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傳統曲藝面臨危機 藝術傳承依靠優秀人才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4月13日09:31 來源:中國作家網 任晶晶 夏寧竹

       曲藝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隨 著經濟全球化和生活現代化的不斷加速,一個時期以來,某些曲種后繼乏人,曲藝的生存和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在這種背景下,如何保護、傳承、弘揚和發展曲 藝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藝術,曲藝名家劉蘭芳、姜昆道出了深深的憂慮。同時,在他們對曲藝傳承發出的呼吁中,也看到了一些青年曲藝家的作為。

     

      中國的傳統藝術——曲藝,由民間口頭文學和歌唱藝術經過長期發展演變形成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至今活躍在中國民間的各族曲藝曲種約有400個 左右。生動的語言肆意鋪陳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大背景之下,藝術內涵與表演者的獨到感受彼此碰撞,詮釋了這門從民間流傳下來的藝術的魅力。然而面對曲藝從業人 員日漸稀少、受眾越來越小眾化,中國傳統曲藝面臨著傳承的危機,曲藝藝術家劉蘭芳、姜昆就此提出了一些舉措與建議。

      曲藝人才十分匱乏 藝術傳承面臨危機

      姜昆認為,傳統曲藝的創作表演對中國戲曲、戲劇、音樂乃至文學等藝術門類影響深刻,其說唱元素充斥在一切表演藝術之中。目前,曲藝的傳承日漸式 微,面臨著高素質人才的匱乏、“藝以人傳,人去藝亡”、學術研究和理論建設滯后等諸多困境,從深層次上嚴重制約著曲藝藝術的持續健康發展。

      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發現,生長在民間的曲藝遇到的危機實際上是一種民族危機,曲藝是我國土生土長的民族藝術,其演變的過程實際上是宮廷藝術演 變成為民間藝術,都是大眾娛樂的一種方式。用方言來演繹的曲藝比較多,這使得曲藝藝術更具有地方性質特色,但是受眾人數近年來銳減。曲藝藝術要想與時俱進 在世界藝術上爭得一席,必須要提高表演者的演技。就評書表演而言,聽評書的人越來越少,評書除了在廣播里、電視上經常演出之外幾乎沒有其他場地,評書演員 也越來越不好求職,人才培養的過程更是艱難,幾乎20年才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評書名家,評書藝術的傳承日漸顯露了危機。

      用人才教育完善曲藝傳承

      近年來負責中國曲藝家協會的工作經歷讓姜昆深刻地感受到,僅僅依靠傳統的師傅帶徒弟、口傳心授的傳承模式,而不是搭乘高等教育的快車,曲藝藝術 就不能更好地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作為我國文藝事業重要組成的曲藝藝術也難以真正實現大繁榮大發展,“人走藝亡”成為藝術傳承的一個障礙,這種方 式已經適應不了新時代。

      近幾年,姜昆為傳統文化的傳承作出了很多呼吁,在2011年兩會上,姜昆曾與數十位委員呼吁政府能將曲藝納入“五個一工程獎”。2012年兩 會,姜昆建議,在我國基礎教育階段應設立“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國家實驗課程。今年兩會,他又建議通過建立曲藝專業學科,培養更多曲藝人才,在學校中推廣民 族文化傳統教育。

      為優秀曲藝人才提供更高的平臺

      面對一些高校培養出來的優秀的曲藝人才,劉蘭芳認為,單純地通過高等教育來培養人才只是曲藝傳承的第一步,優秀的曲藝人才也要借助一個平臺來展現自己的才藝。這樣的平臺要比單純在廣播電視上的演出更加吸引受眾,首先要得到相關部門的支持。

      劉蘭芳建議,曲藝表演可以組織說唱團,通過舞臺表演來擴大曲藝藝術的影響力和受眾。曲藝藝術家在舞臺上表演,觀眾可以坐在舞臺下品茶,聽書看戲 品芳茗,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交融。曲藝說唱團除了固定在劇院表演,還要行走全國,在各個地方播撒傳統文化的藝術之氣,擴大院團的影響力,收集并吸引曲藝藝 術愛好者。此后,將在各種綜合晚會上爭取到曲藝藝術的一席之地,努力讓中國優秀的傳統曲藝藝術屹立于世界藝術之林。(任晶晶  夏寧竹)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