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評電視劇《平凡的世界》 >> 正文
一股久違的文學熱潮,讓這個鶯飛草長、萬物萌發的春天,顯得格外富有情懷。根據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在東方衛視、北京衛視完成首輪播放,掀起的熱烈討論正在走向深入。女詩人余秀華的詩集 《月光落在左手上》 銷量突破10萬冊,成為20年來中國銷量最高的詩集。詩人海子的忌日,讓人追思“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女作家三毛的誕辰,又讓人懷想浪跡天涯的浪漫遠行。
一個偉大的時代,往往以文學的覺醒為其先聲,又以文學的豐收標注其成熟。諸子百家汪洋恣肆的篇章,開啟了兩千多年的農耕文明時代。唐詩宋詞的精美曼妙,標志著中華文明輝煌。百年前發軔的新文化運動造就了文壇的燦爛群星,也開啟了中國的現代化大門。社會主義建設的激情歲月,一路催生了紅色文學經典的累累碩果。傷痕文學、朦朧詩以及貫穿上世紀80年代的文化熱潮,則為改革開放提供了精神和思想準備。
改革開放以來,有過一些不同凡響的作品問世,但與這個偉大時代相匹配的文學經典,卻少之又少。在這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文學理應發出宏大聲響,但時常受制于功利追求。上世紀90年代之后,文學刊物逐漸集體邊緣化,“文學青年”慢慢成為調侃的稱謂。至于詩歌,則變成了“讓人難以接近甚至反感的文體”。
你可以歸因于精神的浮躁和逐利取向,然而,一種悠久文明的精神覺醒,13億人民追求物質富裕、精神富足的夢想,每個個體都在努力改變、創造、把握自己的人生命運——這個時代,不正如江流匯海般波瀾壯闊嗎?這難道不是一個文學的好時代?
從這個意義上說,《平凡的世界》掀起的文學熱潮,部分提供了答案。小說作者路遙扎根于廣闊的社會生活,深刻地體驗社會和人生,傾注了全部的思想和感情,讓作品成為整個生命力的結晶。在他的筆下,由于夢想和追求,貧窮苦難的生活具有了直指人心的力量;由于精神和尊嚴,卑微的個體具有了不朽的道義價值。正因為與所處時代血肉相連,他的作品獲得了整整兩代、數以億計讀者的共鳴。
不可否認,相當長一段時間,嚴肅而深刻的文學確實疏離了時代,漸漸退居無人關注的一隅。武俠、言情、動漫、玄幻、穿越,各種輕松快樂的消遣讀物成為文學主流。以至于電視劇《平凡的世界》開播之際,不少人擔憂,現在的觀眾還有這份文學情懷嗎?還能承受這么沉重的分量嗎?在真人秀、綜藝節目、宮斗劇、穿越劇、偶像劇等的“十面埋伏”中,甚至主創團隊都對收視率沒有多大信心。
然而,結果出人意料。隨著電視劇熱播,各個年齡段的觀眾都成為“追劇者”,社會上也持續展開了熱烈討論。這就證明,在追求物質財富的市場化時代,人們并沒有停止精神追求。土地家園、人生命運、光榮夢想、苦難拯救,這些文學藝術的永恒主題,是每一代人都要面對和思考的人生主題。
期盼這股熱潮能夠持久一些,真正開啟一個“文學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