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在3月6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文藝界的小組討論中,委員們多次提到,目前文藝創作仍是有“高原”缺“高峰”。如何在藝術創作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造文藝精品,是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們關注并熱烈討論的話題。
傳承中華文化 講好中國故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在文藝創作方面,用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顯得尤為重要。
故事是決定文藝創作成敗的關鍵因素。“中國有很多好故事,海瑞罷官在今天就是一個極有意義的故事。講好這些故事,就要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電影、電視劇、網絡劇、動畫等,通過真實、簡單的闡述,讓人們明白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王興東委員認為,講好中國故事,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要前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有極為豐富、生動的故事,如何把這些故事變為作品,需要我們文藝工作者思考和實踐。”中國廣播藝術團國家一級指揮滕矢初委員深有感觸。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積攢著無數生動的故事,講好中國故事,傳承中華文化,是當下文藝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打造文藝精品 塑造偉大時代
如何創造文藝作品的“高峰”,打造文藝精品,是當前文藝工作者最關注的問題之一。
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馮遠對市場上的浮躁氛圍深感憂慮:“前兩年藝術市場如火如荼,因為經濟利益緣故,一些藝術家不斷重復生產作品。”導演陳凱歌則認為,電影創作不能唯票房論,不能以營利為目的丟失中華傳統文化。
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姜昆說,文藝作品要出精品,必須要沉下心搞創作,特別期望年輕人能夠把老一輩的藝術家們優良的東西繼承下來,成為舞臺的支柱。
在創作電視劇《老農民》時,編劇高滿堂花了5年時間深入生活,走訪了5個省,采訪了200余個農民。高滿堂表示:“一切藝術的想象力,都必須蹬著堅實的大地飛起來。文藝創作要出精品,要沉下心來,用心來創作。”
著名導演陳維亞認為,這個時代鼓勵創作,關鍵是怎樣才能創造出精品力作,登上藝術“高峰”。
在6日上午文藝界的聯席會上,就目前文藝界浮躁的問題,大家展開了熱烈討論。故宮博物院經歷了多年的努力,沉下心來摸清了家底,180多萬件文物,一件一件地清理,展現了文化工作者潛心鉆研、盡心盡職的精神。
只有遠離浮躁,潛下心來思考,才能有所收獲;只有深入生活,扎根基層,才能創作出精品力作。
弘揚核心價值 傳播中國聲音
這些年,國家大劇院致力于用中國故事打造國際化藝術精品。翻開大劇院2014年的創作日歷,11部全新制作的大戲赫然在目:8部全新打造的西洋經典歌劇、話劇,3部傾力制作的中國民族原創歌劇、京劇。《駱駝祥子》《冰山上的來客》用西洋歌劇藝術詠嘆膾炙人口的中國故事……大劇院2007年開幕時,全年共推出《圖蘭朵》《赤壁》兩部原創作品,然而到2014年,原創新作一躍升至11部。
截至目前,大劇院原創劇目48部,其中37部是歌劇。談到文藝精品創作,國家大劇院院長陳平說:“現在大劇院生產能力在國際上備受矚目,我們在世界各地劇場演出場面火爆,是因為我們把藝術創作生產擺在第一位,每年堅定不移地創造新的作品。”大劇院在創作中,不追求經濟利益和市場效益,潛心文藝創作與文藝交流,而無形中獲得的是高企的票房和火熱的市場。在今年大劇院原創歌劇《阿依達》的演出中,一票難求的場面在開演半個月前便出現。“這說明時代呼喚精品力作,老百姓需要文藝精品滋養生活,好的文藝作品不缺票房。”陳平對大劇院目前的文藝創作生產情況信心滿滿。
“文藝精品不缺市場,文化市場呼喚精品力作,只有摒棄浮躁、潛心創作才能打造精品,才能用文藝作品為時代抒懷、為人民放歌。”這已成為許多代表委員的共識。(本報記者 牛夢笛)
國家大劇院近年來國際及港澳臺部分巡演
時間 巡演內容
2012年3月 原創歌劇《趙氏孤兒》赴香港文化中心巡演
2012年6-7月 原創史詩京劇《赤壁》歐洲巡演
2012年7月 管弦樂團赴德國巡演
2012年7月 與日本新國立劇院聯合制作歌劇《阿依達》在日本演出
2013年9月 原創話劇《王府井》赴臺灣臺北、高雄巡演
2013年9-11月 管弦樂團赴韓國、新加坡、澳門舉行亞洲巡演
2014年7月 與俄羅斯聯合制作歌劇《奧涅金》亮相俄羅斯
2014年10月 自制話劇《玩偶之家》赴臺灣花蓮縣文化局演藝堂演出
北京演出市場數據(2014年)
票房達14.96億元,營業性演出共計24595場,比2013年同期增長6.2%。演出場次、票房實現雙增長。
觀眾數量與上年基本持平,共有1012多萬人次觀看演出,其中戲劇類演出觀眾數為423萬人次,比2013年的435萬人次減少2.8%,音樂類演出觀眾總數為248萬人次,比2013年的215萬人次增長15.3%。
戲劇、舞蹈類演出票房增加,而音樂類演出票房下滑4.3%。話劇和兒童劇票房增長幅度較大,這兩大類型收入占北京演出市場總票房的45.8%,其中話劇票房收入達2.2億元,較上年增長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