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遼芭:在黑土地上創造芭蕾傳奇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3月03日13:44 來源:中國文化報

      

      《羅密歐與朱麗葉》劇照

      《堂·吉訶德》劇照

      本報記者  趙  忱

      說 來奇怪,在中國東北三省之遼寧竟然有一個了不起的芭蕾舞團,僅2014年末和2015年初,它就先后帶著兩出大戲來到了北京國家大劇院,一出是《堂·吉訶 德》,一出是《羅密歐與朱麗葉》,在北京人預備過年的時候送來了體面的藝術年貨。這時候,傳統媒體也好,網絡媒體也好,自媒體也好,圍繞著“本山集團”的 各種議論正甚囂塵上。此番景象不能不叫人反思。的確,遼寧是一塊肥沃的土地,尤其對二人轉而言。那么芭蕾呢?在十幾億中國人里面有多少人知道遼寧有個芭蕾 舞團而且有個很棒的芭蕾舞團呢?每當提到遼寧,提到沈陽,人們不是馬上就會本能地想到二人轉尤其是趙本山的二人轉產業嗎?是的,二人轉是遼寧的富礦,東北 人民需要二人轉,就像他們在過年的時候需要餃子,在日常的生活里需要尋開心,因此,很多人喜歡二人轉,喜歡二人轉接地氣的幽默感與豁達態度,但是,人們不 喜歡二人轉以及類似二人轉的通俗藝術壟斷國人的文化生活,更不允許二人轉成為一種昂貴的文化消費。很少有人知道,芭蕾,那個來自西方的不僅高雅簡直高貴的 芭蕾,早已在遼寧大地上扎下了深厚的根基,眼下已經枝繁葉茂。

      鍛造遼芭:

      他們是中國芭蕾的東北力量

      遼 寧芭蕾舞團始建于1980年,是繼中央芭蕾舞團、上海芭蕾舞團之后,在中國大地上誕生的第三個芭蕾舞團。1995年以來,遼寧芭蕾舞團堅持以改革為動力、 以培養人才為重點、以繁榮創作為突破口、以市場開拓為依托的辦團方針,用獨特的藝術風格和不懈的藝術追求,在繼承和發展、借鑒與融合的道路上進行了大膽探 索創新,塑造了遼寧芭蕾舞團在中國芭蕾藝術發展史上的獨特地位,并由此對西方芭蕾在中國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中國民族芭蕾舞劇《二泉映月》作為遼寧芭蕾 舞團藝術實踐的典范,以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魅力,引起了業界普遍的關注,被認為是繼《紅色娘子軍》、《白毛女》之后的又一部優秀的中國民族芭蕾舞劇。

      對于芭蕾來說,遼寧似乎有些偏僻,但是,地偏志遠,遼芭人一直雄心勃勃,始終以創作為立團之本。遼芭人知道,能否生產出自己的名牌,是關系到遼芭生存發展的關鍵所在,是在中國芭蕾舞團中如何確立自身價值的重要因素。

      培育人才:

      他們是趕不走的遼芭人

      大 家常說,21世紀什么最貴——人才。是的,人才是最稀缺的資源。如果你有幸見到遼芭的掌門人曲滋嬌,你就會明白遼芭為什么會讓源自西方的芭蕾藝術在貌似水 土不服的遼寧大地枝繁葉茂。這位美麗的爽利的熱情的女人,仿佛生來就是為芭蕾效力的,年輕時在舞臺上效力,中年后在舞臺下拼搏。她是中央芭蕾舞團現任團長 馮英的同窗,她在遠離“中央”的地方培育芭蕾熱土,她臉上總是洋溢著盈盈的笑意,她幾乎從來不跟人說寂寞聊艱難,她也不跟人說她其實很想念遠在英倫留學的 兒子,她把遼芭當成自己的家,她把遼芭的年輕人當成自己的兒女。她別出心裁地把遼芭變成了一個不僅是藝術院團同時還是藝術學校的綜合藝術實體。她總是在克 服了重重困難之后流露出駕輕就熟的從容感。遼芭有今天離不開這樣的掌門人,芭蕾在中國的發展離不開這樣的聰明人,這樣的人,帶出了一支隊伍——在人才外流 現象普遍嚴重的時代,遼芭卻擁有趕都趕不走的人才,與此同時,一茬接一茬的芭蕾人才在遼芭成長,直到成為棟梁。做到這一點,當然不會只是憑借曲滋嬌個人的 力量,更重要的是憑借著科學的思路。在遙遠的遼芭,藝術人才心不浮躁,藝術創作有條不紊,這是多大的幸事。遼芭塑人留人有很多種方式:

      對 在崗的演員、教員、職員采取了請進來教、派出去學的辦法,分批派他們到有關高等院校學習深造,并花巨資引進國內外著名專家、編導、教員,來團、校任教、排 練。持續的派出和引進不僅提高了演員、教員、排練者的整體業務水平,同時也開闊了他們的視野,拓寬了藝術交流的渠道,這是遼芭與國際芭蕾藝術接軌的一條捷 徑。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芭蕾藝術后備人才不足的問題,遼芭采取以團帶校的方式,于1994年建立了遼寧芭蕾舞團附 屬舞蹈學校,經過多年努力,迄今已發展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芭蕾舞專科學校。目前,遼芭演員管理中心多半的演員來自自己的舞校,他們已成為遼芭藝術創作和生 產的中堅力量。

