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人物 >> 正文
已入耄耋之年的書畫家陳昔未終于圓了自己多年的夢,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行了他的“夢圓中國——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書法展暨壯麗江山畫展”。壯麗黃河、雄偉黃山、巍巍長城、大美九寨……一幅幅秀美震撼的巨尺積墨山水畫讓人不禁流連忘返。不僅是繪畫,百余幅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書法作品更是吸引了人們駐足凝望,若有所思。
陳老先生的繪畫雖為水墨之作,但在潤物細無聲中已融會貫通了西畫的理念和筆法。他在創作時,擅長用濃墨重彩將內心感受和對大自然的感知融入其中,作品表現出積極向上的意境,在“似”與“不似”、傳統與非傳統間不斷探索。老人常說:“書畫無常勢,創作本身就是一種探索,這也是我人生的要義。”這場展覽不僅是繪畫書法藝術的交流和呈現,更是一位耄耋老人藝術人生的凝聚和釋放。
對于審美,陳昔未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對畫家來說,要善于觀察生活、體會生活,要善于從生活中發現美,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生動、活潑、富有生命力的藝術作品來。他說,藝術創作不能脫離現實生活,但又不能完全是現實生活的摹仿和照搬,對生活的提煉用筆墨來表達,要立足于作品的構思精巧、立意新穎、布局合理、不落俗套,最終達到情景交融、雅俗共賞的目的。
陳昔未的畫格調高雅,富有靈性,這源于他對山水的熱愛。他生在南方,生活在北方。南方山水的秀麗,北方山水的峻拔,在他的畫中熔為一爐。中國畫山水非常注重筆墨,陳昔未則在中國畫獨到的筆墨功夫之上,又吸收了西畫的畫法技巧,在明暗、光影、空間、色彩、虛實等關系的處理上都頗有新意。他的畫作收放自如,逸趣橫生,流暢灑脫,整個畫面是一種有機的結合,毫無拼湊之感。
作為一位有責任、有擔當的老藝術家,陳昔未認為要在秉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把自己融于火熱的生活,讓作品和時代緊密結合,讓自己的創作有血有肉,傳遞人民的心聲!爸挥杏檬种械漠嫻P,畫出更多有意義、能夠影響他人的作品,才能不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才能傳承中國數千年的書畫文明!
談及“夢圓中國——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書法展暨壯麗江山畫展”的創作初衷,陳昔未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為了國家的繁榮富強勵精圖治,一心一意為人民謀福祉。我自己在看了習總書記關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論述后,深深為他利國利民的格局所感動。作為中華兒女的一員,作為一名藝術工作者,我的中國夢就是,用自己的書法和繪畫作品,來表達對習總書記關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響應和行動支持,這也是我的義務和使命之所在!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推動藝術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藝術工作者應該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靜下心來、精益求精搞創作,努力創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秀作品,為歷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德,為時代聚精神,為自身留清名。陳昔未說,今年4月,他將于民族文化宮再次舉辦大型書畫展,為此次展覽創作的作品將參加北京藝術傳媒職業學院的義賣,所得將資助貧困學生入學。
陳昔未老先生數十年沉寂畫案,仰視歷代前賢,縱橫百家、遍閱山川,浸透畫論,筆墨精妙,修養深厚。其山水畫蒼潤沉雄、大氣磅礴、氣象萬千,有一種沖出物質形態奪人心魄的巨大精神沖擊力、堅固不可摧破的厚度和蒼雄而不可撼動的偉壯,蘊含著無窮的力量和非凡的氣勢,表現出中華民族獨有的精神內涵。
“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藝術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今日中國,正處于發展的關鍵階段,已見民族復興的曙光。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舉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園,藝術家正應該成為時代精神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努力創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的要求,正是希望藝術工作者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以藝術更好地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