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國的音樂劇創作與演出市場蔚為壯觀,不僅一些經典的百老匯音樂劇如《歌劇魅影》《貓》《音樂之聲》等仍在熱演,而且出現了許多新 的原創劇目,如上海文化廣場連續上演三部原創華語音樂劇《搭錯車》《簡·愛》《納爾斯汀·阿凡提》,原創音樂劇《焦裕祿》以及東莞制作的原創音樂劇《聶小 倩與寧采臣》等?傮w來說,2014年中國的音樂劇創作與演出市場發展迅速,但仍然存在量大質差、觀眾認知度較低的問題;厥滓魳穭撗輾v程,對于音樂劇 創作來說,需要立足本土、深入生活,在植根人民的基礎上打造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音樂劇舞臺藝術精品。
思想精深 寓教于樂
一部音樂劇作品深刻與否,與其承載和反映的思想主題有著很大的關系。優秀的音樂劇作品之所以能夠傳承于世,不僅在于其精湛的藝術形式,更在于反 映了深刻的思想主題;之所以能夠流芳百世,也在于其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與厚重的思想主題,能夠激蕩起人們的情感、扣動人們的心靈。
由新繹文化出品的百老匯音樂劇《森林誘惑》是2014年音樂劇市場的一大亮點,該劇于2014年11月8日開始在解放軍歌劇院展開演出,到今年 2月1日完成了100場的駐場演出。眾多觀眾稱這部音樂劇寓教于樂,值得讓人百看不厭。分析其原因,不僅因為它是一部從百老匯引進的經典劇目,更多的是 《森林誘惑》在“中國化”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大膽革新。這些革新的舉措無一不體現出新繹文化在創新的同時植根于中國本土,在打造藝術精品的同時寓教于樂, 爭取用好的藝術表現形式去帶領人們分辨人性是非、辨別假惡美丑。
再如由中國歌劇舞劇院制作的原創音樂劇《焦裕祿》,該劇以焦裕祿的事跡為藍本,立體刻畫了焦裕祿波瀾壯闊的一生,特別是他在蘭考最后的生命歷 程。在當今時代演出該劇,不僅在于對黨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祿的頌揚,更在于對焦裕祿模范事跡為依據所形成的“牢記宗旨、心系群眾,勤儉節約、艱苦 創業,實事求是、調查研究,不怕困難、不懼風險,廉潔奉公、勤政為民”的焦裕祿精神的頌揚。此外,該劇除了詮釋焦裕祿的真實事跡之外,還運用了符合新時代 背景和當今社會大眾審美需求的呈現形式,尤其是與當地審美藝術相結合,適當融入了蘭考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麒麟舞”,既充分表現了英模人物無私為 民、克己奉公的人格魅力,又帶給了觀眾美的藝術享受。
回顧2014年的音樂劇創演市場,雖作品豐富,但思想精深、寓教于樂的作品少之又少,原因在于創作者很少深入生活、植根于人民群眾的本土實踐。 《俄克拉荷馬》是一部優秀的音樂劇作品,至今仍能成為經典的原因在于該劇創作者能夠深入生活,采用了接近生活的農村題材,關注了美國西部的社會狀況,并采 用了流行于當地的口語化臺詞。在思想主題的打造上,該劇宣揚了愛國主義精神,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而反觀我們的國內市場,能夠深入生活實踐的創作者少之又 少,深入生活實踐并能夠將其生活體悟和社會問題展示在作品中的音樂劇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創作思想精深、寓教于樂的作品需要呼吁更多的創作者植根于生活, 關注社會問題和現實題材,創作出真正受老百姓歡迎的優秀音樂劇作品。
藝術精湛 精益求精
百老匯和倫敦西區是音樂劇的重要演出場所,一個多世紀以來,這兩個地區創作演出了多部音樂劇作品,但反觀音樂劇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可以留存 下來的作品少之又少。而這些留存下來的音樂劇作品大多具有精湛的藝術形式,精益求精的創作態度,成為音樂劇舞臺上的常青樹,如近幾年仍然在中國音樂劇舞臺 上熱演的音樂劇《貓》與《音樂之聲》便是典型代表。
在2014年中國的音樂劇舞臺上,同樣涌現出不少原創的優秀音樂劇作品,但這些作品是否能夠經得起歲月的沖刷和歷史的考驗,在音樂劇的歷史上留 存一席之地,還需要在不斷演出與打磨修改的基礎上精益求精、苦下功夫。如由JDF金典工場出品的大型原創音樂劇《上海灘》,該劇集結了一支由中國內地、中 國港臺地區及歐美、日韓創作精英組成的國際主創團隊,不僅力圖通過舞臺上富有老上海獨有的建筑裝飾:璀璨的跑馬燈、木質的旋轉門、古樸的櫥窗、老式的柜臺 等來體現當年上海灘風起云涌的變化場景 ,而且綜合運用全息影像技術,從而實現舞臺演員與虛擬影像的互動,堪稱一部藝術精湛的音樂劇作品。但對劇情的改編稍有欠妥之處,該劇選用了《玫瑰玫瑰我愛 你》《天涯歌女》《夜來香》這3首經典的老上海歌曲,但在與劇情的結合上稍顯不足,歌曲在音樂劇中的敘事性作用凸顯得不夠明顯。
