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2015全國兩會 >> 正文

    兩會工作人員剪影:“一切為了開好兩會”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3月03日09:50 來源:經濟日報

      圖一:3月2日,北京豐臺區右安門竇珍志愿服務聯合會會長盧婉華(右二)為志愿者戴上紅袖標。翟天雪攝
      圖二:3月1日,兩會工作人員劉春影在政協委員駐地整理報刊臺報紙。趙晶攝
      圖三:3月1日,政協委員駐地的服務人員細致維護就餐衛生。趙晶攝

      又到兩會召開時。每年全國兩會的順利召開和正常運轉,都離不開交通、環衛、醫療、氣象等各部門的辛勤工作。在很多人把目光聚焦在代表委員們身上的時候,我們不妨多關注一下這些默默奉獻的普通工作者。正是因為他們的努力,會議駐地才能干凈整潔,醫療保障才能及時有效,氣象服務才能精準到位,社會秩序才能井然有序……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開好兩會。讓我們向這些兩會背后的普通工作者們致敬!

      “白衣天使”24小時值守

      3月2日早上8點多,政協委員駐地。

      一輛白色的救護車剛剛停穩,車上走下4位身穿統一藍色西服套裝的女大夫,“我們是為兩會提供醫療保障服務的醫療隊。”

      這支由6人組成的醫療隊來自北京世紀壇醫院,負責委員在駐地的日常醫療保障、急救工作,還要去人民大會堂設點7次,24小時在崗,中途不能回家一分鐘。

      為了做好兩會醫療保障,醫療隊克服了重重困難。沉穩的賈凱英是隊長,2月28日就上崗了,愛人恰好出差,只好把兒子一個人扔在家里了。護士韓小媛的愛人是兩會供電保障系統的,兩口子一起上會,孩子就交給了爺爺奶奶。而年輕的護士宣新新的姥姥正在重癥監護室……盡管有這么多困難,隊員們卻沒有一個人提出要換崗。“兩會醫療保障任務是很早就定下來的。自己有困難就要自己克服。”

      醫療隊的工作并不輕松,除了給委員們做好日常醫療保障外,還要緊急處理駐地委員的突發事件。“去年兩會閉幕當天一個委員突發腦供血不足,我們特別加班陪護了他一個晚上。”賈凱英告訴記者,夜里12點以后去給委員做心電圖、輸液的情況很多。

      白色的擔架床、紅色的急救包、除顫儀、呼吸機……小小的救護車上“五臟俱全”、整齊有序,司機朱琨生對此贊不絕口。他從1992年就開始在駐地做醫療保障,“現在救護車的醫療設施可好多了。”

      “不少委員們都來了,我們要去上班了。”接受完記者采訪,醫療隊趕緊走進了駐地里的值班點。

      保潔員不留衛生死角

      3月2日,政協委員駐地,委員們正在陸續報到。

      穿著白上衣、黑褲子,拿著笤帚和簸箕的幾位保潔員在默默清掃,并不引人注目。

      45歲的保潔員曹大姐一頭精干短發,在這個會議駐地已經工作了6年。每到全國兩會時,她都值班。“今年我主要負責一層報道大廳區域。早班從早上6點多到下午2點半左右。”曹大姐邊掃地邊告訴記者。這8個小時內,除了吃個簡短的午餐,曹大姐和同事們沒有一丁點兒坐下來休息的時間。拖地、掃地、打掃廁所、清理開水房,一環接一環,只為不留下一個衛生死角。

      “我們一圈一圈地轉,看到哪里臟了就馬上處理。”曹大姐說。問她累不累,她爽朗地一笑,說:“這是我們的本職工作,有啥累的。”因為要上早班,為了方便工作,曹大姐選擇住在單位宿舍,這段時間都不回家了。

      動作麻利、精神抖擻的陳伯伯已經60歲了,也是會議駐地的早班保潔員。幾百平方米的大廳,陳伯伯這些保潔員們一天至少要拖地10多次,掃地更是不計其數。在今年兩會召開前,曹大姐和陳伯伯已經加了不少天班,洗地毯、擦玻璃,比以往更加忙碌。接受完記者采訪,陳伯伯又拿起笤帚準備開始新一輪的清掃。

      氣象預報員精準預測

      3月1日。早上不到6點,中央氣象臺。天氣預報室、環境氣象中心、氣象服務室等,從部門負責人到業務員,全員到崗。

      天氣預報室副主任諶蕓說,“今天是全國兩會氣象保障服務全面啟動的日子,第一期全國兩會氣象服務專報將在今天發出!”

