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嘿,老頭!》:敢于直面真現實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4月15日10:2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閆 偉

      繼《老有所依》、《有你才幸福》等受到好評之后,又一部以關注當代老年人為選題的電視劇《嘿,老頭!》在近期的熒屏上熱播。它以一位患阿爾茲海默癥“老頭兒”的生活經歷為主要敘述線索,首次用電視劇這種覆蓋面極廣的大眾文藝形式,聚焦了這一看似特殊卻漸成社會問題的老齡群體。主創者在劇中試圖通過展現一對父子在一場突發事件之后角色關系的微妙演變,來揭示各自所完成的人生救贖。這種敢于正視和碰觸“真現實問題”的勇氣,以及在藝術之維對現實問題的深度思考、對情感與人性的真誠叩問,頗值得觀眾的點贊。

      在藝術表達上,演員的表演可以說是這部劇的最大亮點。“老戲骨”李雪健雖然首次嘗試阿爾茲海默癥患者“劉二鐵”這一角色,但其以多年修練的精湛表演功力,加之身份跨度、性格張力給予他的更加寬廣的施展空間,甫一出場便令觀眾拍案叫絕、大呼過癮。隨著劇情的鋪陳,李雪健通過鮮明而細膩的刻畫,將人物嗜酒如命的不堪經歷、鐵路工人的職業特質,尤其是一個普通父親和丈夫的內疚心態、一位“老年癡呆癥”患者“情感幼稚、行為荒誕”的身心特征,既毫無違和感又入木三分地融于一身,舉手投足、一悲一喜之間都出神入化,讓觀眾從其多面性、立體化的角色演繹中感受到人物的真實、自然、親切。另外兩個主要人物——黃磊扮演的“劉海皮”和小宋佳扮演的“易爽”,二者之間的情感關系與話語表達則是地道的北京小伙與北京大妞的代表,其間矛盾糾結的友情、愛情構成了本劇的又一條線索,兩人純真的、溫情的、喜劇的甚至略顯夸張的表演風格,與較為沉重的社會問題、人性剖析相得益彰,常常營造出一種“笑中帶淚”、“悲喜交加”的獨特氛圍。值得探討的是,似乎黃磊的表演有時顯得太滿、太趕,讓人物常處于一種眼神游離、話語磕巴、神情慌張的焦慮狀態,固然某些情況下是劇情所需,但如果能更注意一下“留白”,給觀眾以更多的舒緩和思考空間,“劉海皮”這一形象或許更加飽滿、更有層次感。至于岳云鵬飾演的“木成”這一配角,雖具有性格與氣質的絕對獨特性,卻稍有“出戲”之感。

      與人物塑造相比,本劇的故事講述似乎有更大的可商榷之處。說到底,電視劇呈獻給觀眾的是藝術化的熒屏故事。故事性是電視劇的第一藝術性征。電視劇創作在很大程度上難在能夠讓故事情節持續并強烈地吸引著觀眾的注意力。一部好劇通常從每一個場景到每一個序列,從每一個段落到整個故事,既環環相扣又無繁枝縟節,通過每場戲所傳達的正負(負正)能量的相互轉化,循序漸進、由小至大地建構出“平衡—不平衡—再平衡”的敘述邏輯,用經得起推敲的因果聯系,從藝術角度對善惡美丑做出直指人心的理性評判。坦率而言,《嘿,老頭!》和這樣的優秀之作還有不小差距。首先,劇作情節鋪陳的節奏不明朗,缺少“突轉”和“發現”(亞里士多德語),故事發生、發展、高潮中的輕重緩急并未得到恰切的彰顯,溫吞的講述使得一些本應凸顯戲劇沖突張力與魅力的環節明顯力道不夠、效果不佳;其次,有些可有可無的場面設置有注水之嫌,使劇情發展比較拖沓,雖然李雪健的表演是亮點,但劇中在表現其父子親情時,大同小異的情節和細節過多過濫,缺乏精剪雕琢,碎片式的堆砌、冗余的段落很容易令觀眾繃緊的神經松懈;第三,劇中的一系列“三角戀”關系與父子親情這一“戲核”關聯不大,且愛情線索中的強戲劇沖突比親情線索中的平直瑣屑更加吸引人,因而有喧賓奪主之感;最后,某些情節橋段和因果關聯的設計太過隨意,或由于缺少穿針引線和前后鋪墊而突兀離奇,或為了刻意制造喜劇效果而顯得不合邏輯,比如易爽媽在婚介所與“假導演”的“錯位長談”、木成僅僅因為易爽漂亮便立刻為其開出高額薪酬、相處幾十年的發小竟然忘了真實姓名以及劉二鐵不可思議的戀愛經歷、媒體對一次街邊好人好事的瘋狂炒作等等,凡此種種不切實際的編排,使一部現實主義作品在真實性上打了折扣。

      今年開始施行的“一劇兩星”政策增加了播出單位的電視劇購買成本,電視劇制作方也隨之增添了一些市場風險與壓力,但其根本性對策只能是恪守“內容為王”,以質取勝。當下,許多都市情感劇的一大通病在于“見人不見事”,將有價值的主題創意、有光彩的人物形象淹沒于瑣碎無序的蹩腳敘述中,無形中消解了劇作的社會價值與藝術價值。口碑與收視雙贏的都市劇,必須既“有意義”又“有意思”,既見“人物”又見“故事”,任何一方的偏廢都將使作品與“精品”、“經典”失之交臂。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