再如新加坡華語音樂劇《搭錯車》,該劇為了刻畫人與人之間如同玻璃般脆弱的關系,在舞臺設計、服裝設計和道具的設計當中,結合特有的材料打造出 碎璃的美輪美奐,恰似人與人之間的一面看不見的屏障。但該劇在藝術精湛方面還待進一步修改和打磨,如在舞臺上如何體現“啞叔”和養女“阿美”的生活困境, 如何體現他們在困境中苦苦掙扎的心理刻畫方面還需進一步斟酌完善。
此外,由李盾制作的原創音樂劇《媽媽,再愛我一次!》與袁鴻、文智制作的《聶小倩與寧采臣》也堪稱藝術精湛的上乘之作。為打造《媽媽,再愛我一 次!》,制作人李盾特別邀請到了韓國著名音樂劇藝術總監劉嬉聲及舞美總監徐淑珍,加拿大太陽馬戲團首席燈光師阿倫·羅爾帝,美國salsa舞世界冠軍西 昂,日本3D影像設計師那須昭彥等國際水準的主創團隊加盟該劇,組成了國際化的制作團隊,為該劇的質量保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該劇自2013年4月21日 首輪試演以來,已在全國18個城市演出近40場,5萬余人觀看了演出。音樂劇《聶小倩與寧采臣》取材于蒲松齡《聊齋志異》中廣為人知的聶小倩與寧采臣故 事。在音樂方面,該劇運用了京劇、民間小調和極具東方色彩的音樂元素,在保留傳統精華的基礎上,展現出人物角色復雜的內心世界,劇中親民的唱段也是一大特 色,旋律細膩婉約,唱詞典雅詩意,非常適合傳唱。但在藝術精湛、精益求精方面尚待進一步提高和完善。
制作精良 以質取勝
美國音樂劇制作人托尼·史迪麥克在接受相關記者采訪時曾說:“在中國制作音樂劇,難的不是沒有有才華的藝術家,而是沒有制作人,也沒有一個讓制 作人進行學習的地方。在百老匯,一部音樂劇要通過很長時間的運作才能有回報,但在中國,很少有投資者有耐心等待回報。他們希望很快拿到回報才肯投資,但在 音樂劇這個行業是不可能的!彼,對于中國的音樂劇市場,在制作方面不是惟豪華是取,而是呼吁制作的精良化,以質取勝。
2014年,中國的音樂劇舞臺上有多部制作精良的音樂劇劇目在上演。這些音樂劇中有很多是世界經典音樂劇或由經典音樂劇改編的劇目。如百老匯音 樂劇《Q大道》與《音樂之聲》。《Q大道》由詞曲作者羅伯特·洛佩茲和搭檔杰夫·麥克斯共同創作,講述紐約貧民區一群年輕人的生活故事。該劇于2003年 登上百老匯舞臺,2004年,《Q大道》一舉奪得了音樂劇的最高榮譽——托尼獎“最佳音樂劇”、“最佳詞曲”、“最佳劇本”三項大獎,隨即又創造了在百老 匯連演6年、超過2500場的不俗紀錄,被譽為“是一場民意的勝出”。2014年11月7日至12月21日,這部備受好評與期待的作品再度來到上海,連演 33場。該作品一反同時期百老匯音樂劇“大制作+豪華布景”的風氣,在制作上追求精良簡約、以質取勝。因而不僅被翻譯成10多種語言版本,而且在全世界范 圍內上演,直至今天依然熱度不減。
2014年11月,安德魯·勞埃德·韋伯版音樂劇《音樂之聲》全世界巡演來到中國,彌補了中國人看不到音樂劇《音樂之聲》舞臺版的遺憾。該劇制 作精良,13個集裝箱的精致道具,16個活潑精靈的外國小演員,16場原汁原味的原版演出,22首風靡50年的經典歌曲……為中國觀眾帶來一部適合闔家觀 賞的傳遞“真善美”正能量的音樂劇。
此外,德語音樂劇《伊麗莎白》也是2014年出現在上海舞臺上的又一道亮麗風景線。相比于百老匯式的音樂劇,德語音樂劇不追求泛娛樂性,也不會 為了歌曲的流行而脫離戲劇刻意制造“好聽”的音樂。甚至于不刻意追求劇作的商業性,但卻因制作的精良、主題的深刻而在商業上取得巨大成功。
總之,一部優秀的音樂劇作品不僅要求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而且需要在制作精良上苦下功夫。但近年來,出現了一些不從內容和藝術本體出發,單純追 求豪華大制作,以簡單的視覺沖擊代替藝術本身所應具有的思想力量和美感的作品,這些作品雖然在短時間內引起了觀眾的巨大關注,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但從 長遠來看,惟豪華是取的創作模式必然將音樂劇創作引向一條錯誤的道路上來。因而,在當今時代創作音樂劇作品,應當陳除詬病、革新利弊,爭取制作的小規模、 精標準、以質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