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文學評論 >> 正文
翻開白族作家劉一平寄來的作品《遠行的思想》,才讀完他的自序,貫穿其中的思想——“經過反省的生活才值得一過”,就引起了我的共鳴。讀完全書,面對作者30年的思想結晶,我又問自己,只提取“反省的價值”這一點來談,會不會概括得不全?此時,我聯想到白族歷史文化名人周鐘岳。他給自己取字“惺庵”,就是要時刻注意反省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他一輩子踐行了反省觀念,所以身處風云變幻的近現代中國政治漩渦的中心,仍能醒能悟,追隨時代潮流,成為對國家和人民有貢獻的人。這樣看來,“經過反省的生活才值得一過”的思想,實在是一種“遠行的思想”——在此我理解為經過反復實踐證明其為遠見卓識的思想,同時又是值得終身遵循的思想。劉一平說得好:“反省生活是因為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有一個高出生活面之上的目標,使我們不能俯就生活,一味地低下去,變得靈魂輕賤。”
當下,因為失去了高遠的目標,多少人變得庸常而勢利,多少人不再講正義和悲憫、講良心和同情心,多少人甚至為一己私利藐視法律,肉體和靈魂一起掉進了“地獄”。反省,不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反省會讓人有所懼怕、有所敬畏,這不是一種可有可無的觀念,而是守住自己的陣地,防止道德的底線被摧毀、法律的約束被沖破。
“沒有尊嚴的人,他已不存在。”一個文明進步的社會,要給人以尊嚴并維護人的尊嚴;而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每一個人都應該持有自尊。但沒有自省、自重、自愛,何來自尊呢?
“順利時,特別是春風得意時,很少有人認真審視自己,更不會去觸摸那一個個隱秘的角落。只有在遭受挫折時才會去巡視自己的內心世界,甚至把靈魂拷問一番。”他們不曾想,巡視自己的內心世界,隨時隨地都有進步的機會;相反地,他們把注意力和精力都用在了外部的世界,解決內心的問題時卻往往無從著手。許多人的大徹大悟都產生于自身遭受重大挫折之后,可那時往往就后悔莫及了。
作者說:“自省可以作為一種永久性倡導。”
《遠行的思想》對思想、精神、時間、閱讀、為政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深入思考。在這些思考里放射著哲理的光芒,值得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