇三隊中年齡最小的隊員,只有15歲,大家都親熱地叫她 “胡小妹” ,專門扮演兒童和“花旦”的角色。為了宣傳抗日戰(zhàn)爭,演劇三隊經(jīng)常活動于山西和陜西一帶的敵占區(qū),生活環(huán)境十分艱苦,每天三餐都要靠黑豆來充饑,吃完了不 但脹肚子,連拉大便也很困難。然而,老百姓卻把他們當成了自己的“親人” ,不時送來了玉米面和棉花讓大家充饑和御寒。而且,很多青年農(nóng)民看了演劇隊演出的節(jié)目《從軍別》 《打鬼子去》以后,就毅然走上了前線去殺敵。最值得說起的是演劇隊在1939年春天里,首次演出了偉大的《黃河大合唱》 ,宗溫參加了演出,她事后仍然激動不已地說:“雖然演出沒有多少藝術性,也沒有什么體面的服裝,但是我們情緒飽滿的演唱還是在延安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演劇三隊在返回山西繼續(xù)戰(zhàn)斗以前,毛主席接見了他們,并且親切地說:“你們穿著國民黨的衣服,領著國民黨的錢,可是做著共產(chǎn)黨的事情,這何樂而不為呢? ”
宗溫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也是應該一提的事。在演劇三隊東奔西走的戰(zhàn)斗生活里,老黨員不斷對她進行紅色教育,使她慢 慢懂得了黨的性質和入黨的重大意義。宗溫是在山西一個名叫“狗洞”的小村子里,舉行了入黨儀式的。一個帶領宣誓的老同志看她年紀小,就指著山洞墻壁上的幾 張照片問:“胡小妹,你認識這幾個老頭兒嗎? ”宗溫看了看,搖搖頭回答:“我只認識毛主席,其他人都不認識! ”為此,引起了旁邊的人們哄堂大笑。老同志連忙耐心地指著墻壁上的照片介紹說:“這三位是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你可要記住哦! ”宗溫紅著臉,連連點下頭答應著。
新中國成立以后,宗溫滿懷熱情地進入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這個周恩來總理倡議成立的話劇專業(yè)團體。不久她就參加 了最為艱難的一次人物創(chuàng)作活動,即在《雷雨》中扮演了周宅的丫環(huán)四鳳。宗溫自己童年寄人籬下的悲慘生活,使得她對于四鳳的人生處境能夠感同身受,啟發(fā)很 大。創(chuàng)作來源于生活并豐富于生活,這是一筆難得的寶貴財富。然而,創(chuàng)作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開始,宗溫很有信心,決定完全按照劇本放開手去表演。于 是,她并沒有正確地理解和正確地詮釋這樣一個悲劇角色,只是表演得很沉重,很壓抑,很無奈。后來,在導演和老演員的幫助下,她漸漸開了竅,明白了四鳳這個
角色本身并不是一個悲情人物,不能從頭悲到尾而毫無活力。四鳳一定要抱著很大的希望去生活,她有追求,又有失望,再追求,再失望,演員應該把這樣一個與命
運搏斗的過程細致、清晰、深刻地表現(xiàn)出來,讓觀眾覺得這個人物很可憐,很悲慘,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演出效果,也能引起受眾們深入的、認真的思索。宗溫曾經(jīng) 說過這樣一些創(chuàng)作感受:“記得, 1954年春天里,初排《雷雨》的時候,我曾經(jīng)哭得沒有控制,曹禺同志提醒我注意要有節(jié)制,可是那時我并未完全理解。我錯誤地認為,對于演員來說,哭泣就 是表演悲劇的主要方法。經(jīng)過多年的舞臺實踐,和前輩同行們的幫助,我才有了新的認識。 《雷雨》是一部過去時代的悲劇。作為一個演員去體驗和體現(xiàn)劇中四鳳這個人物的生活內涵時,不能光從‘悲’ 、‘苦’ 、‘哭’入手,而是要真誠地、熱情地去擁抱人物所憧憬的生活理想,積極去追求和體現(xiàn)人物所想達到的希望和目的,從中去尋找到人物行動的貫穿線。這樣人物遇
到波折就會努力地排除、解脫,奮力地向前去,去追求自己的生活,這其中自然是有苦,但是也有樂。四鳳自認為是被一個頂好頂好的男人愛著,她的希望是周萍能 盡快地娶她。如果生活對她來說本來就無所謂希望,自知等待著她的就是悲慘的命運,那四鳳又怎么能活下去呢?這就是我多年扮演四鳳形象的一點體會。 ”老實說,宗溫扮演的四鳳,是給廣大觀眾留下非常深刻印象的一個杰出角色,從此她便獲得了“演技扎實,樸素,善于刻畫人物內心世界的演員”之美譽。同時,
宗溫還是一個謙虛謹慎,嚴格要求自己,具有藝德的好演員。2002年,宗溫參加“流金歲月”的演出,她自告奮勇在《雷雨》片段中扮演了魯媽,有一段是魯媽 回憶當年感情如何破裂的戲,臺詞中應該是周家的人給周樸園找了“一個有錢人的小姐” ,可是被演員說成了“一個有錢的少爺” ,為此引起了觀眾的大笑。但是,宗溫自己還莫名其妙,不知觀眾為何要笑……事后,她每每想起總覺得很對不起觀眾,也很對不起扮演周樸園的演員顧威,心中一 直歉疚不已,久久難忘。
最后,還要提到的一件“小而不小”的事。進入晚年的宗溫,自己上舞臺演出的機會比較少了,酷愛舞臺的她,內心 自然有些寂寞,為此又非常熱心地關注對于青年后來者的幫助和培養(yǎng)。筆者經(jīng)歷過這樣一件事。我給宗溫介紹了一個青年業(yè)余女演員,請她引引路教教如何演話劇。
沒有想到,宗溫對于這件事是那樣熱情,那樣賣力,那樣認真。她不但用心講課,還要用心留作業(yè),用心檢查作業(yè)。有一次,學生上課遲到了,宗溫便打電話問明情
況;還有一次,學生沒有來上課,宗溫干脆就自己找到學生的家里去了解原因。顯然,宗溫的心里對于舞臺藝術事業(yè),對于演劇事業(yè),是有著永遠放不下的,解不開 的美好“情結” 。
這一切正如歌德所言:“如果是玫瑰,它總是要開花的。 ”今天宗溫已經(jīng)遠去了,但是我們依然可以繼續(xù)看到花美和聞到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