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舞臺人物 >> 正文

    張譯:好演員應該是多面手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4月09日09:26 來源:人民日報 陳 原

      演戲、編劇、寫散文

      張譯:好演員應該是多面手(速寫)

      15年前,戰友文工團排演話劇《愛爾納·突擊》時,張譯還是場記,而且一做就是3年,他同時還在舞臺跑龍套,據他自己說,前后共跑了10年。跑龍套的業余時間,張譯錄過廣播劇、寫過劇本。他寫的劇本《文小姐·武將軍》沒登上舞臺,卻發表在《劇本月刊》。

      等待,是張譯多年的心理狀態,一個1978年出生、以演員為職業的人,能等到2006年確實要有很大的耐心。

      不過,他終于熬過來了,當電視劇《士兵突擊》亮相后,他因為表演出色而出名,從此就迎來了表演的高峰期,一年總有幾部戲叫響,讓觀眾牢牢記住了他的模樣。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兵團歲月》《槍聲背后》《三七撞上二十一》《鋼鐵年代》《雪花那個飄》《北京愛情故事》《溫州一家人》《辣媽正傳》《嫁個老公過日子》,一部接著一部;在主演電視劇的同時,各種叫座電影里也常見他的形象,那部講蕭紅的《黃金時代》,他就演了個學者蔣錫金;至于話劇,他也沒有忘懷,還獲得了金獅獎。這些年,張譯大概已經成了最忙的演員之一。

      當生活中的張譯坐在眼前時,你會去劃分他的相貌,這算哪一類呢?帥哥、硬漢、笑星,似乎都有點像,但又似乎都不那么像,這恐怕就是他的戲路,演什么都出彩。看看他演過的那些角色,五花八門,軍人、高知、草根、土豪、“二十四孝老公”,好像任何行當任何模樣的人物,他都熟悉,都敢于嘗試。他主演的都市小人物生活輕喜劇《好男兒之情感護理》,最近剛剛播出,觀眾更看出了他的表演功底。

      在劇中,張譯飾演了一個出身農村的郝男兒,他來到大城市,莫名其妙地成了道歉公司的業務員,憑著自己的那套樸素哲學,硬是成了金牌業務員,被稱作“情感大師”。說到郝男兒,張譯頓時來了精神,“從他的出身看,你可以說這是個標準的草根,但我不愿意給他任何標簽,因為他并不是一個可以用簡單標簽來概括的人,他具有很多非典型的特質。他看起來并不是那種精明人,但他有一套屬于自己的人生哲學,這讓他經常顯現出一種智慧。一旦把握了這種屬于他自己的智慧,人物就有色彩,有味道了。”張譯確實把握了郝男兒的智慧,于是,他將這個人物演得活靈活現。

      張譯以前寫過劇本,這次又參與了《好男兒之情感護理》的編劇,讓人體味出,做個多面手,無論對編劇還是表演,都可以增加一份獨有的體驗。“編劇和演員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工作,但以演員的身份參與編劇,對編劇也很有幫助,因為在表演的過程中演員會帶來靈感的迸發,這讓角色的處理更加生活化、更有現場感,這是我與其他編劇不一樣的地方。”由于他參與了編劇,所以在張譯看來,這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令他更為珍惜這部作品。

      盡管各類角色屬于不同的行當,也有不同的性格和人生經歷,但張譯認定他們都有人的共性,而掌握這種共性,需要閱讀,需要豐富的體驗。張譯閱讀的功夫也不淺,他發表在《劇本月刊》上的那部作品,就是他讀了2000多個劇本后得來的;2013年,他又出版了散文集《不靠譜的演員都愛說如果》,從中你能看出,他的閱讀面極為廣泛。

      表演、閱讀、編劇、寫散文,這對當下的很多演員而言,集于一身并不容易,但老一代藝術家秦怡、黃宗英、于是之等等無不如此。或許,張譯很想賡續這一傳統,讓自己的藝術生活變得更有底蘊,很有格調。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