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影 >> 作家與影視 >> 正文

    饒雪漫: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3月25日10:00 來源:中國藝術報 白衣卿

        從前的讀者也許不會再看青春小說,卻一定不會忘記自己當年閱讀時的那些記憶,因為那也正是不可復制的青春的一部分。

    ——饒雪漫

      在閱讀青春小說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對于饒雪漫的名字一定倍感熟悉。從14歲時發表了自己的第一個作品開始,她迄今已經出版了50多部小說。在 新人輩出、網絡文學日益盛行的當下,她幾乎每年都在中國作家富豪榜上留名。最近由她擔任編劇的電影《左耳》即將上映,饒雪漫再一次成為公眾焦點。

      領跑青春文學近30年

      作為“青春文學領跑人” ,饒雪漫一跑就是幾十年,還在讀小學的時候她就表現出對于寫作的濃厚興趣,也很喜歡閱讀,當時崇拜的作家是陳丹燕,她長大后也不止一次和人說過,陳丹燕的 《女中學生之死》是她最欣賞的小說之一。博覽群書之余,慢慢地她也開始拿起筆創作,第一次拿到自己寫的書時,她難掩興奮,那本書掙到的稿酬比她爸爸的工資 還高。

      就這樣,青春文學的寫作伴隨了她的少女時代、青年時代,當現在人到中年,她也依然對于青春文學情有獨鐘。她說這是因為她一直喜歡和處在青春期的 孩子打交道,理解他們的言行舉止,也能對他們的思想情感產生共鳴。她希望能夠用自己的作品,幫那些她所珍愛的少年們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段人生中的特別時光。 倘若問她,“70后”作家和“80后” 、 “90后”在青春文學的表達上有何不同,她會微笑著說: “我覺得青春文學主要還是以故事中的情感或者情懷為主線,表達上和內涵上當然‘80后’ 、‘90后’的會更奔放一些,‘70后’的偏含蓄一些,因為現在的新生事物也越來越多,所以肯定是越年輕的作家,作品中新奇的東西就多一些社會矛盾也表現 得更多,而年長一些的作家則是情懷更重。 ”她一直堅持認為,同類型作家之間沒有高下之別,只是各有風格傾向。就像她自己,一直以來在關注少女的成長蛻變方面不遺余力,除了推出好幾本相關作品之 外,每年她都會在上海舉辦“我不是壞女生”夏令營,請來心理專家,傾聽青春女孩的心聲,為她們排憂解惑。無怪于有人評價:如果文壇多一個饒雪漫,這世上就 會少N個問題女生。

      對于一些青春作家來說,自己的作品陪伴某個特定群體成長是很值得榮幸的,但一旦他們長大了,成熟了,不再關注自己的作品,多少還是會感到失落 的。但是饒雪漫卻絲毫不擔心這一點,她說人在不同階段會喜歡不同的事物,這一點是人之常情,但她相信, “從前的讀者也許不會再看青春小說,卻一定不會忘記自己當年閱讀時的那些記憶,因為那也正是不可復制的青春的一部分。 ”在她看來,唯有陪伴,才是最為長情的告白。

      不得不承認,寫作實在是一件無比需要天分的事。就比如饒雪漫,從不把作家當作一份辛苦謀生的職業,寫作本身于她是很享受很快樂的,有時候她一天 就可以輕松寫出兩萬字。她的創作靈感通常來自于身邊的人講給她聽的真實故事。生活中的她向往簡單寧靜,順其自然。平時雖然過得比較粗線條,但迷迷糊糊的個 性倒是能令她永遠保持一顆青春洋溢的心。

    電影《左耳》劇照

      《左耳》是最貼近原著的劇本

      蘇有朋導演的電影《左耳》將于4月30日上映,正值饒雪漫的同名小說問世十周年。在多年前當青春小說改編電影還沒有現在這么風靡時, 《左耳》就已經被列入拍攝計劃中。

      “我常常在思索我們的青春,它真是一個奇形怪狀的玩意兒,短短的身子偏偏拖了一個長長的尾巴,像翅膀一樣地招搖著,久久不肯離去” 、“甜言蜜語,說給左耳聽” 、“煙花照亮了整座城市,照亮我自以為不可一世卻一直懵懂無知的十九歲” ……這些曾溫暖過無數少男少女的心的句子,就出自這部小說。 《左耳》描述的是一個關于青春成長的疼痛而優美的故事,體現了饒雪漫特有的善于制造曲折的講故事的方式,四個主要的人物也刻畫得生動飽滿。當被問到,對于 網絡上曾沸沸揚揚討論過的“分手、墮胎、車禍是大陸青春片的三條鐵律” ,她怎么看時,她哈哈笑起來,回答說她沒有什么特別的看法,但是她的這部作品里至少沒有出現“墮胎” 。她說,青春里總是有愛有恨有意外,對于這幾條鐵律也不必太過苛責。矯情也好痛也好,都畢竟是每個人經歷過的青春的一部分。

      饒雪漫為什么會親自操刀擔任這部電影的編劇?這可就說來話長了。起初電影制作方就曾力邀饒雪漫作為編劇加盟,但被她婉言拒絕了。當時一方面她正 忙于一部長篇小說的創作實在無暇抽身,另一方面她從內心覺得作家和編劇的思維方式之間可能存在著一條鴻溝,還是應該讓專業人士來完成。后來,制作方連續找 了20多個編劇都不滿意,且每個編劇都需要反復和小說作者本人進行溝通,為了能夠保留小說中最純粹的部分,她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和人討論每一個細節。

      但是到了后來,饒雪漫發現比起把心一橫寫出一個本子出來,耗費在找編劇的過程中的時間要多得多。于是她就將這個活兒應承了下來。但她是個做事追 求完美的人,改編劇本的過程并沒有當初想象得輕松,改改寫寫,修修補補,從開始動筆到最后定稿也用了一整年。當問到她會給劇本打多少分時,她自信地回答: 85分。雖然她沒有受過專業編劇訓練,但在導演蘇有朋和整個電影創作團隊的幫助下,她能夠做到用和小說完全迥異的電影語言去盡最大可能地還原這部小說的全 部精粹,到底是“親媽編劇” ,她相信她創作的《左耳》是最為貼近原著的劇本。

      在整部電影的創作過程中,饒雪漫沒少和蘇有朋產生爭執,常常為了打磨幾句臺詞,兩個人要在一起花上一天一夜的功夫。她說,她完全沒有想到蘇有朋 對待工作居然如此嚴格苛刻,她與他的合作著實吃了不少苦。但從另一方面來講,導演的這份敬業態度也讓她暗自佩服,將自己最心愛的作品交付給這樣的一個人執 導,她也算是放心了。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