      創辦舞蹈學校讓遼芭在育人的同時育己,不僅成為后備人才的堅實基地,也成為遼芭支柱型文化產業, 彌補了劇團經費的不足,保證了藝術生產的良性運行。多年的辦學實踐,令遼芭人切身感到,創辦學校可以開辟三個渠道:一是穩定的人才來源渠道,二是穩定的經 費來源渠道,三是穩定的老演員安置渠道。與此同時,遼芭也將目光鎖定外來人才,不拘一格向全社會招聘有培養價值的芭蕾藝術人才,讓他們在繁榮的藝術生產和 演出實踐中感悟芭蕾藝術帶給他們的成就感。

      無論是自己培養的人才還是外聘的人才,曲滋嬌和她的領導團隊都給予細 心呵護,遼芭提出的口號是:用環境留人、用待遇留人、用事業留人。由于遼寧芭蕾舞團重視劇目生產和演出市場的開發,每個在舞團工作的演員都感到工作有干 頭、事業有奔頭,演員們分外珍視遼芭這個賴以生存發展的集體。2012年以來,在多項國際芭蕾舞比賽中,遼芭演員和舞蹈學校的學生摘取了多個大獎、金獎。 這些國際賽事包括國際四大專業芭蕾賽事中的三個:瓦爾納、杰克遜和赫爾辛基國際芭蕾舞比賽,同時這三項比賽也是文化部規定的一類國際賽事。遼芭的芭蕾明星 和尖子人才在國內外的重大比賽中頻頻獲獎,擴大了遼芭的影響,增進了國內外的藝術交流,鼓舞了遼芭人的士氣。

      悉心創作:

      他們用足尖橫貫東西

      多年來,遼芭始終以創作為中心,其創作包含兩個層面:一方面堅持原創,打造中國題材的優秀芭蕾舞劇,另一方面堅持與國際頂級專家合作創排優秀古典作品。

      多 年來,遼芭相繼排演了《天鵝湖》、《堂·吉訶德》、《仙女》、《海盜》、《胡桃夾子》、《吉賽爾》等多部世界著名古典芭蕾舞劇,確立了遼芭在國內外芭蕾舞 界的藝術地位。遼芭在創排經典劇目的同時,積極與國外芭蕾組織開展合作,先后與法國政府委派的法國藝術委員會合作排演了《吉賽爾》、《睡美人》、《堂·吉 訶德》等6部世界古典芭蕾舞劇。與此同時,遼芭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的指導方針,積極尋求芭蕾藝術的中國化途徑,創作演出了《孔雀膽》、《嘎達梅林》、《梁 山伯與祝英臺》、《二泉映月》、《末代皇帝》、《白蛇傳》、《牡丹仙子》、《遼河·搖籃曲》等一大批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中國特色芭蕾舞精品,榮獲了“五個 一工程”獎、文華大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等多個國家級獎項。

      遼芭人永遠在路上,此言不虛。不妨以2014年為例。6月,遼芭開始創排了《八女投江》,在酷暑季節的排練場中摸爬滾打100多天;10月,《八女投江》在遼寧省第九屆藝術節閉幕式上首演,那撲面而來的美感和感人至深的大愛,無不叫人動容。

      2014年,遼芭在2013年成功地與世界交響芭蕾泰斗格里戈洛維奇的藝術團隊合作打造出舞劇《斯巴達克》之后,再度聯手排演了世界經典交響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

      從2014年2月開始,遼芭的隊伍在全國27個城市的保利院線演出42場舞劇《海盜》,后期又進入山東高校,拉開了全國“高雅藝術進校園”的演出序幕,到10月末,完成了全國進校園巡演的20場演出任務。

      11月,遼芭的古典芭蕾舞劇《堂·吉訶德》應邀為歷時44天的2014國家大劇院舞蹈節收官。

      此 外,還是在這一年,遼芭先后完成了文化部和遼寧省外辦的5項國際出訪交流任務,在納米比亞、毛里求斯、塞舌爾、巴林、加拿大、日本等國家演出近30場,并 與南非約翰內斯堡芭蕾舞團聯合演出,完成了中國南非國家年和文化季系列活動,高質量完成了多項政府任務,成為“芭蕾外交”的文化使者。

      開拓市場:

      他們是市場的主人

      藝 術院團一提到市場,往往頭大,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旗幟鮮明地指出: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遼芭始終昂著頭在市場這片渾水中 打拼:他們不等不靠,不為迎合市場而降低藝術生產的標準;他們探索多元化市場開發路線,令演出始終保持著紅紅火火的狀態。

      商 業演出方面,遼芭重視經紀人代理制,堅持走院線演出模式。幾年來,遼芭與演出經紀公司合作,深度開發了國內外演出市場,體驗到巡演路線長、場次多、組織便 利、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等若干好處。遼芭還多方面開發資源、廣結善緣,在經費、組織等各方面爭取優越條件和有力支持,有效地促進了演出市場的多元化 開發。

      在進行高密度商業演出的同時,遼芭還要“見縫插針”地從事高雅藝術普及工作,把國內外優秀的芭蕾劇目送進 校園和基層,積極開展公益性演出。2014年的院線演出甫一結束,遼芭的演出隊伍就進入了山東省的大學校園,拉開了全國“高雅藝術進校園”演出的大幕。留 在沈陽的演員和舞校的在校生則在遼寧省內開展“進校園”“下基層”活動,邀請產業工人、環衛工人走進劇場,接受高雅藝術的滋潤。

      遼芭的演出日程通常會提前兩年排滿,其間還經常要為各類政府出訪任務、各類演出做隨機調整。遼芭,一個驍勇善戰的芭蕾騎士,怎一個能字了得呢!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