      早晨7點前,中央氣象臺接收到北京市氣象局制作的“北京地區48小時天氣預報”、空氣質量預報等產品;7點10分前,天氣預報室負責將逐24小時的未來48小時城市天氣預報校對完畢;而氣象服務室要在7點10分至7點30分之間,完成決策服務需要的全國(除北京市外)其他省會及以上城市(含香港、澳門)逐24小時的未來48小時天氣預報表格制作、內容填寫等相關工作。

      8點,中央氣象臺會同北京市氣象臺等,就兩會期間全國天氣形勢進行專題會商,“兩會天氣”將成為自此之后至兩會代表返程期間天氣會商的重點。3月的北京正值冬春季節轉換,天氣形勢復雜多變。“今年兩會氣象服務將加強環境氣象預報,重點對北京地區空氣質量情況和生活氣象做出提示。”國家氣象中心業務科技處副處長趙瑞說。

      8點半,中國氣象局首期兩會氣象服務專報《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氣象服務專報》出爐。專報不但回顧了全國天氣實況,還對未來兩天全國天氣趨勢及北京地區天氣做出預報。專報顯示,北京地區當日空氣質量為良,大部分時段天氣晴好;感冒氣象指數3級,容易患感冒;穿衣氣象指數2級,天氣較冷,適宜穿棉衣類服裝。這些氣象信息將通過中國氣象局網站、中國天氣網及各類氣象影視節目的兩會氣象保障服務專欄(專題)及時傳遞出去。

      10點前,國家氣象中心業務科技處姚鳴明已把首期氣象專報順利送到兩會秘書處,并陸續送到代表委員手中。

      “夕陽紅”映亮巡邏點

      3月1日,早上8點30分。63歲的王鳳如老人戴上印有“治安巡邏志愿者”的紅色袖章,準時來到位于東單地鐵口處的巡邏點。在她身后不足1公里處,就是政協委員們的駐地。

      從2010年起,每年王鳳如都承擔兩會期間建國門街道社區的志愿者工作。接下來的15天里,她的任務主要有兩項:協助日常治安巡查,遇到突發事件和緊急情況及時上報;服務群眾,為需要幫助的外地游客提供便利。

      按照街道安排,志愿者本來是每2小時輪流值崗,但因為人手不夠,王鳳如主動申請多值班,一整天都堅守在巡邏點上。雖然挺辛苦,但是老人說:“干什么事都得講堅持。跟其他志愿者相比,我就算是年輕人啦!”在建國門街道,像她這樣的志愿者共有50多名,大多數是離退休老人,他們遍布在委員駐地附近的10余個巡邏點。

      77歲的蔣玉蘭是建國門街道社區志愿者中年齡最大的一位。“別看我拄著拐杖,可掃垃圾、清除廣告,啥活我都能干。”

      蔣玉蘭參加社區工作近20年,近幾年發生的點滴變化,讓她感慨頗多。“現在生活比以前好了,大家期盼多,政府辦的實事也多了。只要老百姓有反映,就能得到答復。就拿胡同里的飯館說吧,以前大家都把桌子擺在馬路邊,影響行人走路。現在不光有制度規范,大家也達成了共識。大家自覺維護社區秩序,這就是進步。就憑這,咱就得當好這個義務志愿者!”蔣玉蘭說。

      為保證全國兩會的順利召開,這群“夕陽紅志愿者”在風中巡邏,義務清理小區衛生死角、清除非法小廣告、協助檢查食品安全……紅色的袖標、平凡的身影,成為一道格外亮麗的風景線。(本報記者 黃 鑫 董碧娟 杜 芳 韓秉志)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