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2015全國兩會 >> 正文

    吳江:過多的新創劇目評獎和賽事催生抄襲模仿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3月10日15:29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3月10日電(人民網前方報道組)今天上午,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多名政協委員就有關議題作大會發言。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文史館館員,國家京劇院原院長吳江作了題為《欲攀文藝創作高峰首需治境擇將》的大會發言。吳江表示,文藝的高峰是由能夠深入生活,潛心鉆研,經過艱苦努力的個性化專業人員長期勞動贏得的。專業文藝又是國家和民族文明的重要標志。全國政協京昆室集中了一批戲劇界的專家。他們認為,一些年來最懼怕又最無奈的是兩項必須落實的硬性工作:

      一是要參加不間斷舉辦的各類新創劇目的評獎和賽事。

      無論哪一級戲劇團體,有沒有創作人才與創作能力,只要有參加新劇目爭獎參賽的項目,就能得到資助與補貼;只要能在賽事中獲獎就能受到表彰。多年來雖然也曾創作出一些較好的作品,可是沒有加工提高,沒有精益求精,沒有普及宣傳,更沒有來得及推廣傳播,就刀槍入庫,開始了下一個爭獎參賽項目的緊張工作。而爭獎參賽的項目又多是匆匆上馬,緊跟形勢的圖解概念的作品。少數有專業能力的編劇、導演和名演員成為緊缺人才,做了“飛行藝術家”到各地“強強聯手”、“打造精品”,哪里顧得深入生活、學習充電、潛心創作、細致打磨,只能是戲不夠,燈光布景湊,電視晚會成為基本模式,乏味雷同的歌伴舞、舞伴歌,大制作的魔幻舞臺取代了有特色的藝術表演。這種狗熊掰棒子式的創作又焉能不是抄襲模仿、千篇一律?

      二是要落實以票房上座率等經濟效益為主的考核指標和機構調整。

      我國的演出市場尚未發育成熟,尤其是在邊遠少數民族地區還未脫貧的情況下,不加區分地推行進入市場的企業化管理,對許多戲劇團體采取“關停并轉”的改革方式,打亂了藝術合作的常態性與穩定性。為票房和上座率的經濟指標疲于奔命,用數量取代質量,用粗放型的經營去贏得所謂經濟效益,當了“市場的奴隸”。更有甚者,為了經濟效益,用低俗冒充民俗,用庸俗偷換幽默,用色情取代優美,用惡搞取媚觀眾。使凈化靈魂、陶情益智的舞臺散發出毫無文化品位和文化尊嚴的銅臭氣。為一些善于資本運作的境內外暗渡陳倉者實現中國文化轉基因打開了方便之門。由此可見,“治境”不僅是解決“高峰”問題,而且是保障文化安全的當務之急。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